玩、赏、鉴
2009-07-27满蕾
满 蕾
儿时的记忆中,有两块“宝物”,那是爸爸去南京出差带回来送给我的雨花石,一块红润中带有白纹,一块黝黑却透着晶莹。还记得初次看到它们时,简直对其惊为天人,雨花石的奇特质地与纹理让我成为众多小伙伴羡慕的对象,这让我着实得意了好久。在之后的几次搬家途中,小小的雨花石不知被遗落在何处,只剩下最初见到它时的感叹一直深埋在心底,不曾忘记。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雨花石收藏家——王建平,听闻他收集了众多珍奇的雨花石,不禁向往。烟花三月,我终于在细雨蒙蒙的南京见到了王建平以及他收藏的石头,在徐徐的酒香中,与他一起品酒玩石。
石头城中藏石人
南京自古就有“石头城”的美誉,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破曹大计。在途经秣陵县(今南京)时,特地骑马到石头山观察山川形势。他看到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般婉蜒蟠伏于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一般雄踞在大江之滨,于是发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并向孙权建议迂址秣陵。孙权在赤壁之战后,迁移到秣陵,并改称秣陵为建邺。第二年就在清凉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
在以石头命名的城市里,大自然格外垂青地以最美的石之精灵相赠——雨花石。雨花石又名雨花玛瑙,经过了炼狱般的煎熬和冷入骨髓的凝聚,才成就了摄人心魄的美丽。关于雨花石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公元507年,南朝梁武帝时期,南京城南门外高座寺的云光法师是当时有名的高僧。一天,他在城南一个小山岗上打座说法,云光法师舌吐莲花,口若悬河,听者如聆天籁,如痴如醉。如此说法一连数日不散。忽然,晴朗的天空飘满了花朵,一时天花乱坠,花落如雨,雨花落地化作五色石子。人们把这石子称之为雨花石。而云光说法的小山岗,就是现在的雨花台。
在南京的藏石圈中,提到王建平,大家都会交口称赞,他收藏的雨花石,不仅数量多,而且品位高,其中一些更堪称绝品。在著名的雨花石圣地——雨花台,我终于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藏石高人。
初见王建平让我有些惊讶,他瘦瘦小小,穿着简朴,一如寻常百姓。交谈之后却发现他看人看事却有独到之处,果然能寻到珍稀之物的人眼光自与常人不同。说起王建平的身份,颇有些复杂,他任职于南京物价局,每天都与“钱”打交道,但在他身上却寻不出一点庸俗的味道。王建平喜欢收藏石头,在圈中是出了名的人物,身为南京雨花石协会副会长的他,忙上忙下总是出力最多。平时喜欢舞文弄墨的他不但是《雨花石》报的副主编,还出版了自己的画册《石萃》。如果真要为他下个定义,套旬郭沫若老先生的话“雨花石的宁静、明朗、坚贞、无我,似乎象征着主人的精神。”王建平爱极雨花石,也许这句话也是他人生的写照。
出生在南京的王建平,接触最多的恐怕就是石头了,他说自己是在石头堆里长大的。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什么玩具,石头在童年的岁月里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游戏追逐都少不了石头的身影。王建平当过兵,在部队闲暇之时,常和战友一起利用石头制作小盆景。直到现在他还保存着当时的一些作品,虽然和现在的收藏比起来有些拙劣,然而留在石缝中的青春却向人讲述着王建平和石头的不解之缘。
说起王建平和雨花石的结缘,用他自己的话说“也许在今生我与雨花石有个约会,有个注定了的缘,不经意中亲近了它,有机会领略它无与伦比的美丽。”每当赏玩一枚枚风光旖旎、意境深邃的风景石,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形象石,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奇巧石,他都会无比陶醉。
非声非色非香味,别有幽香来袭人
王建平为人随和,健谈。只要谈到心爱的雨花石,他就会滔滔不绝,让人没有插嘴的余地。“雨花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天趣,美在无限的想象空间。”每当工作之余,他就会取出一只精美的瓷碗,倒入一泓清水,反复品味新近收集到的每枚雨花石。王建平可算得上是爱石如痴,甚至于将购置的新家都装修成藏石馆的模样。每有客人来访,他都要拿出自己的藏石和大家分享。王建平说:“当我拿起一枚雨花石,顿觉一股清风扑面,一种眷恋、一份牵挂萦绕心头,使人久久不能释怀。”
沉浸在对雨花石的寻觅中,多年来,王建平去过采石场、村民家以及各种收藏市场。为了买一块上好的石头,王建平经常要长途奔波辗转。由于采石场大多位于比较偏僻的地区,为了节省开支,王建平总要在崎岖的山路上骑车几个小时。记得一次去农村觅石回来,半路突然下起大雨,他就扔下自行车抱着石头在泥泞的路上奔跑,找到借宿的人家时,他的全身都被大雨淋透了。风风雨雨几十年下来,王建平和采石场及收藏市场上的商人关系十分要好,如果遇到好的石头,大家都会第一个通知他。
王建平认为雨花石的欣赏,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体验和感悟。玩赏雨花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枚石头的主题往往因人而异,在我手里叫张三,在他手里叫李四,在你手里就叫王五了。你说似是而非,我说活灵活现,他说如梦如幻,不同的人寄不同的情,立不同的论。一石出百论,各得其乐各得其趣。对于藏石人来说,雨花石上的画面若能反映古都金陵的历史人文景观,更是大家梦寐以求的。壬建平收藏一枚“神马渡江”石可算是这其中的翘楚。“神马渡江”石宽9厘米、高5.6厘米、厚1.3厘米,只有黄黑古朴浑厚的两色,从整幅画面构图上看,石的正中位置有一匹马,大小适当,半浮水面,昂首奋力踏浪前行。稍微仔细观察还可发现江水奔流不息,马的线条流畅、神态逼真极具动感。据南宋敦颐的《六朝事迹编类》载:“《图径云》,在县西北23里幕府山之前,晋元帝与彭城等五马渡江处……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晋元帝司马睿也就是东晋的第一位皇帝。王建平说:“获此石前,该石名为‘金马过河,也有石友建议此石取名‘泥马渡康王,但我觉得‘神马渡江更加贴切,因为我完全可以把石上的这匹马看作是童谣中的‘化龙之马。”该石在南京市第一届雨花石艺术节展出中获得金奖。2000年雨花石协会编辑出版《中国南京雨花石收藏家精品大观》时,雨花石协会老会长池澄为其做诗“奔腾神马,跨涧越河。彩霞裹身,万里征程。”石友兼诗人朱旗先生观石后,为该石填“西江月”词一首:“击碎锦丘万座,牵来玉蟒千条。任凭艰险路迢迢,如履金光大道。往昔战功赫赫,今朝凯乐飘飘。笑看彼岸赤旗摇,欢度功成马到。”诗词的加入更为“神马”增添了几分灵性与生机。
王建平有许多的得石趣事,这也是他每每津津乐道的谈资。在众多藏石中,一枚生动的“猪爷”石吸引了我的目光,这只“猪爷”不但五官俱全,而且小小圆圆的眼睛特别传神,胖胖的脸蛋儿上还浮着一抹稚气的嫣
红。而说到这枚“猪爷”石,王建平脸上充满得意之色:“1997年4月,我在朝天宫市场发现一枚雨花石,石上的图案就像一只可爱的小猪,如获至宝,毫不犹豫将这块石头买了下来。后来看到一篇藏石人的文章,提到他曾发现了这枚奇石,本想转一圈回来再买,谁知很快被买走了,与此石失之交臂,追悔莫及,我想这就是缘份。”
品味石中生活
收藏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行为。大自然中的石头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收藏起来比字画、古董、盆景有更多的乐趣。但寻石需要不怕苦累、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王建平说,“当你跋山涉水在险川急流间仔细寻觅的时候,你既呼吸到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又锻炼了体魄;既欣赏了自然界神奇无穷的变化,又陶冶了情操,”石头是有灵性的,寻石、赏石、研石、藏石不仅可以怡情,还可以陶性。古人有诗云:叠叠高峰映碧柳,烟岚水色石中收,人能拾得其中趣,确胜寻山万里游。“这里面的趣味,这里面的意境,你能领略多少,你就享受多少。赏石的趣、雅就在这里。”雨花石,以其多彩的美,幽深的内涵、丰富的画意、方便展藏的四大优势,使人沦为收藏者、痴迷者、追石族。认识王建平的人都知道他爱石成痴,除了工作,他将所有的精力、金钱都用在寻石藏石上,用他自己的话说,“雨花石不仅俘虏了我们,也打倒了我们,我们为它感叹,我们为它说话,然而,妙就妙在它从来不说一句话,把嘴寄生在我们的脸上,我们都心甘情愿地说它如何如何地好。我们爱它却不怕我们的爱人吃醋,我们完全被雨花石打倒了。”
王建平还总结出了一套“石文化”,他认为玩石可怡情、可养性、可悦目、可益思、可交友。“观石、品石过程须经过审美、配座、命名,赋予石头艺术的生命,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美学、文学、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修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雨花石也逐渐地披上了一层商业外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炒作雨花石,很多人慕名跑到南京,想出高价收购王建平的雨花石,都被王建平婉言回绝。他认为雨花石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是人类共享的财富,不应作为个人发财的手段。而对于真心喜爱雨花石的人,他又不吝相赠。王建平说,“石头是一门发现的艺术,石头的品格是客观的,不能以货币来衡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人开始通过网络了解、认识雨花石,也有人想加入到收藏雨花石的队伍中来,对于这些人,王建平常常会将其邀请到南京,亲自为他们讲解介绍雨花石,“收藏雨花石不能凭借一时的冲动,首先要了解它。当然,热爱才是玩石的最好老师。”
王建平喜欢酒,因为工作的特殊关系,常常会有很多认识、不认识的人请他喝酒,他都会谢绝。“在工作中喝酒会误事,而且这样的酒也喝不出感情,品不出酒味。”当谈到葡萄酒时,没想到我们的观点竟然出乎意料的一致,王建平说,“葡萄酒和雨花石一样,都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好的恩赐,好酒一如好石,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一泓清水、一堆奇石、一份眷恋成就了王建平生活的全部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