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易》“观”的哲学内涵及美学意义

2009-07-27

关键词:贞观周易美学

陈 碧

摘要:《周易》“观”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其通过观“天地”、观“生”、见“情”、观“会通”以及观“卦”等方式,达到明察、教化、颐养、建制和通情等目的。《周易》“观”是中国历史上诸多“观”之见解的滥觞,直接启发了“观物取象”的审美方式,构建了中国艺术独特的“重象写意”传统,对中国乐、诗、画等领域的文艺创作理念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中国美学有原初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美在象;《周易》美学;贞观;哲学内涵

中图分类号:B221;B83-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09.03.029

一、中正以观:《周易》“观”的哲学内涵

《周易》诸卦,包括《系辞》、《说卦》、《序卦》和《杂卦》都有提及“观”的思想。《说文》曰:“观,谛视也。”《广雅·释诂一》曰:“观,视也。”“观”就是“看”,盯着“看”,仔细揣摩。

“观”美在“大”:《周易·序卦》:“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说卦·第九》)《周易》第二十卦“观”卦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上经·泰传·第二》)“大”,尊词,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天大,地大,人大,故“大”象人形。“大”在中国哲学意味上不单纯指形体的广大,还有原初、众多、周遍、涵容、妙胜、不可思议等等含义。“观”之所以“大”,主要是符合中正之道,正观、合德,符合客观自然规律,并且能使人有所习得。

《周易·系辞下》第二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下·第八》)这句话最能全面地说明“观”,对“观”的内容、方式和目的都有所概括。《周易》中出现的“观”,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观“天地”。主要是指天象、天道、天文、地道和地理:“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上经·泰传·第二》)。“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上经·噬嗑传·第三》)。“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系辞上·第七》)。天道运行,四时变化,周转不息;仰观天文,可以察时变,设教育,服天下。仰观俯察,可以洞知幽明,获得与天地一致的智慧。天道为神道,地道为地理,天道重象,地道重形,《周易》对天的崇拜远远超过地。另外,天地之观无疑摆在“观”德的首位。《周易·系辞下》第一章说道:“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系辞下·第八》)“贞观”是中观、正观、大观,备受推崇,如唐太宗李世民、西夏崇宗李乾顺、日本的清和天皇和阳成天皇都用“贞观”作为年号。

二是观“生”。主要指人对上者、下者、自己、人性、礼仪、社会、国家的“观”,对所养、自养的“观”,即人文的“观”。《周易》第二十卦“观”卦集中说明“观生”:“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下观而化也。”(《上经-泰传·第二》)祭祀者虔诚洁净、庄严诚信,观礼的人从中得到教化,这是下观上。“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上经·泰传·第二》)统治者观察民情设置合适的教育机制,这是上观下。“观我生”、“进退”,“无咎”,这是了解自己本性,与时偕行,行藏随时,没有过错,“观其生,君子无咎”(《上经·泰传·第二》),观察他人本性,了解他人,学习他人,也可避免过错。“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上经·泰传·第二》)这是较早的关于国际关系的论述,国家与国家之间友好往来,学习他国的长处,发展本国,从而国强,树立地位。《周易》第二十七卦“颐”是“观”卦之外“观”字出现最多的卦,其谈养生之道曰:“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义大矣哉!”(《上经·噬嗑传·第三》)通过观生,从而养生,守正方吉,自食其力。圣人从天地养万物之道学习养贤德和万民之道,“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上经·噬嗑传·第三》)。民以食为天,颐养之道非常重要。总之,观人文可以教化天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上经·噬嗑传·第三》)。

三是见“情”。观感、观恒、观聚都可以归于此类。《周易》第三十一卦“咸”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下经·咸传·第四》)感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天和地交感,万物化生;圣人感动人心,所以万民拥戴,天下和平。《周易》第三十二卦“恒”:“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下经·咸传·第四》)恒久,一直是人类追求的主题之一,而这需要得天独厚的条件,恒是变化中的不变,要时时求变,才能久成。所以圣人要学习日月之道,懂得守恒,才能化成天下。《周易》第四十五卦“萃”:“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下经·央传·第五》)和顺而且喜悦,“致孝”、“以正”、“大牲”、“顺天命”,都是聚的条件,观此可以领悟凝聚人心的道理。“咸”卦、“恒”卦和“萃”卦,都是通过观,发现天地万物的情理。

四是观“会通”。即观天下万物之运动变化。《周易·系辞上·第七》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这里“见”和“观”是有区别的,“见”是无意识、不经意地兆见,“观”是有思想有情感地观察。“见”是“观”的基础,“观”是“见”的深化。圣人见天下之静深奥神秘,然后模拟形容,表现物本来的样子,这就是“象”。圣人见天下运动变化,仔细观察,从中发现交媾、和谐、会通之道,认识其中的普遍规律,模拟而行人文社会之典礼,并以“辞”说明,判断吉凶,这就是“爻”。“象”静“爻”动,掌握“爻”的会通变化,趋吉避凶,意义重大。“会通”可以建构和谐,是社会“礼”制的前提,也是“久”的前提。《周易·系辞下》第二章写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会通之道非常重要,所以“观会通”是《周易》“观”的核心思想之一。

五是观“卦”。包括观象、观变、观彖辞等。《周易》第二十三卦“剥”中有:“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上经·噬嗑传·第三》)《周易·系辞上》第二章:“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系辞上·第七》)“观象”是静观,“玩辞”;“观变”是动观,“玩占”。“玩”,是一种研玩,有很强的审美意味,其乐无穷。

猜你喜欢

贞观周易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浅析唐太宗的文化人格
分析唐朝贞观之治的当代启示
区域自媒体的传播力研究
甜甜的“蝴蝶茧”
纯白美学
《周易》与《孙子兵法》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