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历史学科的表述能力
2009-07-24张铖
张 铖
表述能力,即表达叙述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更表现为“用”的能力,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上对学生的几点能力要求都需要通过表述能力表现出来。下面介绍一下我坚持表述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
一、口头表述能力的培养
在学校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培养,主要靠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对有限的课堂回答问题时间有意识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具体做法是:
1.坚持每节历史课让l-2个学生限制在2-3分钟内讲一个和课文有关的历史故事,这样做既提高他们当众口头表述能力,也提高了他们阅读、概括总结的能力。
2.回答问题条目化。平时要求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先要说这个问题有几条,然后再按顺序表述每条的具体内容。而且要求学生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归类排列。例如回答汉武帝的主要活动问题时,学生必须按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思想文化几个固定的顺序回答每大项中有几小条,也必须归纳到同类型题中去,回答其它历史人物时也要按此顺序。这样做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以训练学生的条理记忆条理表述。
3.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灵活多变的表述能力。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争辩,如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军阀割据的局面的形成和中国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一节时对书上讲到的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深刻社会根源的两个结论即“军阀割据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和“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时,针对两个“必然”引导学生进行争论。有的同意书上的观点,有的认为不是必然性而是可能性。持可能性者有的举例说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都是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绝大多数时间是统一的,只有极少数的时间是分裂割据的;有的说就连袁世凯统治时期都是基本上统一的;有的还说国民党统治时期也并非分裂割据的局面,可见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不是造成割据的必然性,至于帝国主义他们侵略中国时而勾结时而斗争,形式不同,但都是为了它们的利益,在多数情况下它们还是愿推出一个共同的走狗,而不是“分而治之”如清政府,袁世凯,蒋介石都曾是他们的共同的走狗,可见也不是“必然性”。通过这种争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表述能力。
除课堂上有计划的坚持培养表述能力外,在课外还积极运用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经常组织历史题材的演讲比赛如每年的“七·一”、“八·一”、“十·一”都组织歌颂党,歌颂祖国的讲演会,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的胜利等重大事件的纪念日都举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演讲会,通过这些活动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述能力。
二、书面表述能力的培养
1.条目化训练和口头表述一样。回答问题必须条目化,内容多的必须小段答,每小项都必须标上序号,不准不分段不分行答一大片,平时考试时不分段不分行者扣分,表述好的则加分。
2.程式化训练。每一学科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历史学科人们的记忆表述都有它独特的特点,历史上发生的每一事件,每一个人物的活动都离不开背景、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这样的程式。我们表述问题时就得考虑到这些因素。如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表述要求学生要用这样的程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这一回答有三个要点即时间、统一、意义少了哪一点也不完全。如果本条目为1分,少其中一项就扣0.5分,至于你在哪一点上发挥的再多,再具体详细也是1分。
3.框架化训练。有些内容复杂、跨度大的问题,学生在回答时不认真审题而是想到哪里答到哪里,随心所欲的抓住一点去发挥,往往造成重点旁落,或丢三落四。针对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必须写出框架草稿,甚至有时在考试时让学生只写知识框架不答具体内容。
4.专题化训练。坚持让学生做专题归纳。开始是老师出题目做示范,后来让学生自己出题目搞归纳,无论谁出题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不准抄书上的大段文字,更不准搬用复习资料上的内容。如对中国古代冶铁情况的归纳:春秋时,铁器在农业上使用,用木炭做燃料,用皮囊鼓风冶铁;战国时期冶炼场工匠几百人,中心是宛和邯郸;西汉时用煤做燃料冶铁;北宋时徐州有30个冶坊,工匠4000人;明时用焦碳做燃料冶铁,中心为遵化;清时广东一日一炉出铁板6000多斤。
5.组织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
这是更高一层的表述训练。在写小论文时要求学生不仅要用书上的材料,还要用其它史料,并且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我们每年在高二组织一次历史小论文竞赛,出一期专刊。有的小论文史论结合颇有见地。例如课本上对焚书坑儒的评价是: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结果是“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有的同学认为这种评价不全面,没有看到当时奴隶制的分封制与封建中央集权制两种制度的斗争。秦始皇在作法上不可取,但它为了维护新制度,维护改革也有必要的一面。再如有的对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成败原因的探讨中,提出变法改革要成功,除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人民的愿望等原因外,变法者必须掌握权力,没有权力就无法突破改革的阻力。通过组织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除提高了表述能力外,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以上有些做法开始似乎有形式主义,或八股之嫌。其实不然,这是有计划的专门训练。学生要想表述得好必须有理解能力,有概括能力,有逻辑思维能力,甚至还要有文字表述能力,而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自然产生的,而是需要有计划的坚持不懈的培养训练。这样做了,学生的表述能力也必定会有所提高,也就会训练有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