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2009-07-24陈艳刚

学周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民办高校辅导员

陈艳刚

摘要:辅导员作为民办高校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和确保校园稳定的重要力量,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工作积极性、促进民办高校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 辅导员 队伍建设 建议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民办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辅导员队伍应是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强、业务能力精、专业化程度高的队伍,是一支能保证民办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专业化队伍。

当代大学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所以,在思想上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民办高校学生大部分是应届、往届高考生和职高、技校、中专毕业生,成份复杂,是一个多样性突出的群体,呈现出明显的特点。“关心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但对深层次问题存在模糊认识;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务实,现实性功利性比较突出;基本道德水准呈提高趋势,抵御外界干扰能力不够强;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但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有较强的求学求知欲望,但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持久;技能特长优势比较明显,但综合素质发展不够平衡。”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这些特点给辅导员工作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在深入开展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和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问题

(一)领导认识不统一,政策落实不到位

虽然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部24号令已经把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提到较高位置,但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仍需要一定时间。各高校领导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认识还不统一。大部分高校领导对辅导员工作还是给予理解的,特别是曾经从事过辅导员工作的领导,落实相关政策时一定会尽心尽力,工作非常到位;有部分高校领导还停留在辅导员岗位可有可无的浅显认识上,甚至认为辅导员工作简单、容易;有些学校行政部门也简单地认为辅导员不过是“打打杂”而已,从内心里就看不起辅导员,不是很配合辅导员的工作,人为设置不必要的阻力。实际上,辅导员工作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一是工作时间长,一般从早上7:00到晚上11:00,许多学校要求24小时开机,随时有事还要随时处理。二是工作压力大,特别是有重大事件出现时,辅导员的思想压力更是大,担心学生一时冲动会做什么事情。三是工作要求高,辅导员必须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学生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总体地位不高,份外杂事太多

别人常用“事无巨细”来形容辅导员的工作,辅导员的工作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育人的工作自然也就蕴涵在许多杂事和小事中,诸如调节学生矛盾、宿舍卫生、考场安排、比赛监督、各类考证、收费培训等。基于这样的特点,许多职能部门就借机一味的差遣辅导员做这做那,把辅导员看作是谁都可以使唤的劳动力,占用了辅导员过多时间,从而影响了辅导员的本职核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和调查研究工作。许多热爱辅导员岗位的年轻老师,担心荒废了自己大学的专业,也只能被迫转行。

(三)缺乏岗位认同感,没有创新动力

民办高校是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而非事业单位,不在政府财政补贴之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民办教育的日益重视,民办高校大学生享受的待遇基本上达到了与公办大学学生同等的水平,如医疗保险、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等。但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教师福利待遇的差别实际上还是非常大,单说缴纳“四金”一项,民办高校执行的是企业的标准,公办大学执行的是事业单位的标准,相比较之下,民办高校的辅导员缺乏职业的认同感和岗位归属感,也就缺乏了创新动力,更不用说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生的事业来谈了。

(四)政策待遇不明,未来出路模糊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公办高校对辅导员岗位已经形成了“2-4-8”管理培养模式,即2年提拔为副科级、4年提拔为正科级、8年提拔为副(正)处级,当然还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到底是在校内继续从事行政工作、转岗到教学工作还是调整到政府部门工作,学校也会征求本人的意见,这样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到社会,个人发展的各个环节可以衔接起来。而民办高校对辅导员的未来发展却很模糊,学校和社会是断层的,学校里面评定的一些职务拿到社会上是失效的,因此可选择空间就更是有限,个人发展和成长是不能衔接的,因此民办高校辅导员岗位对吸引优秀人才的“诱惑力”是远远不够的。

(五)心存不安全感,队伍不稳定

民办高校投资主体是企业,企业是和市场紧密相连的,加上未来生源得不到有力保障,因此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单从工资单上看,民办高校可能会比某些公办高校高一点,但是这种不安全感丝毫不能减少他们对公办高校的向往,许多年轻辅导员仅仅把民办高校辅导员岗位作为一个跳板,仅仅是为了解决户口或者是作为就业的缓冲地带,而不是真正把它当作自己的一份事业用心去做,只要有机会他们很可能就会作出第二次选择,民办高校辅导员岗位流动比例相对比较大。

二、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正面临着国家大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和全社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好形势和机遇,随着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部24号令的颁布,各地教育部门、各高校党政也在纷纷地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促进高校辅导员的健康发展。

(一)坚定信念,充分认识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

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性质和目标的方向性、原则性的规定。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就是根据这一要旨提出的,是根据民办高校辅导员长期以来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辅导员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坚定的政治信念,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较高的理论水准是辅导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吃透精神,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

认真学习领会中央16号文件、教育部24号令和当地教育部门出台的系列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和正确定位辅导员的工作角色,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做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做好帮困育人、就业服务与指导”等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按照“自愿选择职业方向、学校统一协调安排”原则,分“职业咨询、心理健康、党团建设、社区管理”四个方向,有组织、有计划提供专业培训,让辅导员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一定年龄断层现象,40岁以上30岁以下居多,30-40岁之间人数非常少,必须采取措施有效遏制这种断层现象的发展趋势。要有计划地培养辅导员梯队,努力使辅导员工作成为民办高校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岗位之一。

(三)落实政策,制定辅导员选拔培养机制

民办高校应按照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好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发展出路等关系到辅导员切身利益的问题,严格“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遵循公开、透明、公正、规范的原则,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人事、学生工作部门和院(系)等相关单位组成考核小组,对合格的候选人实行任前“公示制”,严把“入口关”。进入辅导员队伍后,民办高校要对所有新上岗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化培训或上岗培训。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

(四)及时激励,解决好辅导员的发展出路

为鼓励有良好潜质的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民办高校要对考核优秀者,给予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的关心,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如优先评优、优先评定职称、晋升职务、在职深造、免费培训、提高奖金额、优先解决户口等。借助于激励机制,挖掘辅导员的道德素质潜能。民办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打造良好的事业平台,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尽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稳步发展,形成良好的职业愿景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被形容为维护校园稳定的“秘密武器”,希望通过国家、社会和民办高校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导入良好的职业发展愿景,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这个队伍。辅导员岗位应该成为进入高校工作的第一道门槛,只有在辅导员岗位上接受过锻炼的人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从事其他岗位的工作。相信辅导员岗位最终会成为一个进入高校,走上所有其他岗位的必经之地。

参考文献:

[1] 杨玉琢,《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辅导员》[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8)

[2] 程慧、杨得华、程广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综述》[J],《中国教师》,2007,第111-189页

[3] 杨芳,《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第89-91页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民办高校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