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
2009-07-24张丽梅
张丽梅
摘要:《新课标》语文教学明确提出了教师的地位,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传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教师的作用就是引领学生去感受语文,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引领 感悟 提高
角色,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及与他的地位相适应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教师承担的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其必要性,全国优秀教师吕文光有这样一段论述:我国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决定了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统治者。教师作为知识的占有者、仲裁者和学生学习的控制者,高高在上地“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们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千方百计把学生虽不十分规范,但可能很有道理甚至是颇有创造性的见地按照自己的要求“削平补齐”“格式化”,这大大禁锢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的角色恰与新的育人观、教育质量观、教学观与课程观背道而驰,与学生主动地、全面地、自由地、持续地、和谐地发展背道而驰。可见,教师的传统角色已阻碍了学生的“充分”成长,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因而必须发生转变。
那么,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下面我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教师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地与教材交流。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
首先,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两千多年前《学记》说得好:“道而弗牵,开而弗达”。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而不要牵着学生走。学习是有一定的方法。教师从教学的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把这种方法交给学生。学习任何学科,教师不要打开门让学生进来,而是把这些门的钥匙交给他们。学生有了这把钥匙自己就能把门打开——积极思维、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师的任务不仅仅限于传授知识,重要的是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对课堂上的质疑问答或者作业中的“出格”,教师万万不能一概否定,要善于引导,因为这是学生创新的萌芽。
二、要学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
要学会赏识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有一颗关爱、尊重学生的心,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对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以鼓励为主,以一技带动全面发展;对“问题学生”的谈话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启发性。林爱玲老师特别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胆小的“老实”学生或者是调皮捣蛋的学生,对待这些学生,教师要做到三个尽量:(1)尽量把信任的眼光多投向他们,让他们感到老师的重视;(2)尽量把热情的笑脸多展现给他们,让他们没有学习的恐惧和压力;(3)尽量把发言的最佳时间让给他们,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即使这些学生回答问题“牛头不对马嘴”,让人莫名其妙,或者是别出心裁,教师千万不要不理睬,更不要嘲笑或者挖苦,而是要宽容并认真对待,要鼓励他们继续探讨,这时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共享探讨的乐趣,师生成为学习、探讨、发展的伙伴。学生在这样宽松、信任、关注的氛围中,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发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无限的潜力,都能成为人才。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这也就是新的教育理念提出的“以人为本”。
三、在阅读上教师应做打开学生阅读视野的大门的钥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就应该有开放的意识,准备一些和课文学习有关的材料进行补充。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就是要通过例子的学习学会课外的迁移,是以不变应万变的阅读对象。
为做好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教师首先要把孩子们的阅读从应考中解脱出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围绕提高作文水平、围绕考试来阅读,更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样的阅读不但会让学生的阅读兴趣消失,还会使学生的知识面禁锢在狭小的天地中,得不到拓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应该让学生博览群书,古诗文要读,名著经典要读,科普书要读,时文政治要读,学生经常徜徉在这样的阅读空间和时间里,收获的不仅仅是语文,更能扩大自己的视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丰富自己的精神底蕴。英国著名作家毛姆认为:“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阅读功利的淡化,使学生的阅读有了自由,他们才会注意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才会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这正是语文阅读教学恒久的理想和美丽的等待。
四、在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上教师要做艺术天使
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到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
首先,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作为的表帅。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对自己角色不断有新的认识,不管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我们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