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外语教学中的“有效记忆”
2009-07-24付春娟
付春娟
外语学习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遗忘,整个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克服遗忘,加深记忆痕迹的过程,而加强记忆痕迹的手段便是重复练习。但机械性的重复,往往事倍功半。这是由于机械性的重复并不能使新知识与固有的认识结构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这时新知识是孤立的,因而也是漂移的,容易遗忘;另外,不断的重复,往往使学习者在心理上产生厌恶,因而主动性减退。所以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有效的记忆,以最终实现“知识的迁移”。如何培养外语教学中的“有效记忆”?
一、重视把机械性的词汇学习上升到有意义的学习
一般说来,在词汇学习时,学生往往死记硬背,用多次的反复来加深记忆。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词汇“音、形、义”的三结合,与此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构词法,使词汇由“个体”变成“群体”,即在单词教学中,尽量把新学的单词与学生的认识结构发生联系,使学生的知识链得到延伸。如学生学过health再学healthy、healthily时,有意把它们串起来,进行外形上、词性上的比较。这样,词汇的遗忘率便大大降低。
二、注重新知识讲授的条理
外语学习中,新的语法现象,往往是陆续出现的。因此学生头脑中新知识的记忆往往是混合的。这时,只有教师通过教学使新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才能使学生产生有效记忆。例如,课文中先后出现了部分动词后不带to的不定式作宾语或宾补这种语法现象,我首先把这种11个动词作了如下分析和归纳:首先是七个感觉动词,其中四个“看”see,notice,watch,observe;两个“听”hear,listen to;一个“感觉”feel;然后是三个使役动词have,make,let;一个是帮助help。然后再要求学生去记忆,效果良好,80%的学生都能掌握。这说明了经过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贮存到记忆中去,比较牢固。
三、在重视同义词组、句型的学习的同时,特别要重视同形异义词组的区别
同义词组、句型的学习,容易在学习新知识时在认知结构中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这种新知识容易记忆,“知识链”的连接也比较牢固。形同异义词组,容易造成谬误,为此要重视它们的区别。
例如:在教need doing;need to be done句型时,我们不能只组织学生机械地操练,而应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加强记忆。否则学生会产生一种误解,以为need后只跟两种形式,或doing;或to be done,结果造成谬误,产生了错误的记忆。我举这两个例句来说明问题。I need to buy a new dictionary.The radio needs repairing(to be repaired). 后句的主语the radio从逻辑意义上说是repair的宾语,只有这种关系时,need后才跟动名词形式,或不定式的被动式形式,而前句不是这种关系,所以就不能使用这种形式。
四、改变英语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
“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为此,在英语教育中应努力做到: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②在教学中,通过讨论、研究、观察、调查、信息搜集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③重视“探究式”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英语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如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如唱歌、游戏、郊游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习英语可以实现享受英语教学等。转变教师角色也就是把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充当的“观众”转变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演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的过程以教为基础和中心,学围绕教转,因此传统教师的角色强调社会责任,忽视教师的个人价值,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强调教师的学科素质与教学技能,忽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而贯彻新课程理念,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其一: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的转变。具体而言,①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②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③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④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⑤由单向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⑥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⑦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其二: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而言,①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②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如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等。其三: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以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
五、重视学习的反馈
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学习效果的了解,会产生再学习的动机,因此,我十分重视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让学生做好纠错工作。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经过周密思考,让记忆中的知识再现,一些记忆牢固的知识得到了正确的反映,而一些知识则发生了“断链”,得不到及时的批改。让学生及时得到自己学习情况的反馈,从而对自己的正确知识产生信心,这种心理状态有利于正确记忆的加强。通过老师的批评,对自己的知识“断链”得到了重新的结合,导致了新知识的巩固。而批改拖得越久,记忆越模糊,效果就越差。
六、增加词汇量
阅读量的增加是提高重复率的重要手段,同时又避免了单一性。通过大量的阅读,课文中学过的单词、词组、句型等各种知识在文章中不断重现,这些重现是结合着文章的内容出现的,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原先认知结构中新知识链结合得也就越牢固,记忆也就深刻。这种重复绝不是机械性的重复,而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的再学习、再理解,它对有效记忆的产生起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很多,但概括起来就是要努力使学生摆脱机械练习的束缚,尽量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与融会贯通,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