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闻网如何达到师生最关注?

2009-07-23刘春霞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2期
关键词:河南大学新闻网议程

刘春霞

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98亿,是世界第一网民大国。另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目前2.06亿中国人主要依靠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占网民总数的68.6%,中国网民的主体是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他们更加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新闻信息。

高等学校是知识青年最集中的地方,高校新闻网是学校发布官方信息的“第四媒体”,它的快捷、海量、多媒体形式、交互性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师生喜爱的媒体形式,达到信息沟通、主流意识渗透。网络舆论引导的目的;如何发挥互联网这一宣传思想工作主阵地的重要作用,使高校新闻网充分运用“议程设置”的传播学理论,引导师生对网络时代庞杂的“小道消息”提出质疑,最关注校园官方网站的主渠道信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议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最初来自于美国新闻工作者和社会评论家沃特·李普曼。1922年,李普曼在其经典著作《舆论学》中提出了他的观点:“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一般认为这是议程设置理论的雏形。1963年,美国政治学家伯纳德·科恩在《报纸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对议程设置理论给予明确的阐述,他说,媒介在使人们怎样想这点上很难奏效,但在使人们想什么这点上却十分有效。媒介难以左右人们的思想方式,但却易于操纵人们的思想内容。事实上,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的议程设置功能已经被认可,而飞速发展的网络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由于网络传播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有着很强的互动性,有学者认为,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将会弱化,甚至不复存在。“把关”、“议程设置理论”这些历史的具体的概念和理论假说,也随着自上而下的权力关系的坍塌而消解。《笔者认为,网上从来就不缺乏议程设置。根据传播学者彭兰的研究,网络的以下特点决定了它会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第一,议程设置假设认为,人们对某些议题的关注程度,主要来源于这些议题被报道的频率与强度。网络信息能快速传播与繁殖,这个特点使网络可以轻易提高对某些事件的报道频率与强度。第二,在网络中,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是相互交织的,而在议程设置方面,人际传播是对大众传播的一个有力补充。第三,利用互动技术,报道对象与受众可以建立直接联系,因此,当事人的影响会更直接地传递给受众,这对于提高一个事件的关注程度非常有利。因此,一些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以“炒作”某条信息赚取人们眼球和点击率为生存前提的主流新闻媒体,如高校新闻网,在发挥议程设置功能上比传统媒体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有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

互联网是一个具有强大表现功能的传播平台,从一个新闻网站开始策划创建起,页面框架布局、栏目设置、色彩搭配、后台设计等元素的运用,会使网络编辑能够在最抢眼的位置做首页图片切换、做推荐新闻和置顶新闻,设热点排行和超级链接等,为更好地发挥议程设置功能创造前提条件。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和多媒体形式,为网络编辑在运用中表达和强调某一特定内容提供了淋漓尽致的手法,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漫,同一主题的内容可用不同的方式多次表达。例如,2008年奥运火炬在河大校园传递,河南大学新闻网抓住这一新闻事件,快速上传一条短消息和少量图片;此后,网站把整个活动过程中记者拍摄的新闻图片和师生个人拍摄的有关图片进行征集,经过处理做成“奥运圣火在河大传递图片集锦”,一天后发布在新闻网上;两天后,河大新闻网把社会媒体对奥运圣火传递的内容报道包括电视台、报纸、网媒的视频、图片、文字整合起来,互做链接,发布出来。这种只有网络新闻媒体能够做到的多方式无限量反复表达一个主题的网络媒介形式,为受众设置了奥运圣火在河大传递这一议程,赢得了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极大激发了河大师生的爱国爱校情怀。

网络新闻媒体在议程设置的表达上,还能够更多更好地体现编辑意识。网络编辑可通过某一事件的发生设置专题网站,如。2006年3月,第八届CUBA西北赛区的比赛由河南大学承办,河南大学新闻网策划了“第八届CUBA西北赛区”专题网站,第一时间向师生和社会各界传递比赛进程和比赛结果,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全方位介绍比赛盛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议程设置功能,达到了师生的最关注。网站新闻专题是一种更加灵活快捷地表达议程设置的传播手段和有效方法,它无需重新设计网站,而是在原有新闻网的系统内直接添加专题,网络专题是网络媒体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通常围绕某一特定主题或某个重大的新闻事件或事实,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运用新闻各种题材及背景材料,调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进行连续的、全方位的、深入的报道及展示新闻主题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新闻报道样式。例如,在2009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召开期间,河南大学新闻网开设了“参加全国‘两会的我校代表委员新闻专题”,把河南大学参加全国“两会”的三位代表委员的活动及时发布到网上,把社会媒体对河南大学三位代表委员的采访活动进行链接,并就三位代表委员提出的大学生就业、实现教育公平、高校债务、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建设、粮食安全等问题,充分利用图片、文字,链接电视和网络视频等手法呈现在网络受众面前。“参加全国‘两会的我校代表委员新闻专题”共收集上传40多篇新闻稿,代表委员们具有建设性的提案和发言,不仅引起学校师生的高度关注和称赞,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网络专题综合利用了网络媒体的各种特点,在内容上能对某一主题作较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在形式上可以集中网络的各种表现手法,因而客观上最能发挥网络的议程设置作用。事实证明,凡是网站运用了专题的手法进行突出和强调的新闻,往往能获得较高的关注度。

在网络海量的信息与人人参与的表象下,网民往往会忽视网络技术在传播限制中所起到的作用。网络传播对技术力量的高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议程设置的效果。网络媒体虽然不像报纸有头版、头条、报眼等议程设置的强调位置,没有引题、主题、副题对新闻标题的写作表达。也不像电视新闻联播有头条新闻或新闻提要这样明显的议程设置暗示,但网络传播者可以使用技术手段强化某些信息,例如,河南大学新闻网在河大网主页设置的8条新闻标题链接,网络编辑采用“JS”页面调用技术,使新闻标题的位置排放、放置时间、是否做文字变色处理等根据新闻的重要性自由取舍,特别是整合某一专题做的新闻专题,如“回眸改革开放30年系列报道专题”,整合学校改革开放30年来在教学科研等领域的变化采写的系列文章,把“回眸改革开放30年系列报道专题”字体变红,放置在首页位置,充分表达了编辑对议程设置传播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网络媒体还可以凭借其独有的高互动、高参与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议程设置效果。通过新闻评论、BBS、贴吧等转帖主流新闻网的信息,在这些非主流的互动平台上,进一步设置讨论主帖,引导讨论内容和方向,强化主流网媒的新闻舆论引导作用,用更隐蔽的方法达到议程设置的目的,使师生最关注的还是学校新闻网站发布的主流信息。

高等学校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创新与传播的基地,是国家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是社会文化信息激荡和充分展示的舞台,是重大社会舆论形成和发布的源头之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有技术优势又对新思想新信息异常敏感的高校师生带来了了解最新信息的便捷渠道,面对传统媒体的信息时效限制、信息数量限制和网络信息海洋内各执一词的信息发布观点,高校师生主要从哪些渠道了解学校的信息?笔者曾在河南大学师生中做过一个小型调查,反映学校重大活动的消息,比如教育部对河南大学的本科教学评估顺利通过、省部共建河南大学签字仪式等,95%以上的师生是通过学校新闻网最先获得了准确而完整的信息,新闻网是师生最信赖最关注的信息平台。新形势下高校新闻网要发挥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作用,发挥信息沟通、舆论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一定要充分利用和强化议程设置的传播学理论,高唱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使新闻网发布的新闻信息达到师生“最关注”。

猜你喜欢

河南大学新闻网议程
德国《2010议程》议会辩论的话语分析
归 去 兮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咏 河 大
故 乡
图表
G20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
四川新闻网拟登陆创业板
会面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