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生态取向探幽
2009-07-23曾林
曾 林
随着“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针的提出,社会各界在践履这一理念的基础上,深入探寻“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从新闻界来说,重新认识和建构新闻报道的生态取向内涵,可以使我们所开展的新闻报道活动能够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新闻报道生态取向的必要性
人类历史上,新闻报道大体经历了义务本位、权利本位到社会本位的历史进程。在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之前,“无论是奴隶社会的罗马帝国,还是封建社会的中国唐朝,政府均颁发官报以传布政令、巩固统治”,“新闻报道以规定和要求人们服从贵族统治阶级,维护专制政权的义务为主要特征。而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闻自由被视作天赋人权,以维护个人言论自由和个人利益的绝对化为任务。进入20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空前提高,新闻“自由传统观念的哲学基础已经被现代知识界深刻的思想革命所摧毁;古典的放任主义的经济学已被几乎所有现代工业国家的实践所摈弃;思想的自由竞争的公开市场在现代社会已不复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责任理论应时而生。社会责任理论指出:“一个人的言论自由权利必须与别人的个人权利以及主要的社会利益相平衡”,“言论自由不像在纯自由主义理论下那样,不是一项绝对的权利”,“只有在他负起相伴随的道德义务时,他才有道德权利”。媒体在享有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和生态保护的义务。
当前我国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融入自然、社会、集体。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即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这既包括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四是国家内部系统诸要素的和谐。在这样的和谐发展时代背景下,作为社会“神经”和“血管”的新闻传媒,找准自身的定位,回应和谐社会的诉求,在自身发展和实现社会对新闻传媒的期待中找到最佳契合点,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生生不息的资源性供给,实现和谐传媒与和谐社会的共荣共赢,有必要要求我们既要关注宏观媒介环境的改善,也要重视微观新闻价值的生态取向,做到两者携手迈进。
新闻报道生态取向的内涵
现代生态伦理思想尊重生命和自然的价值观,作为一般行为的价值理念可以凭借人们的觉悟而得到贯彻。嫁接传播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的观点:“传播过程在社会中有三种功能:1监视环境,揭示那些会对社会及其组成部分的地位带来影响的威胁和机遇;2使社会的组成部分在对环境作出反应时相互关联;3传递社会遗产。”我们认为,在新闻实践中贯彻新闻报道的生态性特性,关键是把新闻报道的生态性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渗透在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中。新闻报道作为一种思维理性,不仅要关注物与物的关系,还要关注人与人的关系,更要关注人与物的关系。新闻报道的生态取向是指新闻报道为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处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分配,把人作为生态的一员,来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位置。在新闻报道的规范和价值中体现人类对生态的关怀,其基本理念即为“新闻报道的绿色化”、“绿色新闻报道”。有的地方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取得一时的发展,其结果往往会导致资源日趋短缺、环境急剧恶化、人民生活质量下降,最终将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因此,必须把经济发展中所付出的环境和资源的代价纳入到成本中进行核算,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确保实现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而这一切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需要新闻舆论的支持。需要新闻报道对生态及自然环境的关怀,当然更需要现实生活中的人培养、接纳和践履这一理念。
首先,新闻报道的生态取向要求我们的新闻报道必须在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等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用“生态利益中心主义”取代“人类利益中心主义”,确认生态环境的人格利益归属权。从新闻报道的生态性特点我们可以推导出新闻报道的生态优先的内涵,主要是指我们在关于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的报道中,要确立生态保护的重要地位。新闻报道的生态理念现代性转型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思想理念变革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它更是一个新闻工作者不断认识社会和自然并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西方在现代性转型过程中曾经也提出协调发展的设想,但是这一原则往往成为经济优先发展的代名词,其结果虽然是经济有所腾飞,但却以损害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代价,这一教训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尤其是当前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我们更应该把“生态优先”的基本理念纳入正在“网络天下”的新闻报道之中,正确认识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通成员,确立人和其他动植物的平等性、地球资源的共享性。由于人类相对于地球的其他存在物具有主观的能动性和侵害性,而通过伦理道德约束及其他的举措效果并不明显,有必要要求我们在新闻宣传中呼吁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明确人类与生态自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归还生态环境的人格利益,把生态自然中的每一个有机体都看作是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从而把自然环境作为独立的、具有人格主体地位的平等身份来看待,并用新闻报道来强化“环境人格”的身份和地位,形成生态环境“舆论场”。
其次,新闻报道的生态取向主要是确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应有的价值,确保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关系。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迅速增长,清洁的水、空气、宁静和阳光等环境资源的稀缺性特征逐步地显露,人类的生存利益与生产利益在环境的需求上开始产生对立,并形成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审视人与自然之间日益失衡的关系,人类唯一的选择就是在自然基本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可持续的发展。因此。面对当今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必然要求自觉担当起“和谐思想的播种者、和谐舆论的倡导者、和谐秩序的维护者、和谐氛围的营造者、和谐中国的推动者”的历史重任;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对广大受众的教育与引导功能,切实把握生态伦理关于自然具有“内在价值”的思想,积极宣扬当代人之间享用环境和生态资源的平等关系,不同代际人关于享用生态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环境的平等关系以及人类与非人类存在物之间关于共享地球的平等关系。新闻报道应当明确无误地向社会大众传达这样一个观点,即由于环境资源具有“整
体性”、“共有性”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的“公害性”的特性,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侵害的结果决不仅仅是对某一个人利益的侵犯,而是对社会群体和全社会利益的侵犯。
最后。新闻报道的生态取向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坚持整体、适度的平衡和谐准则。在新闻报道中进行整体性观照,既要坚持一分为二,也要注重合二为一。个体是整体的个体,整体是个体的整体。两者相互渗透,互为因果。整体不是简单地产生于多种元素之间的平等相加,而是产生于多种元素之间的有机构成。必须将人口、资源与环境作为一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整体生态系统纳入新闻报道的视野,坚持新闻报道的理性、人文性和建设性。从一定角度讲,关于环境问题的负面新闻报道往往更具有吸引力,但是新闻报道首先要肩负的是社会责任,信息流通的目的是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支持。我们揭露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消减社会的信息不对称,而不能为社会制造“精神恐慌”。新闻报道必须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吁,应该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协助政府和社会解决问题,同时也有责任提醒社会,以积极的、建设性的理性方式来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
新闻报道生态取向的意义
当代环境道德或生态伦理是既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又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观,是跨越人域和自然域的伦理观,这样的伦理观需要综合采取人道原理和自然原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选择“拟人化”的方法,由人及物,将非人生命体或自然作为人的“伙伴或朋友”,这既是对传统伦理学的继承,又是对传统伦理学的发展,迄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果。将传统伦理学的精华与当代环境科学的精华结合起来、将自然原理与人道原理结合起来、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结合起来,这是当代生态伦理学、环境道德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的价值归依。这不仅适合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协调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当代科学或学科发展的趋势,并充分体现其在创建和谐社会中所特有的价值。
首先,新闻报道的生态取向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经过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整体的发展观,来协调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传统发展观的巨大变革。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虽然是从人的利益出发,但并不否认自然的价值,并不认为人是自然的中心、主宰或统治者,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或人类与生态共同利益的思想内涵是一致的。自然界的价值实际上是人类基于自己与自然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关系。人与万物都是自然界的一员,因而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和睦相处的“朋友”关系。这种新型的环境价值观认为,自然环境的价值并非相对人而言之价值,同时自然环境的存在并非以为人类所用为其最终目的,而是自身的一种权利,正如人需要生存的权利一样。所以我们在倡导人与人平等的同时,同样必须确立、践履人与自然平等的观念。
其次,新闻报道积极地吸纳生态性理念能够更好地协调人类的发展与保护自然利益的关系。我们不可能只为了保护生态自然的利益,而使我们的经济停止发展。这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人类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自然利益之间“度”的问题。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的准备,而人们的生态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为了实现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舆论先导的作用,把自然环境的总体形势向人民群众讲清楚、讲明白,把建设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讲清楚、讲明白,把我国建设生态环境的目标定位、政策措施讲清楚、讲明白,大力宣传以生态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思路,宣传以环保优先保证社会和谐的方略,宣传以绿色创建系列活动为载体建设和谐社会的举措。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具体行动。
最后,新闻报道的生态取向是新闻报道自身价值严整和谐的基本要求。新闻价值是“新闻在社会上的传播价值,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取舍和衡量新闻的标准”。新闻报道的价值合理性是人类本质所包含的要求和追求的对象,是人类的自身价值追求的自为存在的表现。具有及时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等特征的新闻报道包含着对人类的尊重和关怀以及自由、效益、秩序等价值要素。所有这些价值要素都是我们当前的新闻报道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当前政府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诠释。但我们认为新闻报道对人的关怀的价值并不能体现新闻报道的全部价值内涵,而要全面地发掘新闻报道的内在价值,我们必须更多地关注新闻报道的生态特性,把对生态自然的保护、关爱作为新闻报道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指标,从而辩证地处理好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与生态取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