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事能育人处处含美育

2009-07-23魏兆林

甘肃教育 2009年13期
关键词:美育

魏兆林

〔关键词〕 美育;审美感受力;审美理

解力;审美表现力;审美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7(A)—0015—0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正如高尔基所说的那样:“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生活中去。” 青年学生都有爱美的天性。他们向往美,追求美,从衣着打扮到道德情操,从仪表风度到人格完善,都体现一个人对美的追求。因此,在班级工作中如能渗透美育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美的事物,按照美的规律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教育,即通过对社会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欣赏,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具有“辅德”、“启智”、“健体”、“促劳”的重要功能。

美育的特点是“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德、智、体、美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实施美育具有最便利的条件。无论是开展班、团活动,还是进行日常管理或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实施美育的有利机会。

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实施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并转化为道德行为,促进学生性格全面和谐发展。班级美育的途径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 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

审美离不开审美实践。没有审美实践就不可能有审美体验,因为美的规律是人类在反复实践中获得的。班主任可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成立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文学、戏剧等兴趣小组,利用各科任老师和网络资源,举办美学及各类艺术欣赏常识的讲座,或利用班会、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如美术、书法等各种艺术展览,观看适合于中学生的电影,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等。在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将活动中的审美感受进行交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既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艺术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感受美的机会。

二、 利用学科阵地培养学生审美理解力

审美理解力是指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审美想象,对审美对象理性的思考、认识、判断和评价的能力。换句话说,主要是要求学生理解事物的美并对事物的美进行理性的思考、认识、判断和评价。班主任无论从事哪一学科的教学,都可以利用学科阵地,在课堂上实施美育。例如,语文老师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李白勾勒出的 “月夜思乡图”可以调动学生头脑中家乡“月白霜清”的秋夜记忆表象。这一教育训练过程就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活动。再如音乐老师引导学生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就要引导学生去熟悉芭蕾舞的程式和舞蹈词汇,体会每一个舞蹈动作所表达的细腻的心理情绪,认识白天鹅奥杰塔善良、纯洁、多情的性格特征,进而把握“爱情战胜魔法、正义战胜邪恶、美胜丑”这一深刻主题。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增加了知识储备,培养了审美理解力。其教育效果是激发了学生对美的追求、热爱,培养了崇高的审美情操。

三、通过班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表现力

美的表现并不神秘,如唱一首歌,弹一支乐曲,只要能声情并茂,做一个动作,一招一式协调、大方就是一个美的表现。学生能感受到美,也渴望表现美,开展体育活动,就能提供平台,让学生尽情展示。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活动就是有效的活动形式。因为体育活动要求活动中的人展示力量、敏捷、和谐、机智等人体美的基本要素,可让学生都得到美的表现机会。

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

《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从事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把学生带到美妙的大自然中去,让学生面对美景,认识事物,激发审美想象力。”班主任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直接感受和鉴赏自然美,巍峨的山岳、浩瀚的海洋、滔滔的江河以及名胜古迹、庙宇宫殿都有丰富的审美因素。老师可以结合自然景物和名胜古迹,讲授科学知识、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人诗词等,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所蕴含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也可开展摄影、写生、采集标本、创作诗文、撰写游记的活动,以提高学生审美创造力。一位哲人曾说过:“一旦一个人成为审美的人,人类的理性也就被挖掘出来,情操才可陶冶,品性才可砥砺,人格才可升华。”

猜你喜欢

美育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美育史料·孟宪承演讲《美育原理》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孑民美育研究院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