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消费攀比危害大
2009-07-23吕文忠
吕文忠
〔关键词〕 中学生;消费;攀比;危害;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7(A)—0012—01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消费问题日趋突出,表现在消费观念多样化,消费手段成人化,消费水平超前化。究其原因,除了整个社会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外,中学生的攀比心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这种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与尚未独立的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经常表现为个人的欲望和受到限制之间的冲突,其实质是虚荣心作怪。有消费攀比心理的中学生往往看重商品的外形、款式、牌子,至于商品的内在质量、价格、是否会很快过时等问题就较少考虑。
消费攀比心理对青少年的成长危害很大。一是分散学习精力,消磨学习的意志。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精力应该放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上。刻苦学习,奋力拼搏,这才是中学生的崇高追求。不比学习、不比勤奋、不比文化素质,而是比吃、比穿、比阔气,就会使价值观扭曲,耽误青春时光,影响健康成长。二是惯坏了脾气,不利于品德修养。这类学生动辄向家长要钱,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就发脾气,习惯成了自然,长大了就很难改了。更有个别学生因为攀比消费而搞得“债台高筑”,以至干上了小偷小摸的事,甚至走上抢劫等犯罪道路。
如何消除中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工作。
一、学校要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引导学生合理消费
校园是个小社会,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治理”,抵制攀比消费之风。要在校园舆论宣传上做文章,形成合理消费、文明消费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思想深处认识到攀比之风的危害,形成人人以攀比消费为耻、以合理消费为荣的良好风气。每一位教师都要言传身教,做勤俭务实的生活楷模,不穿奇装异服,不摆排场和阔气,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思想,慎重待人接物,不让“礼品”亵渎、玷污了纯真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在引导同学交往方面,要让学生消除攀比心理,比如同学过生日,不妨在本班教室进行,买上几斤瓜子,选上几张生日贺卡,唱几首祝福歌曲,大家吟诗作画猜谜语,既亲切实际,又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同学间健康友谊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
二、家长需要改变消费观念,对孩子的花费严格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高档化。孩子的消费价值观尚未形成,对不良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缺乏辨别能力又易于模仿,家庭消费的取向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因此,家长在消费问题上应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合理的消费观深植于孩子心中。在开家长会时,笔者经常提出孩子的攀比消费现象,并提醒家长,孩子的攀比心理若得到父母的错误支持,会使孩子的消费欲望不断膨胀,虚荣心不断增强。所以,老师要提醒家长提高新形势下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识,使子女清楚地认识到攀比消费对个人成长和未来生活所带来的种种不利,不要太迁就、溺爱孩子,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家长要严格。
三、引导中学生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老师要通过思想品德等课教育学生在消费时要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不能因为自己的攀比消费而加重家庭的负担。要学会理性消费,比如身体发育必需的饮食营养,学习用的有益书刊,该花费的还要花费。自觉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比如吸烟、喝酒等,更不能进营业性歌舞厅、赌博场所等。消费观说到底是一个人审美观与生活观的体现,为了彻底消除中学生攀比消费心理,老师要经常教育中学生继承前人所倡导的生活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消费方式反映着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应当合乎社会文明风貌,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有益。消费分为生存性的、享受性的和发展性的三个层次,中学生的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对有害的消费要时时保持警戒,从小养成一种节俭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