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提问的策略
2009-07-23范萍
范 萍
摘要:本文就培养学生的同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欲望,从怎样使学生敢问、想问、套同三个方面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激发;学生;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9)10(S)-0019-1
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自主地提出一个问题比教师提出十个问题更有意义,更能激发其创新思维。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努力营造“教师一学生”及“学生一学生”间自由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变师道尊严为教学相长,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营造以人为本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培养学生敢说敢问的习惯。老师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尊重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消除“我提出的问题是否过于简单了?”“有没有研究价值?”“会不会被同学讥笑、被老师批评?”等顾虑,更好地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参与的愿望、勇气和热情。
2、教学中设法激趣。创设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诱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冲动
创设情境,目的是促使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未知的知识产生激励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引发学生产生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时,可先通过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经验与事实相悖的实验现象面前,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在实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比如对着喇叭口向下吹气,把手移开,乒乓球会掉下来吗?用吸管从两个乒乓球中间吹气时,两个乒乓球的运动方向如何?当用吸管靠近一个乒乓球外侧吹气时,它又向哪个方向运动?通过观察讨论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提炼出“乒乓球为什么总是向空气流动速度快的一侧运动呢”这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同样能享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3、引导学生观察、质疑、释疑。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从熟悉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撞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例如在“压强”教学中,为提出“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和受力面积有关”的问题,可提供给学生一定的素材作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背景:如提供一幅照片,在寒冷的北方,有两个小孩在厚厚的雪地里玩耍,一个穿着棉靴,一个踩着宽宽的滑雪板……针对这个情景,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小孩对雪地是否有压力?”“为什么穿棉靴的孩子的脚印要比踩滑雪板孩子的滑板压痕深?”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提出:“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这一新的问题。
在实验中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很难使学生联想到烛焰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与物距和焦距的大小有关。当在学生发现像的大小会随物距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规律,享受快乐的同时,老师及时在光具座上换上焦距不同的另一凸透镜,学生立即惊奇地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从而引发学生联想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否还与焦距的大小有关呢?……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会觉得其乐无穷,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欲望也油然而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让我们的学生“敢问”、“会问”,在“问”中求知,在“问”中创新,让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因“问”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