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器乐教学与新课改一路同行
2009-07-22梁丹
梁 丹
【摘要】在中小学课堂器乐教学中应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
【关键词】课堂器乐教学;理念;审美;兴趣;实践;创造;综合;多元文化
Let the classroom instrumental music teaching curriculum with the new ride
Liang dan
【Abstract】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nstrumental music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should reflect the concept of the new curriculum. Namely: the aesthetic of music as the core; to interests and hobbies as a driving force; for all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character development; emphasis on music practice, and to encourage the creation of music; promote disciplinary, multi-cultural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instrumental music; Idea; Aesthetic; Interest; Practice; Creation; Synthesis; multi-cultural
器乐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的音乐教育离不开器乐表现与创造的教学内容。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创立了多种优秀的音乐教学法体系,其中有不少就是基于器乐教学的,如奥尔夫教学法、铃木教学法、伊迪丝•科尔曼的儿童创造性音乐教育实验等,这些教学法体系对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器乐教学迅速在全国范围开展起来,让每一个中、小学生至少掌握一种以上的乐器,通过器乐提高所有孩子的素质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进入21世纪,国家实施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失时机地颁布了《音乐课程标准》。《课标》进一步明确了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教育部又在新出台的“2+1工程”中明确规定每一个中小学生必须学会一件乐器。这些都为我们的课堂器乐教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但是,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使我国的器乐教学真正能与国际接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器乐表现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满足各自终身发展的需要呢?我想,我们必须以“新课标”为“航标”,在课堂器乐教学中,凸显新课程理念。
1.课堂器乐教学必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课堂器乐教学同样要以审美为核心,而决不能重新走上“以技能技巧”为核心的老路子。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标志。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演奏教学的审美感知,首先在于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音色,准确的节奏、节拍,要把演奏教学的技术难度减少到最低程度,要充分认识到探索音乐美感的愿望,实际上是演奏教学唯一有效的动机。
我国音乐教育按其性质划分,一般可以分为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两个体系。在普通音乐教育体系中,又可分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职业音乐教育、高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等不同类别。
就教育规律而言,各种类别的音乐教育都有着自身的体系和特点,决不可以相互替代。然而,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却长期受专业音乐教育的影响,追随与沿用专业音乐教育模式,一直忽视对自身体系的研究与建设。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导致了音乐教育面向具有音乐天赋或音乐特长的少数学生,导致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一些地区和学校成了准职业教育、准专业教育的现象。
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器乐教学前首先必须对其准确定位——以审美为核心,以避免重新走进准职业教育、准专业教育的怪圈。
2.课堂器乐教学必须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早已被人们认识,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地球人都知道”。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
《音乐课程标准》不仅充分阐述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的课程理念,而且把“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列为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由此足见对其重要性的高度重视。
我想:之所以把培养音乐兴趣作为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出发点,主要有这样两点因素。其一,音乐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其二,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已经步入终身学习时代的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
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爱乐天性和习乐潜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人的音乐兴趣与音乐爱好,并使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持久的心理品质,成为一种生活的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上讲,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已不仅为了获得音乐学习的动力,其本身就是一种目的,是一种反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上的具体目标。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器乐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作为我们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学生对课堂器乐学习的兴趣呢?其一是教学内容要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学生已学过的歌曲,(教材歌曲)生活中的音乐(影视歌曲、眼操、广播操音乐、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音乐等)。其二,教学过程与方法新颖,互动性强,例如:采用游戏形式,或与唱歌、欣赏、创作、表现等领域整合,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三,要注意多激励、多表扬、多肯定,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就感,以期待让学生生成新的兴趣。
例:
A、模仿吹
1=C 2/4
(师)f (生)p (师)f(生)p
123 0 ︳1230 ︳54320 ︳54320 ‖
B、颠倒吹
1=C2/ 4
(师)p(生)f(师)p (生)f
1230 ︱3210 ︱54320 ︱23450‖
C、旋律接龙(熟悉的歌曲)
可以采用师生接龙或生生接龙等多种形式。
3.课堂器乐教学也同样提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是泥土,可以烧成砖瓦;是铁矿可以百炼成钢;是金子,就应当放出光彩。”世界著名学府美国哈佛大学举行350周年校庆期间,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和36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校长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说哈佛最引以自豪的并不是培养了众多的总统和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而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枚金子都闪闪发光。
这一生动的案例对我们的课堂器乐教学是否有所启发呢?
作为一种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具体表现为强化普及意识,淡化甄别、选拔意识。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要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对于我们来说,“面向全体”首先要求我们做园丁,而不是伯乐。伯乐的作用在于挑选人才,而园丁则是用万紫千红来打扮世界。
同时,我们又要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自觉改变“我讲你听”的传统模式,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这些很值得 我们每一位音乐老师认真思索与深刻领会。
就拿我们的课堂器乐教学来 说,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大,我们应面向中间、兼顾两头,也就是说让好学生吃好,差生吃饱,以达到人人都有进步,个个都有收获。
例:《小蜜蜂》。
1=C2 /4
5 4︳3 0 ︳2342 ︳10 ︳
1 1︳1 0 ︳ 22︳ 20︳
3453︳23 42︳34 53︳ 23 42‖
1 —︳ 2 —︳ 1— ︳2 —‖
这首练习曲是一首两个声部的合奏曲,对于优秀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一声部的演奏,对于“学困生”,则要求他们掌握二声部的演奏旧可以了。
4.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传统的学生观,注重的是以知识和课本为中心的认识活动,把学习的本质视为一种纯认识过程。早在半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对此作过一针见血的批评:“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这句话正切中了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实践活动的弊端。对于学习方式来说,“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我们都知道,课堂器乐学习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精讲巧练、趣练,与此同时,要把多个领域的音乐实践活动与课堂器乐教学巧妙整合,以达到课堂器乐教学的多元化教学目的,让课堂器乐教学成为音乐学科中的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领域共同发展、全面丰收的载体。例如:学习一首课堂器乐乐曲,学生光学会吹奏是远远不够的。而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乐曲作出多种反应,做到曲尽其用、一曲多用。比如让学生对乐曲音乐情绪及音乐形象、对乐曲的感受作出恰当描述。运用动作表现音乐,唱唱乐谱,为乐曲创编歌词,用打击乐器为其伴奏。
鼓励音乐创造在课堂器乐教学中包含两个内涵,一方面是侧重于学生。在教学中可以用课堂器乐进行即兴创造教学,例如可以用课堂器乐即兴创编旋律。可采用“旋律回答”、“旋律接龙”、“即兴模仿”等形式进行。
即兴创造,关键在于即兴,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必过于拘泥于形式和看重结果,主要目标应放在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创造意识方面。
鼓励音乐创造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在音乐教学和学习中侧重教者而言,对于我们课堂器乐教学来说,不应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在我们的课堂器乐教学中尽管也有一些共性的教学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但从根本上说,其教学过程是充满了创造性的。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按照严格、细致的程序和统一的模式与标准去教学,这将意味着艺术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死亡。
5.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
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及走向有了一个重大变化,即倡导课程向学习者的经验和生活回归,密切课程同学习者自身发展需要的联系,追求课程的整合、融合与综合。
我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习课堂器乐,其终极目标并不在于要看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达到怎样高的演奏水平,这一点我们在新课标中也找不到小学几年级中学几年级学生在课堂乐器的学习中达到怎样具体的演奏水平,其表述是:“三到六年级、七至九年级每学年能演奏乐曲2—3首。参与乐曲、歌曲的表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课堂器乐,目的之一是把演奏这一实践活动作为理解多元文化的另一通道
2005年5月,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器乐学术委员会在广州成立,她标志着我国中小学器乐教学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里程,她给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增添了一股新的力量;她预示着一个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春天的到来!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这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为了培养人。”我们现在所从事的器乐教学,其实就是一项培养人的工程,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旨在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举措。我们应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付出自已的爱心和责任心,用创造性的劳动和出色的成绩,开创音乐教育的新局面,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已的力量。
收稿日期:2009-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