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学生为作业心动
2009-07-22刘彦
刘 彦
现阶段,在升学率的驱动下,很多教师本能的相信,多布置些作业,教学质量就会提高一些。但是,我们的未来每天不得不重复,重复,再重复,根本谈不上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更不要说对数学的喜爱了。做着重复的事情,对于成年人来说都会烦,何况是初中学生。
新课程标准中对评价的目的是这样叙述的:“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而作为评价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作业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其设计必须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布置上的设计,更多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的作业观已不再适应新课标理念,那作为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数学作业设计该如何达到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目的呢?
1.“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了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为做作业而感觉愉快。本人在此首
先对学生讨厌作业,为了作业而作业分析相关原因。总的来说表现在“四化一脱离”
1.1作业内容形式化
我们都知道“削足适履”的成语,而现在的数学作业在某种程度上恰恰就犯了这个错误,搞标准化、同步化的作业模式。无视学生的个性和基础的差异性,搞一刀切,这样的作业无疑是学习兴趣的“屠宰场”。人是有个性的,有差异的。而这应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的。用硬性的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规格去要求实质上有差别的学生,那结果可能不是发展而是压抑、甚至是摧残。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而如今的作业没有弹性,缺乏层次,这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而就产生了作业抄袭现象和不做作业现象。 1.2作业形式教条化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为了便于检查,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多为书面形式。而作业的目的除了巩固知识还有运用知识。然而运用性作业因其操作性弱,反馈评价困难而在传统作业实践中被淡化。由于作业形式的单调和乏味,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而且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发展,所以传统作业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实践能力,达不到作业的目的。
1.3作业质量随意化
有些教师布置的作业在量和质上都比较“随意”,对所提供的作业资料基本上采用“拿来主义”策略。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热衷于搞“题海”战术,布置作业图“量”不求“质”,加重了学生负担,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拿来主义”不但耗时耗力而且也在逐步消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1.4作业评价单一化
传统作业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从对与错、完成时间等方面分析,根本无法透视完成作业的过程。另外,传统的作业评价常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结果,轻视人的主体情感,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作业态度很被动,抄作业现象十分普遍。
1.5作业脱离实际
传统作业与生活的联系也不密切,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方法、手段单一,注重作业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
看到以上问题,从教不久的我常常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换位,根据新课程标准下作业设计的特点,尝试了一些我认为还可行的作业设计。
首先,我们来看看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设计的特点。
2.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作业的设计首先应是开放的,努力实现课堂内外的联系,学科间的融合,让作业成为另一项发展学生能力的桥梁
2.1开放型
就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开阔他们的思维空间,同时还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作业成为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也就是将学生的问题、困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需要等作为作业布置的着眼点。
2.2探究式
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通过学生之间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进行观察、试验、猜想、推理等数学活动来加以解决。
2.3实践性
是指数学作业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适当的实践作业,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2.4趣味性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在作业设计时,应把丰富知识、发展思维融于趣味之中,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取代单一的作业,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5平等尊重
实际上学生的作业本也是教与学的一个沟通渠道。学生能从中体会到教师的修养和学识,体验到民主与平等、进步的快乐等等。
然后,谈谈我的尝试。
3.本人在教学实施中对教学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新的尝试,特别是针对作业。注重讲究作业设计的策略以及优化作业设计方法
3.1设计探究性作业,即设计具有自主探究情景的数学作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下图形式,使点B、F、C、D在同一条直线上。
(1)求证:AB⊥ED;
(2)若PF=FD,请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
这份作业,探究性强,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或讨论分析。该题是一个结论开放型题,适合各层次的学生进行探究分析。
3.2设计实践性作业,即设计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后,我设计了一个实践作业。
请你设计一张调查表,了解全班同学对我们所学学科的喜爱,将所收集的数据用你喜欢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并用简单的文字说明相关信息?
上述作业,拓展了问题情境的时间空间,讲学生的学习延伸到了课堂外、生活中,有助于鼓励学生发现、思考、探究、解决问题。
3.3设计趣味性作业,即通过设计,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后,结合我国古代诗歌,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东吴都督周瑜的年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数人物。
而立之年督东吴,早逝英年两位数。
十比个位正小三,个是十位正两倍。
那位同学算得快,多少年寿属周瑜。
(采用历史名题做课后作业,一方面增加数学趣味性,另一方面自然融入数学历史与文化,拓宽学生数学视野)
教必有法,但教无定法。以上也仅仅是一名初出茅庐的教师对教学作业设计的一些简单尝试,目的是想让生活在现代的学生能够插上富有现代理念的翅膀,在蓝天中飞翔,在快乐中成长。让学生为作业而心动,而快乐!
收稿日期:2009-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