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预习 提高课堂效率
2009-07-22张冬丽
张冬丽
【摘要】(1)预习习惯应从低年级开始培养;(2)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3)指导学生能找出教材中的关键词;(4)引导学生会分析知识间的联系;(5)鼓励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我能问。
【关键词】培养;习惯;分析;质疑问难
Guide students to improve classroom efficiency preview
Zhang dongli
【Abstract】(1) The lower grades should be used to preview the beginning of training; (2)To guide the preparation of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habits;(3) guiding students to find materials in the key word; (4) guide the students analyze the link between knowledge; (5)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raise doubts - I can ask.
【Key words】Culture; Habits; Analysis; Raise doubts
预习,是学生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预习,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预习呢?
1.预习习惯应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刚入学的小学生识字少,不知道预习数学教材时该预习什么,怎么预习,教师首先“扶”着他们预习。让学生给不认识的字加拼音,认识例题的标志、作用。对教材中的每一个字、词,每一句,每一幅图,每一对话框是什么意思,编者的意图是想说明什么,都领着学生慢慢体会,知道课本能告诉自己原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东西,从而激发学生的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能学”。时而让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逐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
2.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指导学生预习时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手到。“心到”就是养成预习时用脑的习惯,把书中的思想、知识和自己已有的思想、知识对照比较。思考是学习的灵魂,要学习体会、品味文字的含义,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眼到”就是除了把字名一一看清楚,要紧的是集中注意力,提高预习效果。“手到”首先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时笔不离手的习惯。在预习过程中动笔勾画重点、标记、疑问、批注所得。另外,对书中做的内容,能做则动手去做,去验证。心到、眼到、手到这三者在读书过程中是想到联系,共同促进的一个整体。心到了,眼、手的全面使用,也有利于心到。
3.指导学生能找出数学教材中的关键词
教师采用去掉或改变文本叙述中个别词语的方法,逐步让学生感受体会关键词的意义和作用。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让学生找出关键词,学生预习后体会不出重点字、词。老师慢慢引导学生把“小数的末尾”换成“小数点后面”行吗?再让学生举例说明。学生圈出了“末尾”这个关键词。兴趣很高。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教师设计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找出概念性法则,公式中的关键词,逐渐学会独立找关键词的能力。
4.引导学生分析知识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复习题与新课之间的联系,新课中几个例题之间的联系。例如教学“小数的简便计算”时,例题是8.5×27+1.5×27而复习题是85×27+15×27。首先,让学生分析例题与复习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不难得出:它们都符合乘法分配律。然后学生就按照“乘法分配律”的简便算法去计算。这样,学生对于把新、旧知识的联系结合起来考虑问题,已经形成了应用的能力。这种方法不但适用于计算课的预习,有时也适用于应用题教学的预习。
5.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我能问
对学生的预习“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记放手也”将学生逐步提高到在预习时就有问题冒出来的“学问式”学习。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通过预习能提出: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圆的半径?什么是圆的直径?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从而达到较高级的预习水平。
通过有效地预习,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有位专家说过:谁能陪你一辈子,不是别人只有你自己。学生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收稿日期:200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