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快乐课堂
2009-07-21陈钟华
陈钟华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学生参与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行为参与;二是认知参与;三是情感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教学应该是有情趣的,教师不能简单否定学生的奇思异想、奇谈怪论。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实现“教师、教材、学生”三者间的对话,学生才能想、能说,学生的思维才有创造性。”因此,笔者曾在课堂教学中作了许多尝试,深切体会到:没有教师与学生的“情趣”参与,就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双赢发展。
一、以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的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的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23%的文字+38%的音调+35%的面部表情。教师饱满的激情,犹如“春风拂孩面,秋雨润心田”,给学生的自发学习奏响了强劲有力的“进行曲”,为轻松的课堂气氛注入了不可或缺的“清新剂”。斯维特洛曾说:“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流畅悦耳的声调、诚恳有神的眼光、亲切柔和的表情、形象舒展的手势、自然妥贴的体态等等,无一不折射出教师教学激情的光芒和魅力。
因此,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尽力加强自我的情感修养,彰显有个性的教学激情,让学生的思维在我们激情中放飞,让学生的发展在我们的激情中兑现。
二、以生动的内容去吸引学生的情趣
在实际教学中,总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冷漠、疏远、甚至畏惧的心理,颇有谈虎色变之感。因此,我们应该把教育当成一门艺术,把数学教学当成一门艺术,让学生喜欢这门艺术,喜欢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哲学家普洛克拉斯曾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这其中美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如一年级的小朋友的认识“物体的图形”后,能用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学具拼出可爱的“金鱼”、奇特的“飞机”、新型的“武器”……这些创造思维的爆发,同样不能抹杀由“美”而引发的情趣功效。这些只是数学本身外显的形式美。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验数学逻辑推理的内在美,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体验数学知识实在的功能美。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挖掘出来,展露其鲜活多彩、生动有趣的“丰满面容”,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以丰富的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兴趣
多年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有效的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有趣的游戏、直观的操作、细致的观察、大胆的猜想、科学的验证、个体的思考、必需的合作等等。
如一堂优质竞赛的课前游戏是:听口令、做动作。师说:“拍一下手,跺一下脚。”学生听指令,做动作。师说:“拍两下手,跺两下脚。”学生依次完成指令。师问:“接下去该拍几下手,跺几下脚呢?”生答:“三下。”由此引出“找规律”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游戏新颖有趣、实用贴切,达到了引人入胜的神奇功效。
又如,在“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中,教师从学生报数活 动引入课题,接着在兔宝宝、兔妈妈拔萝卜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了11~20各数的认识。在巩固练习阶段,教师又颇具匠心地设计了为数字娃娃排队、抢答比赛、念儿歌等游戏,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从大到小排,又从小到大排11~20各数,还比较了11~20各数的大小,水到渠成般突破了该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些恰到好处、交替使用的游戏中此起彼伏,高潮迭起。
四、以真诚的情感去唤起学生的共鸣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感到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其潜在创造思维才能自由发挥和展现。要建立良好
的师生情感,教师必须真情付出,以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把尊重、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善待每一位学生,绝对不能厚此薄彼,尤其对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千万不能将其置于“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悲惨境地。相反,对待这种学生,教师要作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原因,多鼓励、多关怀,切实有效地帮助他们。
感人深者莫过于情。教师的真诚悦纳,必定会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的赏识鼓励,必定会换来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廖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