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09-07-21程冬容
程冬容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人们喜爱。开展剪纸活动教学能使学生的手部小肌肉得到锻炼,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同时,手指动作的训练能对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完善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促进学生美感的形成。那么,如何教学剪纸?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 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在“玩、画、剪、赏”中,掌握剪纸的技能,提高创作水平及审美能力。
一、以“玩”促教
在教学中,我注重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知识、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培养他们学习剪纸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剪纸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我在教学“对称剪“和“折剪法”时,设置了“变—变—变”游戏。起初,有意不展示折的过程,而是通过剪单一的纹样展开达成重复的丰富的图案来引发学生好奇心。进行探究学习后,播放轻松的音乐让学生在折好的基础上,快乐地舞动剪刀,兴趣十足地来玩“变—变—变”游戏。通过这种游戏式的教学,学生在玩儿乐中获取了剪纸知识。
二、以“画”激发创作
艺术创造就是表现感受,抒发情感和想象。剪纸融合了绘画,具有夸张抽象的造型。剪纸教学通常是以绘画和剪刻两个环节为一体的教学过程。儿童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想象是丰富的,在剪纸过程中会出现富有独特趣味的画法。教师不应该以传统的剪纸题材限制儿童的表现欲望。而应根据儿童绘画的特点,有选择性地收集一些有特色、有代表性的素材来引导他们进入创作联想情境中,与他们一起分享童趣。
以画激发创作,教师应在技巧和手法上给予适当的引导。例如,蝴蝶的翅膀添画几种纹样,是否更漂亮;花朵树叶造型变化一下,是否更有韵味……教学中,为使学生认识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还可采用“对比法”,即将富有情趣、装饰性的作品与写实性的作品放在一块,引导学生领会其表现手法及构图方式、剪纸符号等概念,诱发学生大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一幅幅造型有趣、形象夸张、富有儿童特色的剪纸画稿。这样,可以改变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剪”中获技能
实践出真知,在技能技法的传授中,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的循序渐进原则,有利于学生轻松掌握技能技法。
1.凭感觉记忆剪
新课标指出:“可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学生艺术的感知能力和造型能力。”因此,我认为学生开始学习剪纸,比较适合凭感觉剪。即凭借想象直接把纸剪出一定形状。凭感觉记忆剪没什么要求,没有思维的束缚,学生可随意地剪自己喜欢的物体,通过尝试、探索,学生不仅练习了灵活使用剪刀,还体验到了剪纸的乐趣。
2.基本的折剪及符号运用
学生有了一定的剪纸基础后,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认识掌握一定的剪纸技能。如表现眼睛、花瓣、花心、浪花、水珠时可运用圆孔符号;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和层次感时可运用锯齿形等符号……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花纹线条与主体相互连接的关系。
3.组合创新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剪纸技能后,进行创新性的表现是剪纸知识的深化。这一环节中,可将课桌摆成“作坊”式,让学生围坐成一圈。鼓励激发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各种剪法及符号运用融个人所想,进行组合表现。桌椅由分散到形成统一整体,学生围在一起,在融洽的环境中随时发现他人之长,丰富自己的创作。
四、在“赏”中拓展
欣赏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在欣赏过程中知己知彼,学习别人长处而知己之不足,可以提高剪纸水平。
例如,在剪刻完后,把作品展示出来,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平台。可利用投影仪,或布置展示栏,进行师生共同观赏。以“造型是否夸张、剪法是否准确、效果是否强烈、主题是否应用剪纸独特的手法去表现”作重点剖析。在教师的引导下,情境的渲染中,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相互交流。在欣赏中取别人表现题材的绘画手法和精湛的剪法,并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达到精益求精。然后保留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激励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从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综上所述,“玩、画、剪、赏”的剪纸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气氛中体会剪纸的乐、精、美!在剪纸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要组织得当,引导得法,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银城镇新营小学)
□责任编辑:罗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