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2009-07-21李淑琴
李淑琴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问答为主线,忽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和体验。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既然如此,就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
面对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笔者认为应改变教法,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首位,真正体现新课标增长学生素质的要求。
一、采用多样化的授课模式
在讲授古典诗词时,可采用朗读式与鉴赏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把诗歌教学分为四步:第一,诵读节奏美;第二,悟读情感美;第三,品读意境美;第四,赏读艺术美。诵读主要从音韵上去感受诗词之美;悟读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及背景分析诗人情感之美;品读要求学生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诗词中或凄美或豪放的意境;赏读是站在一个理性的高度去鉴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经过这四步,学生逐渐形成了对诗歌赏析的一整套学法,最终达到他们爱诗的目的。
在古典诗词复习教学中,可采用专题式教学,如开设一个含“月”这一意象的专题,从一首首有月的诗词中,欣赏满月、残月、秋月、冷月等。通过这样的专题深入了解这一承载了深刻的民族文化内蕴的典型意象。
二、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阅读文本
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行为、思维都套上了枷锁,丧失了独立思考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提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引领。
对于每篇课文,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偏好。所以,当学生们接触一篇新课文时,我们都应鼓励他们选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来阅读。课前的预习,互联网上资料的查询,课堂上的默读、速读、旁批及相互交流等等,将阅读教学置于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往往都能有所收获。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课文,由于这是篇带有自传性质的叙事长诗,诗的叙事成分与细节描写融为一体,诗的感染力就来自真切而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故此,我特地安排了一节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阅读,把握大堰河这一形象和体会诗人对这一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课堂上,学生们有的拿出课前查阅的关于艾青的生平介绍,与小组里的同学边看边讨论;有的边自读边旁批,梳理出自己的感受和不懂的问题;还有的拿着课本,抑扬顿挫,从角色朗读中体味人物的个性特征。而我所担心的学生对时代背景的困惑,显然已经迎刃而解了,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我发现他们所掌握的相关知识比我准备好的材料还要丰富。
三、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阅读
在讲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首先让学生了解,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此行定能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李白自身又受到权贵的排挤,在长安只住了一年就被赐金放还。用这些潜在的因素去刺激学生的丰富想象力,使学生们头脑中有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有一个仕途上失意的李白的形象。历史上失意的士人举不胜举,但是李白和那些寻常士人完全不同,他性情豪爽,才华横溢,抱负远大,却接连碰壁。面对无奈的现实,他把自己投入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思“仙境”,“霓霞明灭”,气象万千,潇洒遨游在镜湖之上;“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魂魄飞升到天姥山巅。这正体现了李白这个伟大诗人对形象的捕捉能力。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点,在这里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头脑中应该会有一个“飘然思不群”的李白形象,他在众多俗宦面前傲然一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全诗的意境、思想就会在学生心中有了清晰的印象。这恰恰体现了本诗中潜在因素对学生想象力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是个性化的,即使是对同一个事物,人们的想象力也会因人而异。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们的想象力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作者单位:江西省寻乌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