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备课环节探讨

2009-07-20蒋玉玲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后记板书笔者

蒋玉玲

备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教学能力所作的一切准备工作,是教学工作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备课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折射出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呈现出了教师对教学理想的追求,并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现以高中历史学科为例,从备课的四个环节分析“备课”的重要性。

一、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成功授课的前提

课时的实际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与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条目往往不完全一致。最具效应的目标、重点及难点要依据高考要求,并考虑学生的真实学情,然后才能确定。因此,这一过程绝不能照抄照搬教学大纲,而要钻研新考纲、细化新课标、把握时代特征、深入了解学生、及时吸收有效信息,而后再经过思考认定。 源于此理念,笔者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就格外注重教学大纲中的细则。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前,备课时就将“比较古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概况,渗透国情教育,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写进了教学目标,同时还列入了教学难点中。事实证明,新目标的落实,既有利于加强素质教育,又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再如,在2008年的高考备考复习中,根据信息推理判断,将“古代民族关系”作为古代史复习的重中之重。为此,笔者就鼓励学生演练大量的相关习题,并归纳解答原因类和意义类问题的答题方法。结果,陕西省文综卷第39题就考查到了“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及意义,分值二十多分。榆林市苏州中学原高三一班贺琛、李亮等多名同学此题都得到了满分,这与备考中的成功预测是分不开的。

二、精心构思教学过程是高效教学的保证

教学目标的落实要靠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效益的高低实质取决于教学过程的成败。这一过程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因此,对教学过程的准备则是备课中工作量最大、难度最高、灵活性最强的一个环节。大,大在于“容量”;难,难在于“构思”;活,活在于“操作”。

首先,对“容量大”的处理。就历史课而言,课改前就曾有不少老师认为任务重与时间紧是一大矛盾。课改后,课堂时间缩至40分钟,而课堂内容则以“模块”的形式出现,几乎一课时就要完成一个小专题,这样容量大与时间短的矛盾就更加尖锐了。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材并不等价于教学内容,充其量只是一本参考资料而已。新课标才是指导授课的“圣旨”,因此,教师必须在细化课标、完全领会“旨意”的前提下,方可从茫茫史海中搜集到大量的有效素材。当然,不同版本、使用面较广的教材是被参考的第一手资料。当搜集资料这一繁重的工作完成之后,就要“处理”有效素材的问题了。“处理”,意味着删减史实、充实史实、挖掘史实,甚至还要对史实进行变通。教师要力所能及地将最有效的文献提炼并整理出来,编辑出来,而后再将其浓缩为课堂时间所允许完成的授课内容。这一“处理”过程,就是解决知识量大与时间短暂冲突的过程。

其次,谈对教学过程的构思。事实上,如果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感悟达不到一定高度,就很难构思出一个理想的教学过程。构思不足,就难以做到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了。而离开了老师的“导”,学生的主体作用自然发挥不佳,可见构思虽难,但教师必须知难而进。构思教学方法,包括设计教法和学法,二者有时便于分别进行,有时宜于融合开展,这都取决于设计意图的需要。

笔者通常会围绕“从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这样的思维模式展开构思,这也是与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相符的。大多教材介绍一个历史事物都是以“原因→经过→结果→意义”这样的顺序进行,而笔者则将之调整为“结果→意义→经过→原因”来引导学生学习。笔者认为,中学生最想知道的就是一件事的结果,他们想快捷地得到一个结论,如战争的胜负、改革的成败、人物的命运等。而当其好奇心获得了满足之时,老师再引导他们了解更深层次的结果,这样就较好地过渡到了意义这一环节。当学生共同认识到事物的重大意义之后,便会感慨万千,并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时,教师再适时抓住学生的迫切心态,展开对“经过”的学习。当熟知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后,再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事物发生的原因。最后探讨原因,获取见解,这是历史学习的重心,将它安排在最后一环,通过其他环节的铺垫,会有效降低探究的难度。

三、注重实用且富有创意的板书设计是理想课堂的体现

在文科教学中,“板书”的作用尤为重大。优秀的板书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教学内容,既便于老师讲,又便于学生学。但优秀的板书决不是从资料上抄来的,而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所设计出来的。因此,板书设计要体现出实用性和独特性,尤其是实用性。

首先,板书内容要做到精炼。要点越精,就越有利于学生巩固记忆。事实上,提炼要点的过程就是理解、强化内容的过程,概括性强,说明理解度准。笔者在讲授世界现代史《美苏争霸》一课时,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通过板书,可以轻易地看出美苏争霸的态势,并找到其特征。事实证明,如果经常这样引导学生归纳所学,他们在考试作答中就会少说废话,并注重提取有效信息。

其次,板书内知识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强。只有突出了各个子目之间内在的密切关系,板书的完整性方能凸显,板书才会作为一个整体铭刻于学生的脑海中。这就要求教师对所备史实进行“再挖掘”,之后再“重组合”,最终方可形成既“准”又“深”且“新”的知识网络。

第三,板书的完善要在学生的参与下进行。质量再高的板书,如果教师一挥而就,那么,其对学生来说就是陌生的、不实用的。因此,教师最好是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并努力完善板书,这样“加工”出台的板书,既体现了老师的成果,也凝聚了学生的智慧。

四、突出经验与正视教训的教学后记是完美教学的总结

教学后记,其实质是课后备课。任何一堂正规课都会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去总结,并在日后授课中参考、借鉴。但同时也会存在内容上的失误或方法上的不当等,这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即为深刻的教训。因此,教师必须严肃对待这些“教训”,否则,就很难在教学水平上有突破,也难以在教学艺术上有创意。

备写教学后记,形式上有三种类型。一种标题为“启示”,正文则以序号列出启示要点。这些要点是从备课到上课至课后辅导等一系列工作中得出的认识,认识要有力度、有深度,要给人以启发。这种后记一般针对公开课、优质课而写。第二类后记,即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层次来备写。发现问题,要尖锐地指出问题的性质,问题的影响,并具体分析问题出现的主客观原因;解决问题则要提供具体措施,并要预测在落实措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进行有效地排除,它主要针对失误较多的课堂教学而写。第三种后记则是按经验和教训来备写。成功的经验,注重教学工作中的“闪光点”,强调以后教学对经验的继承发展。失败的教训,则注重简析吸取教训的态度、策略,合理筹划日后的教学。这一形式的后记适用于普遍性的课堂总结,也是最理想的课后备课方式。

猜你喜欢

后记板书笔者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凝聚与铺张——孙绍振教授《以丑、呆为美》两岸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后记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后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