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生活化模式的实践价值初探
2009-07-20董旭午
董旭午
笔者1988年7月开始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1993年9月起,一直做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教改实验研究。15年来,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并构建了自己的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模式,教的是本色语文,走的是绿色语文教学之路,既教文又育人,同时也经受住了高考的检验,取得了学生喜爱、家长放心和社会满意的好效果。目前,新课程教学理念正深入人心,一些地区的教学改革实验也已进行了一轮。但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由于受高考应试教育和评价等因素的制约,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仍举步维艰,或者说仍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甚至产生了很多言行不一的异化现象,致使高中语文教学仍处于教改禁区的状态。鉴于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自己的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进行一番认真的反思和总结,以期探究其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价值,为促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为了更深入有力地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先对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模式之实践作一下简要回顾:
笔者的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模式,由积累指导生活化、阅读教学生活化、写作教学生活化三条主线构成。积累指导生活化,分词汇积累、语言积累和素材积累三条线来进行。词汇积累生活化,指学生自己去查词典,想办法积累词汇,把查阅工具书当日子过,养成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语言积累生活化,指利用教材指导学生积累思想内容、语言艺术俱佳的精彩语句或语段,并向学生推荐《读者》
《青年文摘》《意林》《美文》之类的优秀书刊,要求他们长年累月、高度自觉地做文摘作业,实现语言积累生活化;素材积累生活化,指由教科书到课外书再到生活这本大书,环环相扣地教学生学会用心灵和生命来过滤素材,用当代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去比照、评判素材,去辩证地、多元地解读素材,实现素材积累的个性化、生活化;阅读教学生活化,主要包括导语设计、教读策略两大环节。导语设计生活化,指导语设计要联系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要发掘现实生活中生动感人的事件、传记、名言、歌曲等学生喜爱的、颇具时代感的材料来设计,做到让学生心动之后再来学习课文;教读策略生活化,指引导学生先从课文的背景、作者的创作主张以及写作动机人手,与学生一道着意探究作者写作的原因和目的等,而后微观着力,依据生活的情理着力探究课文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的根由,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抓住课文语言的表现形式,真真切切地感悟、领会作者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所依据的人情世理,充分发挥课文这个“例子”的作用。写作教学生活化。主要包括“学”的根本点、“读”的着眼点和“写”的着力点三个方面。“学”的根本点生活化,指教学生在仿作者依据的生活情理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所上狠下功夫,使他们在写作文时也能依据生活情理去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并且定向定格地多次修改,直至参深悟透,使写作教学更富有生活的智慧,更典型化、生活化。“读”的着眼点生活化指“读”的对象和行为生活化,比如,读时文、美文和同龄人的优秀作文,看其他学科的教材,看电影、电视剧,看《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社会经纬》之类的电视节目,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听演讲、报告和他人的讲话,听词曲皆优的歌曲,听各种各样的声音等,而且还要能进行生动的描述或恰当的评判。“写”的着力点生活化,主要有三条渠道:一是让学生把抄读积累当日子过,高中三年摘抄精彩语句和语段。每周摘抄600—800字(节假日不间断);二是让学生把思考练笔当日子过,有所感触就用心思考,而后诉诸笔端。比照课内所悟得的依情据理驾驭语言文字的技法去写,每周写一篇或几则周记,每次600—800字(节假日不间断);三是让学生把个性阅读当日子过,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历史、文学、自然、体育、文艺、法制等领域选好自己的阅读方向,用心灵与作者及作品中的主人公对话,进行个性化阅读,并有意识地借鉴他人的艺术手法,写自己的作文。
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模式中还有几个特定的概念必须交代清楚。所谓“生活”,特指作者生活、作品内生活、课文成文所依据的生活情理、教师生活阅历积淀和学生生活阅历等。所谓作者生活,一般指写作背景、作者思想性格、作者创作主张、作者理想追求等。所谓作品内生活,一般指文本的语境、情节、内容、意境等。作者生活、文本内生活是被认知、感悟的客体,教师和学生则是认知、感悟的主体,对其有所体验、认知、理解、感悟、乃至共鸣的能动作用。教师的生活阅历一般要更宽厚。所以一般要充当学生认知、感悟等学习活动的导引者、点化者、服务者等。所谓“生活化”,其特定内涵包括课堂教读、课外历练两个层面:课堂教读层面要求教师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依情据理引导学生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阅历走进作者的生活和作品内的生活,进而从作品、作者、读者、现实等维度更深刻地体验、感悟作者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篇、运招用技的理由。课外历练层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学会用眼看“语文”,用口说“语文”、用耳听“语文”、用心感悟“语文”、用手历练“语文”,学会把读写、听说、积累等语文学习和探究行为生活化,当日子来过,真正养成良好习惯,并在生活化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育思想,提升境界,健全人格,成为充满活力的、大写的“语文”人。
当然,经过15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自己所构建的语文教学生活化模式的体系尚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有关认识尚不够深刻、全面,比如,网络领域的探究、优秀影视和音乐节目进课堂等方面做的就很不够;个性化阅读也有待作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讲座办得还不够正规,随意性还比较大;对学生的心理发育观照和探究还不够等。同时,学校班额较大、高考竞争激烈、升学压力大等现实问题还在直接或间接地阻滞着教改实践的推进,放开手脚去做的条件和环境还不够成熟,今后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尽管如此,面对深染应试教育重疴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呼唤,笔者仍认为,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模式对推进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改、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还是颇具其实践价值的,很值得我们认真探讨。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几点认识:
1,有利于减轻负担,提高效率,绿色备考
眼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急功近利地搞应试教育,高考考什么就教练什么,高考怎么考就怎么教练,高考考到什么程度就教练到什么程度(往往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切唯高考是从,严重忽视课文的“例子”作用。违背语文学科教与学的规律,漠视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的
培养。具体表现为:练习册加试卷代替语文教学。高一、高二学段就轻课文重练习,瞄着高考的题型昏天黑日地练呀练,高三更是急功近利、冷酷无情、低效乏味地练了讲、讲了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甚至麻木不仁!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注重依纲据本地进行本色语文教学,由高一到高三上学期要求并指导学生积累字词、语言和素材,依情据理地领悟文章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的门道。天长日久地读美文、抄美文、悟美文、写周记,扎扎实实地夯实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养成生活化的良好习惯,形成了较高的语文素养,提升了思想境界。这样一来,高考所要求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平时就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地培养起来了,无疑为高三备考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和备考负担,也减轻了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压力,还矫正了高考作文低幼化倾向,真正实现了高一高二和高三的完美衔接,实现了高考语文绿色备考。笔者15年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只要我们严格按照语文教与学的规律办事,走语文教学生活化之路,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就不用担心高考不能取得令师生、家长和社会都满意的好成绩。
2,有利于回归本源。摆脱浮躁,走出误区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固然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健康,人格健全,境界提升,创新品质的培养等,但这些教育都必须服从于语文教学,都必须在教的是“语文”的前提下来进行,都必须通过语文教与学的活动来自然而然地展开。语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学,它不能像政治教学那样只关注思想、道德和哲学就可以了,也不能像历史教学那样只关注史实、文化和规律就可以了,它的专务就是培养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在“教文”的过程中“育人”。眼下的高中语文教坛可谓怪异非常:搞展示课时,一出出冠以新课程理念、花样翻新、不务正业、“泛人文主义”的浮躁闹剧演得火热;关门操作时,一堂堂高考第一、急功近利、漫天撒网、低效训练的应试教学天下一色,雷打不动,几十年不变!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主张回归生活,回归语文教学的本源,主张积累指导、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全都生活化,既注重语文学习策略、途径生活化,又注重语文学习行为和习惯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始终突出积累词汇、语言和素材,扎扎实实的夯实语文基本功;始终突出教师要依情据理进行教读,引导学生从作品、作者、读者、现实等维度更深刻地体验、感悟作者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的奥妙,真正把学生领进语文学习的大门;始终突出学生要在教师导引下养成良好习惯,把语文学习和探究行为生活化,当日子来过,并在生活化的过程中不断陶冶情操,培育思想,提升境界,健全人格,成为充满活力的、大写的“语文”人。这样的绿色高中语文教学尊重语文教与学的规律,既教文又育人,不左摇右摆,不追赶时髦,不玄虚花哨,不急功近利,不小家子气,自然营养良好,抗感染能力强,自然就能够走出浮躁,摆脱误区,本色实在地健康发展。
3,有利于主体明确,平等合作,教学相长
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模式有三条主线:一是积累指导生活化,二是阅读教学生活化;三是写作教学生活化。这三条主线中的各个环节都十分突出教师的“导”和“教”以及学生的“学”和“做”。比如,在指导学生积累词汇、语言和素材,引导学生感悟成就文章的生活情理。督导学生做文摘、写周记的各环节中,无不实实在在地体现着教师积极、精心地“导”和“教”,学生自觉、用心地“学”和“做”。教师是“导”和“教”的主体,学生是“学”和“做”的主体,两个主体分工明确,密切合作,教学相长。新课程理念也十分注重师生要分清角色,主体明确,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师生要平等合作。共同分享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共同在学习过程中成长、进步。可见,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所定位的师生角色、所体现的师生关系是完全吻合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的,很好地解决了目前只重教师“教”、漠视学生“学”的问题。事实又证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不仅在教文育人方面效果显著。而且在大家都担心的高考方面也成绩骄人,那么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是完全可以在高中阶段进行的,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也是完全可以大有作为的。关键要看我们的态度怎样了。
4,有利于以人为本,目中有人。因材施教
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模式,从三大主线到各个环节,无不体现着以人为本、目中有人、因材施教的理念。先说积累词汇、语言和素材生活化,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解决、积累疑难词汇,通过自主阅读摘录、积累语言和素材。这样的自主模式既培养了学生语文基本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自主做事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健全、思想的发育、境界的提升。再说阅读和写作教学生活化,指导学生走进作者生活和作品内生活,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去体验、感悟文章何以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的奥妙,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一篇作文多次修改,并长期坚持写周记,进行个性化阅读等都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平等参与,都尽己所能地去完成任务,不断进步和发展。这样的教学实践与新课程理念所主张的教学要以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为学生的学习、做人和发展设计教学,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差异,要因材施教,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等也都是高度吻合的。因此,积极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积极进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改的具体体现。
5,有利于教会学习,教会做人,全面发展
新课程理念主张:要教会学习和做人,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让学生通过“体验——感知——感悟”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交流协作的能力等;要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科学和人文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等,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注重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走进作者的生活和作品内的生活,从作品、作者、读者、现实等维度更深刻地体验、感悟作者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篇、运招用技的理由,这正是注重揭示知识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发现真理、掌握规律的体现。此外,从词汇积累、语言积累、素材积累、积极思辨、感悟探究、合作交流、个性阅读、摘抄美文、练写周记等教学环节来看,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无疑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交流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对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科学和人文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等也是十分有益的,很好地解决了只管“教”不管“育”、“教”和“育”分家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既有益于教会学生学语文,更有益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从而实现“教”和“育”的完美统一,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