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祖大典的文化力量
2009-07-18王新顺梁建辉
王新顺 梁建辉
2009年5月29(农历三月初三)上午9时,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郑市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的各界嘉宾两万多人喜聚盛典,拜谒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如右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及夫人,亲民党副主席张昭雄及夫人等应邀参加大典。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林军,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梁国扬,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郑立中,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富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任启亮等及河南有关领导出席大典。
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香港、澳门、台湾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89个各类华人华侨商会、社团组织和12个姓氏宗亲会、同乡会的嘉宾参加了此次大典。
本次大典主题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同根同祖同源”突出体现了黄帝故里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祖根圣地的地域特征;“和平和睦和谐”表达了对两岸之间、对全世界之间和平、和睦、和谐的美好祝福。
又是一年三月三,炎黄子孙拜轩辕。自2006年(农历丙戌年)开始,原由新郑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炎黄文化旅游节”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由河南省政协主办,郑州市人民政府、新郑市人民政府承办。3年来,海内外万众瞩目的拜祖大典给郑州、河南、国家带来了什么?
拜祖大典是“金字招牌”
用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郑州市执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丁世显的话说,拜祖大典是“一个金字招牌、强势品牌”。
丁世显所说的“一个金字招牌、强势品牌”,或许并非单指经济、文化、地域,而是更为宏大的华夏儿女共生的精神空间。可以肯定的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正由初期的文化符号、文化资源,散发出强大的文化力量。
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说:去年,我们邀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与我们联合主办了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有效地提高了海内外华人对新郑作为轩辕黄帝的出生地、立业地、建都地、九族会盟地和“三月三、拜轩辕”的认同感。今年,我们成功邀请到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侨联、中国台联作为拜祖大典的主办单位,将进一步扩大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感召力,拉升拜祖大典的地位。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连续成功举办,在海内外取得重大影响,当是省委书记徐光春倍感欣慰的一件事。
2005年9月14日,徐光春赴新郑市调研。徜徉在古老厚重、博大精深中原文化之中的徐光春,深切表达出要把河南从文化资源大省变成文化强省,并把黄帝故里开发作为突破口的强烈愿望。
当天,针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徐光春提出3个创新:一是创新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二是不能依靠单一部门,要社会化发展,包括资金来源、经营模式等。三是要把“死”东西变成“活”东西。应当源源不断地开发文物价值,利用丰富的文物藏品做文章,广泛宣传,既向社会普及文物知识,又可借此增加经营收入,提升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价值。
反“独”促统的新平台
拜祖主题,耐人品味。从丙成年的“盛世中国,和谐社会”,丁亥年的“和谐中原,和谐中国”,戊子年的“共建中华精神家园,祈福北京奥运盛会”到己丑年的“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无不既传承历史文脉,又紧扣时代脉搏。
拜祖大典举办以来,先后邀请了江丙坤、连战、郁慕明等台湾重量级知名人士参加拜祖活动。连战先生在参加完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后,深有感触地说这次中原之行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寻根之旅、亲情之旅,禁不住发出“中原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灵的故乡”的感叹。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台湾岛内连续引发“河南热”、“寻根热”;越来越多的台商在河南扎根发展;两地合作排演的豫剧即将亮相台湾,郑州正式成为两岸包机航点,组团赴台旅游即将实现……中原儿女和台湾同胞迎来了更加亲密接触的新时期。
拜祖大典不仅极大加深了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更使黄帝故里拜祖太典成为反“独”促统的新平台,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去年6月,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炎黄子孙的“心灵故乡”
3年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浓厚的文化氛围一次次打动前来朝圣的华人。“史有明载、地有确迹、代有传说、世所认同”的学术考证,让黄帝故里新郑成为全球华人追思先祖懿德、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故乡。
拜祖大典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黄帝文化的认同感——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缔造者,是华夏炎黄子孙共同的祖先。司马迁从华夏大一统的观念出发,将轩辕黄帝列为《本纪》之首,无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有华人,就有轩辕黄帝的传说,黄帝文化成为连接亿万华人的精神纽带。
寻根求源、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民间自古以来就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拜轩辕”的谚语。新郑作为轩辕黄帝故里,在战国《竹书纪年》和汉代《史记》等正史中均有明确记载。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办,乱世时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
从郑子产拜谒黄帝,到今天的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时光长河已快速流过两千多年,在这条历史长河中,变的是泱泱中华的日新月异,不变的是炎黄子孙对始祖的敬仰膜拜。
“黄帝生于轩辕之丘,所居在新郑。黄帝时代就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时期。”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等专家学者的评说已经证明,作为中华民族重要主体文化、源头文化的中原文化,其根脉和核心就是黄帝文化。而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正是这种中原文化、黄帝文化最具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的生动体现,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独领风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认知作用、引领作用、推动作用、支撑作用和凝聚作用,成为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象征和海内外华人魂牵梦萦的精神寄托。
文化传承转化为“符号经济”
今年的拜祖大典首次采用市场化运作与政府投入相结合的方式,以减轻政府负担,并逐渐把拜祖大典“扶”到一条更符合当下经济运行规律的道路上去。今年拜祖大典的讨论方案中要求,市场化运作要坚持与大典主题相一致的原则,通过招商宣传,进一步提升拜祖大典在国内外的形象与品牌知名度,同时也为省内外企业提供独特的拜祖大典市场营销平台,提高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
新郑拜祖活动升格为拜祖大典后,其对经济、旅游、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带动效应日益显现。每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前后,省会郑州各宾馆爆满,餐饮业火爆,旅游业收入一路走高,交通运输业繁忙,各项指标全线飘红。据统计,去年,仅拜祖日当天郑州市就签约52个投资项目,合同总额111.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4个。大典结束后,许多参加拜祖的企业界人士和其他拜祖客人继续留在河南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考察项目,寻求合作。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拜祖大典的举办,整合了全省的文化、旅游、文物等厚重资源,丰富了河南文化强省建设的内容,拉长了文化产业发展链条,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步伐。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必将在河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征程中,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相关链接
黄帝故里介绍
河南新郑古为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黄帝一统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庄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如今的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第1 8届客属恳亲大会以及丙戌年、丁亥年、戊子牟、己丑年连续四届拜祖大典在此成功举办,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6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7年被评为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经毁建,明清修葺。明隆庆四年(1570年)于祠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郑县令许朝柱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乾隆:十九年(1764年)修葺。《重修大殿记》记述:“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北有轩辕丘遗迹,乃当年故址。”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20世纪90年代后当地政府又多次对其改造修缮。目前,景区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突出了中华民族寻根拜祖主题。从北至南依次为拜祖区、故里祠区、广场区三大板块。拜祖区有轩辕丘、黄帝纪念馆、黄帝像、中华文明圣火台、文化长廊、拜祖广场等。
故里祠前千年古枣树、国槐荫荫、百年银杏松柏参参,轩辕桥下姬水河潺潺横流,指南车、日晷、汉阙等景观交相辉映;祠内有正殿、东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座像,两配殿有黄帝元妃嫘祖和四妃嫫母像。广场区设中华姓氏广场,其中,中华姓氏墙镌刻了3000多个姓氏;黄帝宝鼎坛中树九鼎,黄帝宝鼎置于中宫,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其他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这是亚洲最大的姓氏广场。景区从南至北有13米宽的红色花岗岩大道,中间是5米宽的黄色花岗岩拜祖圣道,象征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薪火相传。
叶落兮归根,故里兮牵魂。随着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根在中原”拜祖大典和丙戊年、丁亥年、戊子年、己丑年连续四届拜祖大典的成功举办,吸引了大批海内外炎黄子孙到此寻根拜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