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四步教学法教授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

2009-07-17张晋良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句读寡人王道

高 昕 张晋良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的难题,文字晦涩,语法复杂,难于理解,而且文言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用到。因此,许多学生对文言文非常厌烦,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备课费时费力,字字落实,课堂教学逐字逐句翻译。然而,大多数学生却昏昏欲睡,反应冷淡,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如何上好文言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文言教学时,应该把单调枯燥的古汉语教学课还原成一堂文质兼美的古文课,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通过实践,笔者总结出了文言文四步教学法。下面结合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谈一谈具体操作。

一、读准字音,掌握句读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重视熟读、背诵。白居易曾苦读至“口舌生疮”,欧阳修曾“昼夜废寝食,唯读书是务”,韩愈曾“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我们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证明,熟读、背诵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感的最有效途径,是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朗读时,要读准字音,掌握句读。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只有读准了句读,才有可能弄懂文章的词句结构和语言意义;反过来也才能读得更准确、更清楚。

在《寡人之于国也》教学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放开声音,大声地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读音,不会的要做好标注。朗读的时候还要注意断句,要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情。读不好的地方要做出标注。学生读完后,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认真听老师的朗读进行正音和解决句读方面的问题。范读结束后,老师强调:王好战(hào),谷不可胜(shēng)食也,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然而不王(wàng)者,弃甲曳(yè)兵,数罟(cùgǔ)不入洿(wū)池,鸡豚(tún)狗彘(zhì),庠(xiáng)序,饿莩(piǎo)等重点字词。在句读上,教师选取了几个“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等比较难的句子。经过学生自读和老师范读,学生基本掌握了字音和句读,对课文内容也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二、质疑释义,疏通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高考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是将文言句子按照直译的方式翻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翻译时,教师要求学生做到“信、达、雅”的翻译要求:所谓“信”,就是准确,即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不走样,不增减,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所谓“达”,就是畅达,即要求译文的语言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使语言清晰流畅。所谓“雅”,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的语言不仅要准确、通顺、流畅,而且要尽可能地保存原文的语言风格。

在《寡人之于国也》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前后位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学生手中的工具书,共同完成翻译课文的任务。难于理解的句子四个同学一起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划下来,由老师来解答。这样做降学生艰难的个人翻译变为小组协作,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的句子,在班级里统一讲解。这种做法避免了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学生翻译结束后,教师重点讲解了“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等语句。通过翻译课文,学生对课文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三、分析结构,明确寓意

文言文的学习不仅限于会读和会翻译,而且更要理解文章内容和把握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我们学过的文言文,有的描绘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美景色,有的揭示了社会人生的丰富哲理,有的表现了一代伟人的英雄气概,有的寄寓了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因此,学习文言文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增强我们阅读古文的能力,还能了解古代学者的思想情感。

在《寡人之于国也》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列出结构提纲,并设计了7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①梁惠王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了“民不加多”的疑问? ②孟子是怎样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的?③孟子是怎样阐述“王道之始”的?④孟子是怎样阐述“王道之成”的?⑤孟子是怎样阐述“王道之效”的?⑥孟子的仁政思想包含哪些内容?⑦孟子的说理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认真讨论,基本掌握了问题的答案。一个学生在谈到孟子文章的特点时说:“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另一位学生谈到孟子的仁政思想说:“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其次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第三,统治者严于律己,不推卸责任。”

四、归纳总结,积累知识

文言文知识主要是积累。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教师要要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笔者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 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一要整理通假字。比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二要整理词类活用。比如:填然鼓之(鼓:打鼓,名词做动词)、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名词作动词)。三要整理特殊句式。比如: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之”作动词“有”的宾语,放在了“有”的前面),非我也,兵也(判断句)。四要整理古今异义。比如:河内凶(古义是谷物收成不好,今义是暴躁,心肠狠),弃甲曳兵而走(兵古义是兵器,今义是战士;走古义是跑,今义是走)。五要整理一词多义。比如:“之”的用法: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通过积累,丰富了学生的文言知识,提高了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也增加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有信心,只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只要学生能够勤思索、勤积累、勤背诵,就一定能学好文言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黄光军.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两种有效途径[J].语文教学通讯.2003,(03).

(高昕,张晋良 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221000)

猜你喜欢

句读寡人王道
Realistic Words, Chilling after Reading
寡人的自信撑爆宇宙
短句(主语+谓语)
傲邦虽有效 幸福是王道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diffusive contaminant release from permeable sediment layer under unidirectional unsteady flow*
《〈曹刿论战〉句读解惑》商榷
Chemical Modeling of Nesquehonite Solubility in Li + Na + K + NH4 +Mg + Cl + H2O System with a Speciation-based Approach*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