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09-07-17朱平禄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风筝课外心理健康

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这对人的全面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意义上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对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悦的适应性。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现代教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文以叙志”道出了语文教学“传道”“授业”“解惑”的不可偏废、相互联系、相互统一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能够坚持这样做对学生健康成长与终生发展必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语文学科是一个庞大而开放的知识系统。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心理教育是十分丰富的,语文教学是一个讲究科学性、逻辑性、艺术性等的过程。语文教学能变直接教育为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新时期教育发展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言语活动,而是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由教师、学生、课文作者、教材编者所共同构建的文化信息网中的互动过程。课外教学更是一个学生自身参与体会的过程。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两者相互结合,不可缺一。

1.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与引导学生情感思维导向协同发展

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从“听”中感悟作者的情感,用“说”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从“读”中陶冶自身的情操,用“写”来表达自己的体验。首先,引导学生从“听”的角度去欣赏文章。授课前,老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和基本构架,在学生“听”一篇文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背景音乐,比如说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可以播放一些优美的抒情音乐,“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配合着浅浅的音乐声,一幅荷塘月画卷便在听者的脑海中徐徐地舒展开了,令人感觉更加深刻,回味无穷。同时在授课时,我们不能只一味地详尽解说文本事件,我们应该在授课的同时,拓展文本内容,向学生讲授与文本相关的教育事件。事实证明,如果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一些课外故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引导学生用“说”的方法来释放自己的情怀。学生在课堂上如果没有机会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就达不到和周围同学与老师的有效沟通,形成压抑、不满、急躁等不良情绪,这既不利于学生学习,又不能达到说话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质疑和回答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话剧表演的方式,在课堂上提供一个表现的平台,使学生能参与到模拟的文本环境中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同时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将文本内容引出课堂,引向生活,使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再次,引导学生以“读”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对于读者性格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反映历史题材的课文则是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翁身上所代表的种种珍贵的品格,一个时代就是一面镜子,我们从中看到每个朝代从兴盛到衰败背后的发展规律……这些浓缩的智慧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瞻仰、去学习、去思考。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是读者对文本信息的再创作,是将文本的“他情”转移为“己情”,是一次学生与课本的直面交流。一篇好的文章,经由学生自己口中读出,更能体会到文中蕴含的情感,例如在高尔基的《海燕》一文中,请学生自己朗朗地读出这一篇文章,能使学生更直面这种感触,仿佛自己也随着那海燕,在乌云与闪电间,掠过波涛汹涌的海面,搏击残酷的现实,胸中澎湃的是一份对于理想能为之奋斗的激情。最后,引导学生用“写”的手段来释放心灵,用笔来将心声吐露。从一则日记、一篇周记中,教师能看到现阶段学生的所想所为,更有针对性地展开与学生的沟通。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写,写自己内心真实的内容。有的学生不善于口头表达,那么用文字来交流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沟通方法,这样有利于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完善学生的心理发展。

2.课外教学让学生亲自感悟对生活、对美好事物的体会,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心理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课外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它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独立完成“作业”的机会。一次笔者布置给学生的“家庭作业”,就是观察母亲的手,然后第二天上课时请同学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或者是以作文的方式,用文字来描绘母亲的手。很多学生回家后都用心去做了,在课堂上,有个同学说,从来都没有仔细观察过母亲的手,那天仔细地端详了母亲的那一双手,从这双手上的皱纹,可以看出母亲的艰辛和勤劳,还有对家庭默默无私的奉献。他说:“这一刻,我从来没有如此地感谢过我的母亲,感谢她为家庭所做的一切。”从母亲的手上,学生们明白了对父母,要有一颗感恩的心。适逢二月,春风和煦,笔者问有没有同学去放了风筝,很多学生都举起手,笔者又问:“同学们,风筝要飞起来,要飞得高,需要哪些必要的条件呢?”有的同学说得有风,有的同学说风筝本身要是好的,还有的同学说放线要有技巧。笔者说:“那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的人生,其实就像这一只风筝,要飞得高飞得远,首先我们本身就要提升自己的素质,如果没有良好的素质,我们就会像一只破损的风筝,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其次,要有风,这风,就像我们人生中的一次次机遇,我们要牢牢把握,做好准备,迎接每一次机遇的到来;有了风,风也有可能将风筝刮倒,这些意外,就像我们人生路上将要遇到的一个个未知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要勇敢,如果胆怯,不敢去尝试,那么我们就会像这风筝一样,永远也‘飞不起来。我们手中的线,就像伴随我们人生历程的条条约束,正是有了这些约束,才让我们放松而不至于放纵自己。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就像风筝不可能一直往上飞一样。我们除了要学会‘放线,更要学会当遭遇困难挫折时,不要悲观绝望,而是适时地‘收线,在困境中要审时度势,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好高骛远,这样才能在天空中留下美丽的‘身影。同学们如果还有更多的想法,请大家踊跃发言。”于是,课堂上有的同学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则在静静地思考。

综上所述,其实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切入点都可以渗透进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要怎么样来把握好这个度。如何在松紧适度的语文教学中完成对学生心理的疏导,这是一个值得教育者深思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成功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比直接开设一门专业的心理学辅导课有更为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小花.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固原师专学报,2004,(3).

[2]温秋娣.让心理教育与语文教学协同发展[J].中国德育,2007,(11).

(朱平禄 贵州省遵义县龙坪中学 563129)

猜你喜欢

风筝课外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