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疗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2009-07-17郑威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9期
关键词:电针

郑威平

[摘要]目的:观察磁疗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磁疗结合电针组和常规针灸组,磁疗电针组和常规针灸组各86例,两组均进行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及其他相关临床治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和痊愈所用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疗结合电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程短,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磁疗;电针;常规针灸

[中图分类号] R745.1+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193-0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多发于冬春二季,夏季吹冷也可发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诱因与病毒感染或寒冷有关,因为乳突孔内面神经由于炎症缺血水肿而受压,产生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口角歪斜等症状[1]。自2005年2月~2009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与神经内科合作,共收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72例,并随机分组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收治172例患者,其中96例为门诊患者,76例为住院患者,按首诊日期单,双日随机分组,单号日就诊为治疗组,双号就诊为对照组,17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表情肌瘫痪,口角歪斜,眼裂变大,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额纹部分或完全消失等表现。所有患者均排除脑血管意外引起中枢性面瘫,两组资料比较见表1。

1.2 治疗方法

1.2.1 综合治疗组起病初期(1~7 d)用苏州产低频综合电磁治疗,仪治疗于患侧颜面部置磁头一个,场强350~550高斯,每日1次,每次20 min,10 d为1个疗程,7 d后再进行电针治疗。取穴: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攒竹、太阳、颧髎、迎香、鼻通、下关、风池、夹承浆、口禾髎、合谷。其中夹承浆、口禾髎均采用斜刺,针尖刺向患例,发病10 d内,所有患者均口服泼尼松、地巴唑、维生素B1,肌注维生素B12,如为Hunt面瘫,乳突疼痛者加20%甘露醇250 ml,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

1.2.2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方法,取患侧阳白、太阳、攒竹、四白、下关、迎香、地仓、双合谷穴,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40 min,每10 min行针1次,得气为度。并予以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手册》[2]面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痊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显效: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可能有轻微的联带运动,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中等,眼睛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弱,单双侧无损害不对称,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和(或)半侧面部痉挛,面部静止时张力正常,上额运动微弱,眼用力时可完全闭合,口明显不对称;无效:面部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不能闭合,口仅有轻微的运动。

2.2 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综合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综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痊愈患者疗效比较见表3。

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综合治疗组起效快,疗程短。

4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现代医学称之为面神经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通常认为可能是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或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受风寒而产生面神经麻痹[3]。此病分为Bell和Hunt面瘫,Bell面瘫表现为一侧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或变浅,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眼裂变大,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Hunt面瘫因膝状神经节受损,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患侧乳突痛,耳道可出现疱疹。临床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分为3个时期,发病1~7 d为急性期,发病8~15 d为静止期,发病15 d以上为恢复期,应用综合治疗方法和掌握治疗时机,有利于明确治疗思路,提高痊愈率[3]。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油田总医院五七院区康复科早期应用磁疗,促进局部水肿消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渗出物吸收与消散,有利于炎症的控制[4];配合药物和电针,有利于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祖国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是因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入中,脉络主要是阳明,少阳等经络。局部经络瘀滞,经脉失其濡养,纵缓不收而发病[5],常规针刺治疗多以循经取穴为主,针刺能够疏通气血,通经活络,故可使面部受阻神经恢复正常。而电针断续刺激肌肉收缩放松,一张一弛,不但能够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而且不易产生疲劳,现代研究表明电刺激可激发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主动收缩,保持肌细胞固有的收缩和舒张特性,被动活动肌肉可使肌纤维得到充分的伸展,保证了失神经支配肌肉的弹性,减轻麻痹的肌肉内的淤血和淋巴液的淤积,改善了血液循环,减弱肌纤维变性和肌肉结缔组织增生。电针局部血管扩张,致使受损害神经段血供改善,从而间接促进神经修复。总之,磁疗加电针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快、疗程短,效果显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友岐.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78.

[2]程丑夫,王钟林.实用内科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35.

[3]邓德芳.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34.

[4]张黎明.临床物理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18.

[5]于金栋,郭家奎.穴位注射结合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折[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2):23.

(收稿日期:2009-03-09)

猜你喜欢

电针
电针华佗夹脊穴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电针联合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Vimentin、α-SMA、TGF-β1及p-smad2表达的影响
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临床观察
电针加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综合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
电针郄穴为主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