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盲目止汗危害健康

2009-07-16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氯化铝汗腺气雾剂

奇 云

在“赤日炎炎似火烧”的酷暑盛夏,保持干爽的皮肤、清新的体味是我们每一个人梦寐所求的。于是,每到夏季,商场里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止汗剂产品,便倍受时尚人士青睐。

止汗剂的止汗机理

顾名思义,止汗剂是用来减少人体汗液分泌的。在欧洲,止汗剂属于化妆品。我国将其归为“除臭剂”范畴,属于9种特殊化妆品之一。

止汗剂为什么能止汗?要想搞清这个问题,还得对出汗现象进行剖析。

出汗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是维持体温恒定的一个重要环节。汗液由汗腺分泌产生。

● 汗腺的分类

外分泌汗腺它分布在身体的每一寸肌肤内,约200万到500万个,手、足和腋下分布较多。

正常情况下,人体外分泌汗腺每天可分泌1~2升汗液,主要成分是水,固体物质为0.3%~0.8%,含有丰富的钠盐、钾盐和微量的乳酸和尿素,汗液并无臭味。当这些汗涌出体外时,会降低皮肤的温度。

顶分泌汗腺丛生在腋窝、肚脐、腹股沟处。这些汗腺分泌的液体除了包括正常汗液的基本成分外,还包括一些油性物质和蛋白质。

顶分泌汗腺分泌的汗液被细菌侵入之后,身体就会散发出恼人的气味。而腋下腋毛的存在又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腋下成为人体体味最重的部位,也是各种止汗剂的主要应用部位。

止汗剂的构成

止汗剂主要由止汗活性物和适当的载体组成。

目前,各类止汗剂所含的止汗活性成分,是一系列以铝盐、锆盐为基础的金属盐。这些金属盐类能够使汗腺导管堵塞、腺细胞萎缩,从而达到减少汗液分泌的目的。

一般来说,这些止汗剂必须在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止汗效果,然后可以减少频率继续使用,以维持疗效。

由于止汗剂只是暂时性抑制汗腺的分泌功能,所以停药后还会逐渐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品质较好的止汗剂中,还含有杀菌、消炎、清凉的成分。

止汗剂的前世今生

● 止汗剂的发展史

止汗剂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使用的是一些简单的铝盐,包括氯化铝、硫酸铝、溴化铝等。

氯化铝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止汗活性物质,直到现在,人们仍然认为它是高效的止汗剂活性物质之一。然而,简单的铝盐易水解,溶液呈较高的酸性,对皮肤和衣物都有强的刺激性。

在20世纪40年代,止汗剂技术有了重大的进展。当时发现一种氯化铝的水合物具有止汗的功能,它的活性虽然没有氯化铝那么高,但酸性比氯化铝小,对皮肤的刺激性和对衣物的损坏程度大大减轻。

20世纪60年代后期,甘氨酸铝锆开始使用,它不仅刺激性低,而且具有良好的止汗效果。20世纪80年代,活化的碱式氯化铝开始应用于止汗剂,并且一系列改进的更为有效的甘氨酸铝锆和碱式氯化铝也陆续地被开发出来。

20世纪90年代,钛盐化合物应用于止汗剂,钛盐化合物有着类似铝系止汗剂的作用方式,不同于呈酸性的铝系止汗剂,钛盐近乎中性,避免了酸性产品对皮肤和衣物的刺激。为了能更好地抑汗,一些止汗活性物的辅助物质,如钙和锶加入到止汗剂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止汗效果。

FDA对止汗剂的分类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简称FDA)把所有经过评估的止汗剂分为三类:

第一类止汗剂通常被认为安全有效

此类型止汗剂包括:氯化铝、硫酸铝、水合氯化铝、水合氯化铝锆等。

实际上,在气雾剂这个产业中,真正有意义的是欧洲的活性水合氯化铝和美国的活性水合氯化铝锆。

水合氯化铝是安全的止汗剂,既可以用在气雾剂中,也可以用在非气雾剂中。FDA推荐在制作气雾剂配方的时候,遵从一些有关止汗剂粒径的限制,即最多只有10%的粒子的粒径小于10微米。

第二类止汗剂通常被认为不安全,但有效

锆盐的复合物被列为不安全的第二类止汗剂,它不适合用在气雾剂中。

如果不慎吸入气雾剂,会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潜在的刺激。因此,锆盐的复合物只适合用在非气雾剂止汗剂中,在这样的产品中锆盐是安全的。

以铝锆氯化物的基准,锆盐的最大使用浓度是20%。关于止汗活性物开发的研究很多,但目前仍没有一种真正可行的铝锆盐替代物。

第三类止汗剂无法进行分类

有些止汗剂的数据还不全面,因此无法进行分类。

新产品层出不穷

止汗剂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其品质的要求也不断增加。

人们希望使用的止汗剂不仅仅能止汗抑臭,而且能持续更长的时间。长效止汗产品陆续地被开发出来,许多抑汗效果达到4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近年来,还推出了可定时释放的掩盖体臭的止汗剂,持续挥发香味可达24小时之久。

作为一类功能性化妆品,消费者同样也希望使用的止汗剂不但有良好的涂抹感、肤感,并且能够有效地对皮肤进行护理。

止汗剂生产商的注意力也从腋下需要抑汗的1%面积的汗腺,转移到其余99%需要滋润和护理的皮肤上。

一些止汗剂添加了辅酶Q、维生素E、芦荟和洋甘菊提取物等润肤滋养成分。

止汗剂的选择使用

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止汗剂生产者应用不同的止汗剂配方,将产品设计成多种形式,包括:喷雾剂、膏霜、滚珠、奶液和棒状物。

喷雾剂具有携带和使用都很方便的优点,是一类早期较为流行的止汗剂。

由于其组成成分中以高含量的氟利昂作为抛射剂,对大气臭氧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并且止汗活性成分存在吸入毒性的可能,现在多以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等物质代替氟利昂。然而这些可燃性气体通常的沸点较低,潜在的蒸发热会导致皮肤疼痛。

人们也尝试用丙烷、正丁烷、异丁烷和二甲醚或其几种混和物作为抛射剂。

滑石粉、碳酸镁和玉米淀粉等粉末物质也开始被加入气雾剂中,这些添加了粉末的止汗剂不仅提高了活性物的作用效率,而日更易黏附于皮肤,增进了润滑作用,从而有更舒适的使用感觉。

棒状止汗剂棒状止汗剂是目前市场上最为广泛使用的止汗剂剂型。

棒状止汗剂又常分为压缩粉末棒、凝胶棒和蜡棒几种,这几种制剂各有优点,但也均有不足之处。

压缩粉末棒易发脆发硬,涂抹后在皮肤上常会有粉末残留;蜡基制剂由于它的硬性、黏着性和油脂性等因素,往往在皮肤衣物上产生白色残留物。凝胶棒较压缩粉末棒、蜡棒不易产生残留物,并且在皮肤的表面滑动更加容易,提供了更舒适的涂抹感。

乳液状止汗剂此类止汗活性成分主要有干细粉、醇溶液和水溶液几种类型。

水溶液止汗剂涂用后,皮肤始终有粘腻感觉;醇溶液和干细粉虽然肤感更好,但抑汗效果却不及水溶液止汗剂。

目前多采用改性的抑汗乳剂,这种止汗剂制品既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抑汗效果,又能保持皮肤干燥。

乳液抑汗剂多被设计为滚珠剂型,不用手指即可将高黏度内容物涂于腋下,不会滴流剂量,控制和使用起来都很方便,是非常受消费者欢迎的一种止汗剂剂型。

选购和使用止汗剂的注意事项

◆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具有合格批号的产品。

◆根据性别及个性喜好来选择香型,以清新气息为佳。

◆选择止汗持久性长的产品,这样可以减少补搽的次数。

◆选购无刺激性的产品。可在手腕处试搽一下,感觉温和、无刺激的为佳。

◆有过敏体质的人应选择无添加香料的纯止汗剂。

◆使用前要先清洁皮肤,如果出门后补搽,应先用面纸将汗液拭净。

◆使用后如有红疹及瘙痒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如果数天后仍未痊愈,应就医诊治。痊愈后应选择其他品牌产品。

◆不要使用在损伤后的皮肤上,以免刺激皮肤。

◆使用后12小时内应避免脱毛或弄伤皮肤,以免止汗剂内的化学成分渗入并损伤皮肤。

◆止汗剂用在脖颈、腋下、手肘、膝盖内侧是最有效的。

◆在腋下宜使用不会滴流的滚珠式止汗剂,在其它部位则可使用喷雾式止汗剂。已经剃掉腋毛的女性可以使用喷雾型的止汗剂,因为腋毛已除,喷雾可以充分地遍及腋下皮肤;但有腋毛的男性就需使用直接涂在腋下的滚珠或膏状止汗剂,效果较好。

◆使用喷雾式产品应在距离腋窝约15厘米处喷射,避免吸入喷雾,且最好不要长期使用。

◆脸部、黏膜、毛发处请不要直接使用。

◆只能小面积、局部使用,不能全身大面积涂抹。因为药物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引起蓄积中毒。此外,把止汗剂喷洒全身,会令汗水无法排出而造成体温失调,不利于健康。

止汗剂的潜在危害

多数情况下,正确适量使用止汗剂不但安全可靠,而且能达到较好的芳香除汗功能。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人体带来多种伤害和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常常将止汗剂随身携带,身体只要一出汗就“狂喷”。殊不知,人们在享受这份“清爽”的同时,健康已经受到了威胁。

止汗剂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过敏常用的止汗剂一般都含有乙醇、甲醛、鞣酸和香精,这些成分都可能因人体体质的敏感性程度不同而诱发不同程度的过敏性疾病,如鼻炎、皮肤红斑等。

所以,对于第一次使用者,千万不要鲁莽地大面积往身上涂抹,最好先在手背上涂上一点做个测敏试验,过半小时看看有没有皮肤过敏反应或身体不适,再决定是否使用。

炎热夏季大量出汗,是人体对气温偏高所做出的一种主动的温度调节。蒸发的汗液不仅可以带走体内的热量,同时还能将体内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

此外,汗液在体表和皮脂混合形成乳状脂膜,对皮肤有滋润和保护作用。

如果长期或过多、频繁使用止汗剂,则会因为汗腺导管堵塞,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脂膜对皮肤的保护作用缺乏,排泄物对皮肤持续刺激而出现汗斑、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发毛囊炎。

感染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止汗剂既然能止汗,那么肯定也会使伤口变得干爽而加速愈合,所以有时会在皮肤尚未愈合的伤口或渗液上也喷洒上一点止汗剂。殊不知,这不但不能促进伤口痊愈,相反,止汗剂里的化学成分还可能通过皮肤伤口吸收入人体,引起继发感染或加重病情。

中毒甲醛用于止汗剂主要是作为防腐剂,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几乎每一款产品中都要或多或少地添加一定量的甲醛。有一大部分人对这种化学成分的免疫能力较差,止汗剂又是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皮肤,所以引起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

人体中毒后主要引发以眼、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可有流泪、眼剧痛、喉痒、咳嗽、呼吸困难、窒息及全身软弱无力、多汗和头痛等症状。

休克出汗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是维持体温恒定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夏季,出汗对体表散热降温有重要作用。

人体每蒸发1升汗或呼出1升水就散发约2427千焦(580千卡)的热量,而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出汗量可高达每天8~12升。可见人体通过出汗是可以散发大量热量的。

在夏天气温很高或者运动的时候,全身大面积涂抹或喷洒止汗剂,盲目地强行止汗,势必引起体温过高,严重的可以出现热休克,甚至死亡。

致癌首先声明,止汗剂可能致癌的研究目前尚存在很大的争议。准确说,止汗剂致癌之说缺乏确凿的科学依据,未被学术界认可。

早在2000年之前,就已经出现许多止汗剂可以导致乳腺癌的传闻。但直至去年为止,仍有一些研究报告提出止汗剂可能导致乳腺癌的证据。

200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止汗剂中的铝盐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铝盐能够通过皮肤到达机体,并以雌激素的形式出现。

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止汗剂可以致癌的确凿证据。根据美国国家癌症中心刊登的文献及FDA公布的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仍无证据表明涂止汗剂与乳腺癌有直接关系。

国际上止汗剂已经风行几十年,并得到了美国FDA支持证明安全有效。

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止汗剂的成分安全有效,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只要按照产品标签上的指示正确使用,就大可放心。

也有评论者认为,医学研究是不断进步的,今天的结论可能会被明日的研究结果推翻,所以常使用止汗剂的人,最好保持定期乳房检查的习惯。

止汗剂的发展方向

在20世纪末期,皮肤学、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学等已经开始渗透到化妆品科学中,高安全性并具有一定生理功效的化妆品正逐步被消费者接受。

在今后十年,天然活性功能化妆品将是中国化妆品的主题,止汗产品也是如此。

崇尚自然的草本化妆品自然也很受欢迎,在我国自古代就有将植物用来止汗的传统,最早的如桑叶就具止汗之说,在《丹溪心法》和《医说》中均有记载。许多传统中药如黄芪、秦皮也具有止汗的功效。

近几年来,西方各公司就有不少将植物提取物用于止汗剂配方的报道。有人将木贼提取液、麻黄根、金缕梅和栎叶提取液用于止汗剂配方中,则具有很好的止汗和除臭性能。

己知有止汗作用的植物成分有大豆异黄酮、秦皮素、七叶内酯等。香茅油、快乐鼠尾草、柑橘、香橙、柠檬类的精油都有比较好的止汗效果。将植物成分用于止汗剂,适应了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必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止汗剂进入我国市场的时间并不长,但已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意识的加强,止汗剂在国内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国内已有部分科研院所开展了止汗剂的研究,包括新的止汗活性物的替代物、更高效和更稳定的止汗剂成分等。

猜你喜欢

氯化铝汗腺气雾剂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汗藏哪儿了
喘乐宁气雾剂与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近年来聚合氯化铝生产工艺的新发展
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蒲地兰消炎片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分析
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腋臭患者腋区顶泌汗腺的分布特点
聚合氯化铝与鸡粪生物炭联合强化处理活性蓝KNR染料溶液的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鲑鱼降钙素混悬型气雾剂的含量
油页岩脱油残渣制备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