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出汗
2009-07-16陈向齐
陈向齐
时下,“运动”已成为不少人头脑中不可缺少的健康概念。但也有人说,血汗同源,汗是人体津液代谢产物,出汗过多会耗费气力,也会伤及津液、损害心血。那么运动为什么会出汗?这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怎样的影响?又需要注意什么呢?
运动时为什么会出汗
人的体温一般在37℃左右,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带动骨骼、肌肉及内脏器官的震动,其中肌肉的物质代谢急剧增强,产热量大增,会引起体温升高。
研究发现,人体运动时总的产热量最多可比安静时高出10~15倍。进行剧烈的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要占总产热量的50%以上。一般情况下,中距离赛跑后腋下温度可升到37.5℃,长跑后上升到38.5℃。
运动中体温升高的同时,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散热过程也加强了。这时血流加快,皮肤血管舒张,分配至皮肤的血量增加,以利于体热的排出。
人处在外界环境不断变化中,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需要一个恒定的体温,维持体温的最重要方法就是出汗。每个人身体分布着数百万条左右的汗腺,有一长的导管将汗液和分泌物引向皮肤表面,以腋窝、脚底、手掌以及额部尤其丰富。
一般健康的人,运动时都会增加汗腺的分泌,这是为了让上升的体温下降。气温升高引起皮肤血管扩张时,血液中的水将转运到皮肤表面,然后以汗水形式蒸发,带走多余的热量,降低体温,并排除部分代谢废物,给身体做一次“大扫除”。
另外,出汗也有美容的好处,汗液在体表和皮脂混合形成乳状脂膜,它的存在会对皮肤有滋润和保护的作用。
如果该出汗的时候没有出汗,则可能是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发出的信号。如感冒着凉后毛孔因受寒而紧闭,不能以出汗方式散发体内热量,有可能导致人体温度升高。当体内缺水时,也可导致出汗不足,体热排出障碍。老年人半身出汗可能是中风的前兆。
出汗的时候如果伴发某些特定的症状,建议还是应该去医院及时检查。如一个人运动出汗多,同时还合并有心慌、手抖,这时候要考虑可能是不是甲亢;还有的人如果出汗的同时,出现头晕、心慌,这个时候可能是低血糖引起的。
运动排汗能大量排毒吗
所谓“毒”,指的是各种对身体的细胞、组织、器官有损害的物质。中医说,宿便的毒素是万病之源;西医说,人体内脂肪、糖、蛋白质等物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肠道内食物残渣的腐败产物是体内毒素的主要来源。此外,还有由外部环境带入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如含某些违法成分的垃圾食品、食品添加剂、空气中的污染物等。
合理运动出汗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帮助皮肤和内脏排毒。运动时,可以帮助血液循环、刺激淋巴系统、润滑关节,通过把压力施加到身体各个器官和肌肉上,来内外调节身体,改善循环和呼吸,并对于胃肠蠕动功能都有一种加速作用。还可以松弛紧张的情绪,展开排毒行动,降低胆固醇和高血压。同时运动往往要喝水,通过小便,更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但不少人认为“皮肤是最大的排毒器官”,通过大量运动出汗后,“当然可以排出大量毒素”。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皮肤的确是人体最大器官之一,但绝不是最大的“排毒器官”。
汗液是可以排出少量的体内毒物,如乳酸、尿素、氨等废物等,但是体内毒物的排泄方式主要是由肾脏和肝脏通过小便来完成。因此,通过排汗达到“大量排毒”的目的并不可信。人体本身就具有非常完善的排毒功能,大多数人只要保证充足睡眠、均衡营养、充分饮水、保持肝肾功能正常,再加上适量运动,体内代谢产物即所谓毒物都可排出,就能起到排毒功效。
运动时注意“三防一补”
锻炼身体贵在坚持,但男女老少运动时都要注意“三防一补”:
防感冒锻炼后机体的毛细血管均处于开放状态,汗毛孔也都敞开着,倘若为了一时的痛快,脱掉衣服吹一阵风而感冒实在不值。锻炼时,应该多带件衣服,出汗后应立即擦干,然后添加衣服保暖,过一会再洗澡,洗澡后应换上干燥柔软的衣服,千万不要把已经汗湿的衣服穿在身上。另外,运动量过大,易造成过度疲劳,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引起感冒。
防损伤人体在非运动状态下,反射性的引起骨骼肌的血流较少,肌肉和血管收缩,因而使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度降低,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另外,由于代谢缓慢,肌肉中的脂肪呈凝胶状,这就大大增加了肌肉的黏滞性。如果猛然在这种情况下从事剧烈的运动,常会引起肌肉、肌腱和韧带拉伤。因此,在从事剧烈活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进行热身,才能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防浴伤剧烈运动后,要做10分钟左右的放松整理活动,等身体缓过劲后才能去洗澡。用与体温相近的温水洗澡,可迅速放松肌肉、缓解运动疲劳,达到清爽解乏的效果;出汗后人体的毛孔处于打开状态,若水温过低,会使皮肤血管收缩,肌肉紧张、抽搐,毛孔迅速收缩、闭合,体内热气不能散发出来,滞留在体内易引起高热症;运动后内脏回心血量已经较平时减少,用温度过烫的热水洗澡会使外周血容量增加,导致内脏回心血量更少,大脑血流量也可能减少,体质较差者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补钠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和钙,为了防止出汗后出现低血钠钙,大量出汗后应该补充淡盐水、运动饮料和含钙的牛奶等饮料。少量出汗补充矿泉水也可以。高血压患者如果运动后出汗量不多,补充矿泉水或白开水就可以了,补充含钠饮料有可能引起血压升高。
小帖士:运动要讲究时间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利于健康。不同年龄段的人应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长跑等剧烈运动比较适合年轻人选择,上年纪的人则可以每天通过散步来满足身体的机能需求。但预防疾病的体力活动最小量是每天至少活动30分钟。
如果你要加强体力活动强度,可以每天增加几分钟的活动时间或者逐渐地加快散步或其他活动的强度和速度。当然,半小时的活动时间仅仅是推荐的最小量。建议一周运动不要少于3~5次。
人体活动受“生物钟”控制。运动要在下午或傍晚前后的时间内比较理想,是强化体力的好时机,肌肉承受能力较其他时间高出50%。
另外,室外温度感觉比较适宜时比较高,人体自身温度也比较高,体力也比较充沛,很容易兴奋,比较快进入运动状态。
特别是太阳西落时,人体运动能力达到最高峰,视、听等感觉较为敏感,心跳频率和血压也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餐后运动会妨碍食物消化,较多的血液流向胃肠部,餐后立即运动会妨碍食物消化,时间一长会导致肠胃系统的疾病,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饭后最好静坐或半卧30~45分钟后运动。饮酒后禁止运动,如果运动,容易发生运动性损伤及加重心、肝等器官负担,对人体产生的消极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