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高三教师满堂灌的实践探索
2009-07-16叶回玉
叶回玉
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弊端尽人皆知,新课程改革至今,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推进创造性的“研究型”教学方式改革的呼声已喊出多年,但只见雷声不见雨点、心动大于行动的状况却始终没有多少改变,这在高三教学中尤为严重。如何医治教师知行相悖或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两张皮”顽症,使高三教师在实践中应用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摒弃满堂灌,以提高教学效果,减轻学生的负担。本人在高三教师培训中从地理案例分析入手,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案例与分析
案例:热力环流形成的不同教学方法设计比较
1.满堂灌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 ①设问:教师提出问题:“观察热力环流图,说明地面冷热不均如何引起大气运动?说明海陆风、热岛效应、山谷风是如何形成的”;②具体实施:教师在没有做实验、没有画图、没有启发的情况下,平铺直叙地将归纳好的热力环流原理及海陆风等知识很快讲完;③花费的时间:教师传授该部分的内容所用的显性时间最少,学生听课似乎没有问题,但因为学生理解该原理不透彻,绘制热力环流图、海陆风、山谷风等图可能还会出错,做等压面变形图的有关题目、画某点风向等内容的作业或考试中还经常会出问题。教师讲评这些错误或课堂中重复讲解所花的时间比启发式、探究式都多;④学习效果:学生记住了热力环流、海陆风等知识;从热力环流图、海陆风、山谷风,等压面变形图等有关题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较弱;学生没有很好掌握学习环流的学习方法,灵活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较差;学生的绘图、实验能力较弱。
2.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 ①设问:教师提出问题:“绘制热力环流图,说明大气如何运动?绘制海陆风、城市的热岛效应、山谷风的形成图,并加以说明”;②具体实施:师生没有做实验,但教师请三位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到黑板绘热力环流图。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上,教师对重点、易错点、易混点进一步点拨、总结,学生绘海陆风、城市的热岛效应、山谷风图并加以说明。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启发引深应用,如等压面的图像变形及其在三圈环流中的运用等;③花费的时间:教师传授该部分的内容所用的显性时间比满堂灌多但比探究式少,因为学生基本理解该原理,有关环流及其变形图的题目出错率低。教师讲评作业或试卷中有关的错误或课堂中重复讲解的有关内容时间不多。但绘制三圈环流图等复杂环流可能还会出错,实验题可能不会做,还要花时间进行补课。教师给学生补课、讲评这些错误或课堂中重复讲解的时间相对较少。这样教师在该教学环节上花的时间比满堂灌多些,但比探究式少;④学习效果:学生掌握了热力环流、海陆风等知识,从环流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较好;学生掌握学习热力环流的方法,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好;绘图能力较强,实验能力较弱。
3.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 ①教师提出问题:“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如何飘动,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与之形成原理相似的大气环流有哪些,并绘图加以说明之。请比较三圈环流图与热力环流形成的异同?并归纳环流形成的原理”;②具体实施:教师或学生代表做实验,或教师先准备热力环流课件。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烟雾在玻璃缸内如何飘动绘制出来,并请三位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到台上绘热力环流图,且回答问题。学生点评,教师纠错,强调重点、易错点、易混点、关键点,教师启发并深入讲解。学生绘制海陆风、城市的热岛效应、山谷风等,并加以说明。师生纠错,教师启发学生并一起总结热力环流形成规律。学生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图,并将热力环流与三圈环流的形成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师生点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师生总结实验器材、步骤等;③花费的时间:学生学习该部分的内容所用的显性时间比满堂灌、启发式多,但学生对环流的原理、规律理解透彻,并可以迁移应用。教师讲评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或课堂中重复讲解所用的时间最少,这样教师用在这部分内容的时间反而最少;④学习效果:学生不仅掌握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而且还掌握三圈环流等知识。学生掌握学习环流的方法,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评判性、独创性得到训练。从环流图、变形的等压面(或线)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较强。绘图能力、实验能力较强,地理迁移能力、综合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高三教师最怕在同一知识花很多的时间,同时也十分关注教学效果,以上的教学案例以同一知识为载体,在高三复习中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让教师自己明白探究式教学方法花的总时间最少,学生学习效果最好,从而达到转变教学观念的目的,感悟出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改革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二、基于案例转变高三教师满堂灌的思考
1.关于培训有效性问题的思考 以上案例选取的是高三教师最为关注的教学时间等实践问题,并把教学实践提升到理论层次,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解决问题,容易引起教师的共鸣。
2.培训应用案例分析的理论基础 莱文迁移理论提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体会形成一系列的思考顺序和假设范围,而这会迁移到以后的问题解决中去。在以上的案例分析中会促进教师就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着手解决,这就会促进解决问题的迁移。再者,以上案例因其真实性和典型性,是教师日后在工作中可能遇到和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容易促进其迁移。根据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元认知理论可知,应用案例分析使教师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此培训过程中教师不是单纯地复制知识,而是在活动中进行建构,并对自己实施的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且对其将来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觉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以达到改进教法、摒弃满堂灌的预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