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地理课堂重放异彩?
2009-07-16
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马翠敏、于吉海教师回答:
地理课堂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最重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要在课堂上进行。因此,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如何让地理课堂教学既能激发学生情趣,又能使学生智能和技能得到发展,达到效果和时间的高度统一,是值得每位地理教育工作者深思的。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爱学”
课堂教学的改革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诱导学生“爱学”。激发兴趣的途径多种多样,可注意以下方面。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学生喜爱什么学科,往往与任课教师有密切关系。因此,教师应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做好“言传身教”。课堂上语言幽默风趣、感情充沛、平等待人;课后辅导,耐心细致;批改作业,倾心投入、一丝不苟。这样,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亲近你,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而引起感情上的支持,故对这门课发生浓厚的兴趣。
(2)挖掘教材的内在吸引力,稳定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文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能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材有紧密联系、真实、生动、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既可以深化学生所学内容,又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
(3)注重语言表述的趣味性,增强兴趣。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驾驭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科学严密、合乎逻辑、准确清楚、形象生动、抑扬顿挫、简练风趣、速度适当,既可以保持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帮助他们理解教材,而且还能得到语言美的熏陶。
(4)适当进行科学史教育,提高兴趣。在地理学的发展史上,既有众多的地理大发现,又有成千上万的地理学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例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航线的开辟、“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等,适时引导并穿插课堂,既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留下难忘的印象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又可讲学生萌发探求的欲望。
二、着眼启迪思维,促使学生“乐学”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在于系统讲解,还在于设法调动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1)精心设疑,引起“思”趣。“思维自疑问开始”,教师要善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疑,引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使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乐趣。因此,教师要把握教材和学生,讲究方法,了解学生何处可能有疑,教师何处需要设疑,使疑之所在符合学生实际。另一方面要吃透教材,明白哪些内容可设疑,哪些问题需设疑。设疑还必须得法,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探索、寻求问题的答案。
(2)引而不发,留有“思”地。一个好的教师可通过巧设疑问“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又不使其感到束缚。当讲一些地理事象,学生动情、渴望知道更多时,教师并不倾箱倒筐,而是提头留尾,或择举一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回味的余地,保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3)相机诱导,掌握“思”法。教师不是教给学生思维的结果,而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设疑解惑,更重要地是相机诱导,授予学生思维的方法,经常在“为什么”的寻根究底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
三、重视发展智能,保证学生“会学”
在地理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同时,还应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1)制造矛盾,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的“十字路口”,诱导他们从“立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发挥其创造性。例如,从世界盐度分布的规律看,60°N附近的海域盐度较60°S海域低,提出“60°S附近的西风漂流是寒流为何盐度偏高呢?”引导学生由此求异,既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又锻炼其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2)三段式教学法,启迪学生理解、记忆、应用知识。学生的学习与一般人的认识过程是一致的,都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学习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因此课堂上有三个阶段的层次。第一阶段是理解,即引导学生理解教材,这就关系到教师对教材选择和组合的艺术创造和选择教学方法的问题,如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等。第二阶段是记忆,即可采用歌诀法、压缩法、联系法、联想法、对比法等强化学生记忆。如由“咖枣香油”识记:咖啡、枣椰、香蕉、油棕的故事在非洲。第三阶段是应用,即帮助学生运用教材知识,进行知识引申和应用。如“印度”一节,教师把印度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作为重点,把西南季风的强弱对印度农业的影响作为难点,把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农作物分布的规律性作为关键,学生就能抓住要害学得主动。当教师在分析印度水稻的分布后,小麦、棉花、茶叶、黄麻等作物均能由学生一 一分析找出,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改革教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地理教学中应通过引导学生对复杂多样的地理事象的观察、分析、综合、想象等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得出科学的结论,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在地理教学中还应训练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引导他们认真读书、细心观察,运用已知的知识去获得未知的知识,逐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并使学生尝到读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