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2017-03-31司照龙
司照龙
【摘 要】 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尤其是农村中学,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贫困状态。教师普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突出表现在产出与投入比率低,“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教学方式单凋,成为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瓶颈”。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语文教师为了要上好一堂课,遍查资料,深钻教材,诲人不倦地讲,孜孜以求地改,再加上小练大训,忙的不亦乐乎,满以为是一分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可谁知,换来的却是豆稀草深。社会各界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颇以微词。我校语文教师经过探索实践,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农村中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赂,即创设良好氛同,激励自主学习;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种。
【關键词】 现状;自主;策略;满堂灌;填鸭式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1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木特证。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讲授”,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探究习惯。然而当前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又如何呢?
一、当前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日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摧输知识的“容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抄写写,以及为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出与投入比率低
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帅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产生脱节,教师重读听,轻写说。叶圣陶先生说:“在语文课堂中,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他还打了个十分风趣的比方,听,就是用耳朵读;说,就是用嘴巴写;读,就是用眼睛听;写,就是用笔头说。
(二)学生学习被动,“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
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中学语文教材从七年级到九年级课文篇幅越来越多,40分钟的课堂教学任务太多,教师根本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课文,课后学生不可能自觉去读也没有时间去读课文,所以学生对所学课程不熟。)教师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只在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
例如:我自己也是一位农村语文老师,在我的课堂上,为了呈现新课程的理念,我也搞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但是时间不到三分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就立马举手叫停。在听其他老师的课时,我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这就说明老师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的引导实际上是存在好多不到位的地方。
(三)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参与差。
“讲听”主宰课堂,学生得不到全方位的调动,老师只是满堂灌,一节课讲完了,就布置一大堆的作业,然后下课,学生呢?带着一双耳朵,从头听到尾,疲惫不堪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收效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教学脱离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结果自己累的满身大汗精疲力竭,而“做功”甚微。由于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成了听众看客,学而未学,动而未动,练而未练,思而未思,缺乏自身体验和感悟,学习的主体成了“空壳”。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思想陈旧,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刨新意识淡薄
部分教师不思进取,放松了学习,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差,穿新鞋走老路,机械训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二)应试教育的阴影作祟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教师把《考试说明》视为法典,直接指挥着中学语文教学。甚至有部分自认为教书应考有法的教师将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弃之不教,尤其是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被弱化,理由是考试根本不会考这些内容。
(三)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
将评忧晋级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从,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知识教得死,生怕哪个内客没讲到,学生考试时丢分。面对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农村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语文教师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这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创境激情--引疑自究--启思自悟--导训自结。即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参与自主学习目标的制定;通过组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促进学生自评自结,整合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
(四)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尺度把握不够到位
就我们学校而言,虽然全校只有二个电子白板,但很多老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说是得心应手,课堂也成了多媒体制作的大比拼。一些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受到了冷落,有时一节课下来我们看不到老师的一个粉笔字。实际上我们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不能摒弃有效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潇洒隽秀的板书,也是为人师者魅力的集中体现。同时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多媒体又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相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另一方面多媒体提供的直观画面也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文学习的特点背道而驰。从语文学习的特点看,语文学习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像。语文不是因图像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阅读主体即学生的想象,正如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原著一样。所以,每次在多媒体室上完课以后总觉得学生知道的东西太少,学生看到的多但讲不出来,而且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不能用一个课件演示去涵盖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借助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