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行为价值观浅议
2009-07-16邢利芳黄辛隐
邢利芳 黄辛隐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法与专家咨询等方法对性行为价值观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其特征、分类和相关研究,同时指出研究性行为价值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 文献调查法; 价值观; 性行为价值观
近年来,关于性方面的报道在网络上和报纸上频频出现,诸如“在校学生租房同居”、“女大学生自甘堕落沦为大款周末情人”、“青春无瑕,天地宣言”网上签名活动等等,都说明性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了。现在,互联网及各种媒体的高度发达,各种性现象、性观念充斥社会,特别是西方性自由、性放纵也在中国产生了影响。而中国长期以来的性禁锢、性神秘,使得人们对性避而不谈,或认为是罪恶的、肮脏的而不敢谈及,导致了今天的人们对性的无知与愚昧。但是性是人的一个基本需要,每个人特别是青少年随着生理的发展,性意识迅速发展,必定要面对性的问题,而价值观又是影响人们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就性行为价值观进行一定的探讨。
1 性行为价值观的概念
价值观一直都是哲学和伦理学的研究范畴,心理学对价值观的研究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价值观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国内外许多学者都给价值观下了自己的定义。克拉克洪(k1uckhohn,1951)把价值观理解为“态度、动机、目的、可测的量、行为的本质方面、流行的习惯或传统。”罗克奇(Rokeach,1968)认为“价值观……与行为模式和存在的最终状态有关,……是一种持久的信仰。特殊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是指个人和社会偏爱选择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塞普尔(Super,1980)认为价值观是一个人想要达到的目标,此目标或者是一种心理状态,或者是一种相互联系,或者是一种物质条件。国内的黄希庭(1994)认为,价值观是人区分好坏、美丑、损益、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等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感情的,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理由。
对以上国内外研究者所倾向采用的价值观定义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研究者分别从动机、信仰、目标、判断标准的角度来研究价值观。本文认为价值观是人们想要达到的某种目标,此目标或者是一种心理状态,或者是一种相互联系,或者是一种物质条件,它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了判断选择的标准,是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
价值观是一个观念系统,性行为价值观是处于整个价值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也是一个多维度、多侧面的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查和研究。本文认为性行为价值观是指一个人进行性行为想要达到的目标,此目标或者是一种心理状态,或者是一种相互联系,或者是一种物质条件。这里的性行为是性欲驱使的发生在人类身上的行为(不包括性偏爱与性变态),性欲包括心理生理的性欲和心理爱情的性欲,性行为有许多表现形式,如接吻、拥抱、爱抚、性交等等。
2 性行为价值观的特征与分类
性行为价值观如同其他的价值观一样,受到历史、文化、个人特性等的影响,具有社会共性、历史性和个体差异性。
2.1 性行为价值观具有社会共性和历史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所谓的社会共性指的是在同一社会背景下个体的性行为价值观具有共同的或相近的特征;社会历史性指的是性行为价值观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以中国为例,首先是蒙昧时期的性神秘和性崇拜。人类对性的认识首先发源于性的神秘,并发展表现为两个极端:疯狂的性崇拜和严酷的性禁忌。其次是农耕时期的生殖道德观。农业社会信仰的性道德是性不离开生殖目的。人类的定居和耕作,把人类带进了农业社会,也带进父权制家庭中,人类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性关系、性道德和性心理。性活动必须由婚姻来支配和制约是农业社会中最基本的性道德,否则便不被社会容忍或接受。这条最基本的性道德一经产生,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直延续数千年直至进入到现代的工业社会之中。再次是禁欲与纵欲较劲期的性观念迷乱,人类在性压抑状态中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曾有过一段对性相对宽松的时期,但在宋朝时发展成为禁欲主义,并延续至今。周绍辉对21世纪的性观念进行了预测,指出21世纪的性观念越来越多元化(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等),性生殖功能减少,享乐功能凸现。性的商品化功能凸显示出网络性、全球性、无序性和灾难性。而青少年的性观念会表现出两极性——极度无知与极度放纵。由此可以明晰地看出性行为价值观的历史性和社会共性。
2.2 性行为价值观具有个体差异性一个人的价值观,主要受制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特别是家庭传统与教育的影响,同时,也受制于一个人个性、能力、情绪等心理因素,在共性的前提下表现出个体差异性,性行为价值观也是如此。不但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人的性行为价值观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个社会中、在同样的历史时期每个人的性行为价值观也不可能一致。今天,人们对性的看法也是各持己见,有人认为性行为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感情,有人认为性行为是为了追求愉悦与刺激,有的人认为性行为是为了生儿育女。
价值观是一个观念系统,性行为价值观就是处于整个价值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也是一个多维度、多侧面的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来看,可以把性分为个人趋向性价值观、集体趋向性价值观和社会趋向性价值观。个人趋向性价值观是指性行为主要受自我价值观、信念的影响。集体趋向的性价值观是指人们的性行为主要受与自己有关系的群体的影响,比如父母、朋友等。社会趋向的性价值观是指人们的性行为主要受社会准则或社会规范的影响。比如,早期基督教时期,人们认为一切与性有关的事情都被看作是龌龊的,甚至结婚和生育还需要检点自己。
3 相关研究
纵观所收集到的国内外文献,对性行为价值观进行的研究少之又少。而国内外研究者对性价值观、性观念、性态度、性行为等进行了一些研究,在此本文就与性行为价值观联系最为紧密的性价值观的研究进行探讨。
3.1 国外对性价值观的研究
国外对性价值观的研究,在所查阅的数据可中只查到一篇性价值观(sex values)的资料,是由David Knox和Chris Cooper进行的研究,他们对620名未婚大学生进行研究,被试回答一个问题:指导我的性价值观的是(只能选择一个):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自由主义。根据被试的回答,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要具有相对主义的性价值观,男生更倾向于自由主义,而女生更倾向于绝对主义。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学生更倾向于绝对主义。同时他们发现被试的性伙伴数量与他们的性价值观有关,数量越多的人越倾向于具有自由主义的性价值观。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研究者并没有对性价值观中所说的性进行具体的说明,这里的性具体是什么呢,是性别的性还是性行为的性?或者是其它?但是从文中的题目可以推断这里的性主要是指作为性行为的性,即作者研究的性价值观其实主要是指性行为价值观。
3.2 国内对性价值观的研究
国内也有学者对性价值观进行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念演变”课题组所著的《中国青年大透视——关于一代人的价值观演变研究》一书,对青少年的婚姻恋爱与性价值观进行了研究,他们的调查围绕青年对婚姻自主的评价、婚姻中的感情因素,恋爱、婚姻与生育三者的关系,对婚姻必然性的理解,对婚前性行为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并依据这些方面所获得的数据资料描绘了当代青年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其婚姻恋爱与性价值观的变化情况。
黄希庭、张进辅等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婚恋观,婚恋观包括恋爱观和婚姻观两大部分。为了考察青年对婚恋基础的看法,他们对291名四川青年工人、大学生、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军入的婚恋类型作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青年的恋爱类型主要分为四种:感情型、婚姻型、中间型和功利型。
由上可见,研究者们对性价值观的研究略显粗糙,而且多是与婚姻、恋爱观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也没有很好的测量工具。
4 研究意义
4.1 对性行为价值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在所查阅的文献中,发现国内外对性行为价值观研究的基本处于空白的阶段,本研究增加了关于性行为价值观研究的内容;(2)价值观一直是社会心理学较为关注的一个领域,很多学者对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等进行了研究,但是他们对性行为价值观研究的非常少,因此本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拓宽社会心理学关于价值观的研究范畴;(3)有助于丰富性心理学的内容。
4.2 对性行为价值观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人类健康定义为是一种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交往的完满适应的表现,而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或损伤的状态。而性行为价值观的不正确或不健全,势必影响心理健康。(2)有利于培养健全完善的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指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动机、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这些特征结合成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各种因素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即正常,否则人的行为和人格就会出现问题。性是个体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格发展的动力之一,对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3)对性健康教育的探讨和实施提供一定的指导。(4)有利于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发展。性不仅具有生理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性影响到人类生活中的恋爱、婚姻、家庭和人口等,它影响社会进步和人类健康。对性问题的盲目、无知和放纵会导致家庭解体、私生子女、性传染疾病、艾滋病等社会问题。可见健康的性行为价值观有利于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明.性教育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
2 潘绥铭.神秘的圣火——性的社会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6.
3 黄希庭,张进辅,李红,等.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1-100.
4 福富护著,辰墨、本胜译,海彬校.性发展心理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2.
5 Z.拉里亚, M.D. 罗斯著, 张从元等译.人类性心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9.
6 潘绥铭,曾静.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M].上海:商务印书馆, 2002.
7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念演变课题组.中国青年大透视——关于一代人的价值观演变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 1993.
8 彭晓辉主编. 性科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9 霭理士著,潘光旦译注.性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0 刘永芳,钟毅平.价值观的心理学涵义及其心理内容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7,(5):84-87.
11 金盛华,辛志勇.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56-64.
12 赵玉芳,张进辅.论知识价值观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1,(4):79-83.
13 刘永芳.论价值观在个性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 (1).
14 张瑞莹,牟畅,张丽雁,等.高职女护生性的价值取向现状探源及对策探析[J].中国性科学,2007(4):30-34.
15 张艳,王錱. 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16 李美英,余杰. 大学生性观念及性行为调查与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7).
17 David Knox, Chris Cooper sexual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J].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2001,(35):24-27.
18 Martin J.Lee, Jean Whitehead, and Nick Balchin. The measurement of values in touth sport: development of the youth sport values questionnaire[J].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2000, 22:307-326.
[收稿日期:200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