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的读书乐
2009-07-16刘炳艳
刘炳艳
与书结缘大约是小学时代的事情了。七十年代的贫穷小山村,人们的精神生活与物质同样匮乏。我记忆中的童年趣事,除了像男孩子一样下河捞鱼找螃蟹,就是上山摘枣捉蚂蚱。上到小学四年级的父亲就算得上当时村里的文化人了。他经常编上几句顺口溜哄我们这些小娃娃玩。现在想来,父亲也是我阅读路上的启蒙老师了。
上小学后,认识了不少字,读书的念头强烈萌动,于是翻箱倒柜地找出父亲为数不多的几本藏书。记得那些书有《杨家将》《呼家将》《五鼠闹东京》等。那些文字中跳跃出来的人物栩栩如生,有忠肝义胆的大英雄,也有奸诈狡猾的谗佞之臣。那时虽然懵懂,却依旧看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自此,对书籍的向往之情与日俱增。长大后,我杂七杂八地读了不少书,如金庸的武侠、琼瑶的言情等。本来纯属消遣,但看来看去,竟也有了一点收获。其中之一便是对古诗词产生了深深的迷恋。到如今,我仍固执地认为,作者笔下那些平凡的爱情故事之所以让人感到刻骨铭心,全是因为恰到好处地引用了古人诗词。如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张先的“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等诗词在琼瑶小说中的引用无不令作品生辉。或许也有当作家的野心,有个阶段我如痴如狂地穿梭在宋代的婉约派与豪放派词作之间,背了个昏天暗地,感受完柳永的狂放不羁,又追逐苏轼的雄放凝重……正如《人生若只如初见》的作者安意如所说,“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暮野,邂逅一个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读书之乐非读书人不能解也。唐诗宋词大约就是我古文学入门的启蒙因素了。借了这股子冲动,我又囫囵吞枣般地读了《诗经》《论语别裁》《庄子》等国学典籍。
结婚生子以后,或因工作忙碌,为生计奔波;或是照顾老小,耽于凡尘琐事,似以往大段大段清静的读书时间竟再也无从寻觅。读书之乐自然无法割舍,唯有睡前饭后争分夺秒地将手头书本做快速浏览。少了许多读书的从容闲适未尝不是一种遗憾。但意外收获还是有的。儿子耳濡目染,也早早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两岁时的亲子共读到三岁半孩子的基本独立阅读,在培养儿子良好读书习惯的同时,也为我赢得了更多的读书时间。开卷有益。然而随性阅读毕竟不如有目标的阅读来得有效。在浩瀚的书海中,人人都需要一双慧眼去选择。比如我,作为老师,定期阅读相关的教学刊物,了解教育的新思想新动向是必要的;作为妈妈,经常关注育儿知识是责无旁贷的;作为自由的个体,我不仅喜欢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麦卡勒斯,喜欢他们那不但可以为我们心底许多无法言说的感情命名,更喜欢那能清楚地映照出我们人类本性的孤独的精辟的语言文字。
其实,什么书算作好书?没有人能够下一个绝对的定义,列一个准确的书目更是荒谬。在我看,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内容,可以帮助你解答困惑,澄明思想,指引生活,丰富见识,给你带来快乐的文学享受,这就足够了。凡人终日碌碌,多是被浮华喧嚣扰乱了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