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林外史》中八股士的社会关系网络

2009-07-14冯勋功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士子范进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通篇写士,既有淳儒真贤人,又有腐儒假名士。正如鲁迅所言“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犹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①,《儒林外史》是专门写士的小说,是中国古代真正的讽刺小说,八股士、假名士都是讽刺的对象。八股士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通过“仕”的途径,八股文的科举,八股士子之间同命相怜、纵横交错、左右勾连,形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正是这一个庞大的八股士社会关系网络,再加上假名士网络、豪绅网络等,从而

维系并支持着封建社会肌体的存活。

一.八股士形成的简述

考察全书,结合史书,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把八股士做如下归结。所谓八股士,就是指明清两代以八股举业为终身事业,恪守八股制义的文人士子。八股士的得名首先源于八股举业,正是先有了八股举业方才有了八股士。

关于选举之法,《明史·选举制》说:“选举之法,大略有四:曰学校,曰科举,曰荐举,曰铨选。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荐举以旁招之,铨选以布列之,天下人才尽于是矣”②。

《清史·选举制》说:“古者取士之法,莫备于成周,而得人之盛,亦以成周为最。自唐以后,废科举之制,改用科目,历代相沿。而明则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谓之制义。有清一沿明制,二百余年,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第出身者相比。康乾两朝,特开制科。博学鸿词,号称得人。然所试者亦仅诗、赋、策论而已。③”这是对古代科举制度的精辟概括,也足以说明,明清两代士子所从事的八股举业是一种政治的必然。

八股士社会关系网络形成主要的原因是封建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古代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曾采用了多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如秦代的军功定爵制,汉代的举孝、廉制,魏晋时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这些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革,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统治阶级对广大民众和士子们的思想文化控制就愈加严密。这些选拔人才的方式正式适应这种封建集权统治的要求而改变的。明代开始,科举成为士子们踏上仕途的唯一途径,而明代科举的内容主要看八股文。正如小说中鲁翰林所说的“八股万能论”,也就是说,八股文做好了,仕途就可以飞黄腾达了。但是作者却借王冕之口说出:“这个法定的不好!将来文人就只有这一条荣身之路了,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④,也就从此“一代文人有厄”。

二.八股士社会关系网络探析

明代的八股举业决定了八股士的产生,而八股士的产生又自然而然的联成网络。上层仕宦中的八股士自然会选择与自己臭气相投、有着同样经历和遭遇的士子。八股士以师承关系和官僚关系为经线,以姻亲关系和伦理关系为纬线,勾连交织成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

兹以周进与范进的经历来考察此关系网络的经线。

周进,山东汶上县人,考到六十多岁还是一个童生,当不上秀才。周进受薛家集夏总甲的荐举,被聘为塾师,但却受尽了新进年轻秀才梅玖的奚落和嘲弄。那入席时的“老友从不与小友序齿”的“学校规矩”,那恶作剧“宝塔诗”等都让周进“脸上羞得红一块白一块的”。不仅如此,周进还受到举人老爷王惠的欺压,不仅从政治地位上压迫他,而且还从精神上摧残他。那“鸡、鱼、鸭、肉等堆满春台”,自己大吃大喝,却让周进在一旁用“一碟老菜叶,一壶热水”下了饭。但是,戏剧性的是,当周进撞号板痛哭之后,中了举人,又中进士,授部署,升御使,钦点广东学道,升国子监司业后,当初残忍作践他的梅玖却冒充他的学生。

范进的经历有异曲同工之妙。范进是广东南海县人,从二十二岁应考,考到五十四岁胡须都白了,还是个童生。范进中举前,家贫断炊,试场上已届寒冬,“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但中举之后,众人口口声声喊“老爷”、“贵人”,乡绅送银赠屋,还有送田送房,卖身投靠的,真是“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与的也来相与”。范进中举后,不久即升任山东学政,主管一省的教育和取士。周进是山东人,后钦点广东学道,主管广东的教育和取士;而范进是广东人,受周进的再三“赏识”,最终升任山东学政。二人之间似乎只是彼此换了“地方”。小说第七回《范学道视学报师恩,王员外立朝敦友谊》中,范举人中进士之后,拜见恩师周进,周司业拜托他去查看是否有一个当年的老乡叫荀玫的,“若是还在应考,贤契留意看看,果有一线之明,推情拔了他,也了了我一番心愿”。这一个细节在“清凉布褐批评本”中被评为:范举人“念旧”,请昔日相与之和尚为之母念经;周司业“念旧”,请范学道推情于昔日乡间学生。这一细节真乃绝笔,也绝非吴敬梓本人随意为之,而是寓之深意。深意何在?周、范二人,虽然生于不同地方,但是任官却只是互换了一个地方,互相照顾故乡亲友:周进选了范进,范进选了周进的故乡亲友。如此类推,这个八股士社会关系网络的“经线”就已经非常明显了。

小说中周范二人之间的这种巧妙的师承关系本身就是一个标本、一个典型。与其相类似的其他士子自然也就不在少数,如匡超人、严监生等。八股之士官官相护、同命相怜,遂成一体。自然地,这中间也少不像马纯上马二先生这样的八股选家大力捧场和全身心效劳。

再看八股士社会关系网络的另一条“纬线”。小说第六回《乡绅发病闹船家,寡妇含冤控大伯》中,严贡生为儿择妻,与周司业(周进)的一个本家攀上了亲,而且严贡生本人也是周进保举优行,替他出贡。严氏在省数日,还与张静斋等人拉上了关系。如此一来,可谓“一人升官,鸡犬升天”了。

如果这是男性世界通过官僚、师承关系结成网络的经线,那么以八股流毒所侵害的闺房绣户为代表的女性世界则交织成网络的纬线。小说第十一回《鲁小姐制义难新郎,杨司训相府荐贤士》中,鲁小姐受其父鲁编修那最为经典的“八股万能论”的启发,“每日丹黄烂燃,蝇头细批”,自然成了八股才女。可是,当公孙进府对满架文章“全不在意”时,便出一题:“身修而后家齐”,没想到公孙却说“这些俗事,还不耐烦做哩!”。公孙正好犯了忌讳。小姐恼怒,认为与之成亲,“岂不误我终身”,无奈之余,也只好教子成才了。如果说鲁编修教女学文,以成八股才女,鲁小姐立志“教子成才”实属“八股万能论”的毒害,尚可忍受的话,那么王玉辉劝女殉夫、饿死保节,以图有个“好题目”去死的事就让人忍无可忍了。当王玉辉赞同女儿殉节时,他是把荒谬奉为神圣,因为荒谬的信仰得以实现而真诚的感到安慰。他劝说老妻的话是发自内心的:“她这死得好!只怕我将来不像她这一个题目死哩!”麻木的心灵失去了痛苦的感觉。王三姑娘心里也同样的麻木不仁,她要殉节的真切表现为从容,自然也就没有了痛苦。她一般每日梳洗陪着母亲坐,饭全然不吃。王玉辉说:“由她去吧,自古心去意难留。”好一个父亲!好一个麻木不仁!而女儿饿死殉节后,他大呼:“死得好!死得好!”简直让人惨不忍睹。这也是八股流毒侵害士子家庭的悲剧后果。

明清时代的八股士正是通过这样经纬相交、纵横勾连的方式,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个八股士网络也成为统治阶级的绝好工具,无怨无悔地效命于朝廷。

三.结语

以上阐释了八股士产生的原因,从经线和纬线两个角度分析了八股士社会网络形成的必然性和悲剧后果。总之,八股取士制度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对士子思想文化控制的主要方式和途经,而随之产生的八股士网络却是这一社会制度形成的必然产物。

明代的八股士子,大多是喝着儒家的文化墨汁长大的。儒家对士子提出的“外王内圣”的人格理想要求,与《大学》总括儒家宗旨的“八条目”相结合,将“内圣”、“外王”的内容具体归结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如果说“外王”是“内圣”延伸、结果和目的,那么“内圣”则是“外王”的前提、基础与保证。儒家要求士子们达到圣人淳儒,既要作到“内”“外”并求,又要做到“圣”“王”兼顾。吴敬梓正是用冷峻的现实笔锋去挑开八股士们那光鲜的外表,刺入骨髓,以探究士子的精神本质。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中所赞的“辞却功名富贵,品第最上一层”⑤的堪称“中流砥柱”的王冕也只是作者绝望之时的一缕理想的阳光而已。而由那“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者”、“依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以及“假托无意功名自以为高而被人看破耻笑者”⑤之流的八股士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更是无药可救。

注释: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42页。

②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1675页。

③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3099页。

④文,指文章、学业;行,指道德、品行;出,指仕宦;处,指退隐。

⑤清﹒李汉秋辑校,儒林外史会校会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16页。

冯勋功,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士子范进儒林外史
赶考步履不停
范进中彩
“良知”的颜色
单宝塔诗
五代时期士子入宋对宋初公文文风的影响
《范进中举》缩写
《儒林外史》中的家庭伦理理想论析
从《儒林外史》来看明清科举制度
《儒林外史》中“土仪”一词考释
范进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