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港之路
2009-07-13欧业群孙凤山
欧业群 孙凤山
芜湖港14年的强港之路,就是坚持改革创新,依靠大理念,不断提升企业精神力;依靠大管理,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依靠大战略,不断提高市场辐射力,铸就了符合时代要求并日臻完善的芜湖港企业文化,打造了适应市场要求并具有鲜明个性的芜湖港品牌。
芜湖港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港口。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由于观念落后、管理混乱、经营不善,港口连续八年亏损,一度沦为长江全线最差的港口之一。1996年,以党委书记、局长孙新华为首的芜湖港新一届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危难之时的芜湖港终于拨开了迷雾走出了泥淖,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转折,当年扭亏为盈,并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从生产萧条经济濒于崩溃边缘的不景气港口跨越到长江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安徽外贸主枢纽港、集装箱全国大港,并将成为长江全线最大煤炭储配中心;从传统装卸、仓储、中转服务跨越到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汽车滚装、旅游客运、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实业投资、信息服务等;从亏损大户跨越到资本市场;从管理混乱、政出多门跨越到文化管理、人文管理;从制度缺失、规章缺乏跨越到制定并领先行业标准等等,芜湖港已成为长江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改革——观念一变天地宽
1996年是芜湖港发展史上的分水岭。行伍出身、在公安战线摔打了十几年、政绩卓著的孙新华受命担任芜湖港党委书记、局长。经过深入调研,当年4月17日,孙新华主持召开了芜湖港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政联席会,提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即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次会议制定了走向市场、拼搏市场的一系列创新发展举措。伴随着经营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港口迈出了奋力崛起的步伐,当年实现扭亏增盈目标。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结合部的芜湖港,主要担负着安徽四矿及山西、河南煤炭至长江中下游电厂中转任务,以及芜湖及经济腹地外贸、内贸货物中转任务。十四年前的芜湖港,煤炭、外贸这两大主业实际中转量分别只有中转能力的四分之一,生产陷入萧条。长江著名的“三口一枝”(南京浦口、武汉汉口、芜湖裕溪口、湖北枝城)的裕溪口煤码头,出现了码头等煤、等船、有车卸不下等极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尴尬现象。颇具规模的外贸码头曾是八百里皖江的骄傲。然而,社会上流传的却是这样的顺口溜:“哈尔滨有个太阳岛,芜湖有个太阳港。”当时的萧条可见一斑。面对这种窘境,孙新华迅速完成了从公安干部到企业管理者的角色转换。在钻研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理论的同时,他一面扎进基层和生产现场,一面走访客户和货主。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缜密思考,孙新华毅然提出他的煤炭和外贸中转经营理念、经营方针和工作策略、工作目标。煤炭中转战略指导思想:“向两头延伸,抓中间环节。” 所谓“向两头延伸”,是指一方面向货主和用户单位延伸,不断开辟和扩大煤运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是向煤矿延伸,做好煤炭中转运输的源头矿发工作。抓“中间环节”是指必须紧扣铁路运输这一关键环节,包括强化港口“内功”,确保煤运生产的顺畅。具体地说,就是扮演好双重角色:对电厂、燃料和石化企业,当好燃料采购处处长;对煤矿,当好供销处处长。同时,做好铁路方面的工作,使物流链上、下游之间顺畅快捷。这看似简单的“两头延伸”理论,使芜湖港从一个粗犷经营的货物中转集散地,发展成了具备接卸、仓储、配送、加工、信息处理、市场交易及产品展示功能的“第三方物流”中心。外贸和集装箱中转工作原则:大市场、大外贸、大货主、大联合、大通关。这“五大”原则是建立在具体的服务、经营的手段、工作的策略等“小”处上。譬如,对揽货而言,既抓既有货源又抓开辟货源,既抓进口货源又抓出口货源,既抓集装箱货源又抓零碎散货源,既抓兑现货源又抓调查货源,既抓周边货源又抓腹地货源。同时,由于推行“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尊重科学、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使美好的蓝图、至高的目标得以一步一步变为现实。这无疑给萧条的生产注入了强心剂。十四年的生产经营实践雄辩地证明,这些最早涉及物流的经营理念既是科学的,更是超前的;既是统揽全局的,更是操作性很强的。十四年后的今天,港口规模、中转能力不仅翻了几番,实际中转量逐年都以较大比例增长:2008年与1995年相比,芜湖港货物吞吐量、外贸量、集装箱量、到煤量平均每年分别递增19%、32%、33%,2007年还一举跨入全国集装箱大港行列。即使遭遇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但从2009年3月开始,港口集装箱呈现回暖迹象,环比呈增长势态。
孙新华分析市场时指出,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走向。宏观上:港口是现代物流链上的重要节点,发展现代物流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港口这个节点辐射市场这个大盘子。微观上:港口自身要优化管理,制定一系列适应市场的工作方针和规章制度,即“一切为了市场、为了一切市场、为了市场一切”。他善于运用辨证统一思想贯穿生产经营理念,这得益于他牢固的哲学思想根基和深厚的市场洞察能力。为此,他提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特”的经营理念。这些经营思想、经营理念、经营原则,无不折射出港口企业文化的绚丽光彩和丰厚底蕴。尤其是在经营上,孙新华把“诚信为人”的理念根植于员工的心里,将“诚信服务”理念渗入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港口在长江全线率先推出船板交货、24小时承诺服务制和煤运全程“星级”服务,靠信誉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尊重,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打造了极具竞争力的港口品牌。在发展生产上,全港各单位既从实际出发狠抓落实,同时又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尤其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市场的变化,切实把握市场变化规律。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广大员工生产热情空前高涨,生产突飞猛进也就顺理成章了。
创新——管理到位万事兴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行为规范和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芜湖港十四年发展变迁史,就是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的演进史。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于2006年6月18日至20日、2007年7月6日至8日两次在安徽芜湖、2008年8月1日至2日在湖南岳阳召开长航全线行业文化经验交流会、推进会,推广芜湖港企业文化建设经验。芜湖港企业文化建设成果以制度健全、标准领先、理念创新、人文关怀等鲜明特色而一次次震动了长江全线。近十四年来,孙新华带领港口员工面向市场抓管理、适应市场求效益、走向市场谋发展,走过了从人治到法治再到文治三个阶段。从最初的彻底解放思想,切实转变经营观念,到不断调整生产经营战略和发展思路,制定了一系列适应市场和生产需要的经营战略、经营方针和经营原则;从以创新企业文化统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到以传统的“儒、道、禅”的哲学思想,以及现代管理理念,促进各项管理制度上升为企业文化、变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使企业文化在企业改革中孕育、在市场磨砺中成长、在创造辉煌中成熟、在追求卓越中升华,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文化兴企”之路。
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对此,孙新华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一流的企业不仅能够制定标准,更能够持之以恒地执行和完善标准。”他从企业管理的基础入手,主持编辑了60万字的《港口管理制度汇编》等三本“蓝皮书”。尔后,又主持编辑出版了约220万字的《芜湖港企业标准》(内容涵盖港口的工作、管理、技术等各方面,共计有标准691个),并通过了省级企业标准体系评审验收。在全国港口行业中,率先获得质量、环境、健康“三标一体化”认证。2004年还被评为安徽省唯一的全国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005年在原标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编辑出版了800多万字的《芜湖港管理制度汇编》,并通过国家评审验收,全港上下已形成按制度、按标准工作的良好氛围。港口还建立了全新的人力资源、财务、薪酬等机制。2004年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实行了薪酬制度改革,即高管和中层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一般管理员工实行绩效工资制,行政后勤员工实行固定工资制,按绩效、成果、贡献分配,充分盘活了人力资源,顺应了港口发展。在成本控制上,实行招议标、考核否决制度,努力打造节约型港口。几年来,每年都节约、控制成本数百万元。企业的管理水平,受到交通部、长航局、省、市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孙新华常说:企业的生命在于创新。他强调要结合实际推进企业进步,超前制定工作目标,将芜湖港1998年定为“管理年”、1999年为“建制年”、2000年为“全面创新年”、2001年为“全面改制年”、2002年为“标准化年”、2003年为“创新增效年”、2004年为“科学诚信发展年”、2005年为“铸造企业文化年”、2006年为“企业文化年”、2007年为“企业文化管理年”、2008年为“品牌、战略管理年”、2009年为“全员素质教育年”。“年年有目标、年年要发展、年年都进步”,成为芜湖港人共同的追求和向往。
一位哲人说过:“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芜湖港在近年的发展中营造了一种引人向上、催人奋进的人文环境,实现了“三心”凝聚(经营层有事业心、管理层有上进心、员工层有责任心),广大员工有了归属感、责任感、紧迫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尤其是“三讲”(讲感情、讲诚信、讲效益)和“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投资者利益、有利于服务社会、有利于企业进步)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广大员工的肺腑之言,更是广大员工效力企业的信条。人文关怀最能体现出企业发展的精髓。企业兴衰,关键在人,芜湖港坚持以推进企业管理文化(标准化、三标一体化)、学习文化、完善薪酬体系为重点,构建了理念新——行动新——目标新的循环体系,建立起和谐的企业内外部关系,创造出一种最佳的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环境,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管理严格、制度规范的工作环境,团结友善、和睦相处、理解信任的人际环境。
十四年来,芜湖港十分重视加强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把建立“知识型员工、专家型管理者、运筹型管理团队”作为管理战略内容之一,一直致力于打造出一个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和谐一致的学习型企业。近年来,港口平均每4天就有一个职工培训班,每年还根据工作需要和发展要求将部分员工送外培训或提供深造机会。尤其是2009年,芜湖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全年进行全员素质教育。港口职教工作连续多年获得安徽省职教先进单位称号。在薪酬激励的同时,还建立情感和机会激励机制。港口通过开展“双十佳”、“企业文化标兵”、“安全标兵”等评比表彰活动,安排“十佳员工”出境旅游观光,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使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员工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最佳结合。
港口近年来的发展和改革,愈来愈多地体现出人文情怀。2004年港口彻底改制,转换劳动机制,全体员工都在一个平台上,都能靠自己的责任心和聪明才智,去实现自我价值。在整个改制过程中,没有一名职工买断,没有一名职工上访。这次改制,被芜湖市人民政府、交通部长航局作为国有企业改制的成功范例推广,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无论是日益增长的工资待遇,还是为广大员工加入医保、提高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实行企业年金制度;无论是创造条件促进富余人员上岗,还是营造广大员工学习、培训的机会;无论是不惜投入改善办公、交通条件、实行裕溪口片员工交通补贴,还是细致入微地改善各级食堂的就餐环境、提高伙食标准、实行免费工作午餐;无论是提高单身员工福利待遇,还是对有突出贡献员工实行重奖制度……无不体现出港口人本文化管理。尤其是自2005年8月起,在全行业和长江全线首推6小时工作制,是人文关怀的又一次深刻体现。这不仅直接解决了部分一线岗位人力不足、员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整合了人力资源,而且,为广大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时间、丰富广大员工业余生活、保障广大员工身心健康,还直接节约大量水电费、办公费等多项变动性费用,是减少成本支出的一项最有效举措。
跨越——持续发展后劲足
企业发展无顶峰。尽管芜湖港业已成为长江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和安徽省集装箱中转及外贸主枢纽港,港口通过能力已达2000多万吨,跻身于全国先进大港行列;尽管企业效益指标连续14年赢利,年上缴税金4000多万元;尽管企业总收入比十四年前增长了5倍多、企业净资产增长了13倍多、职工人均收入增长了5倍多,但芜湖港远没有满足。孙新华常说,一艘企业的航船在市场的海洋里劈波斩浪,稍加松懈,就会被大潮无情地抛弃。惟有鼓满前进的风帆,才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超前性思维,超常规工作”,这是他倡导的企业精神。“把事业当作作品来雕琢”,这是他治企的信条。正是靠着这种信念、精神、干劲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港口才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发展。
芜湖港于2000年成功实施了股份制改造,组建了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3年3月28日成功上市(股票代码600575)。上市公司始终规范运作、业绩优良。在历次巡检中,受到中国证监会、安徽监管局一致好评。
芜湖港制定并实施了《芜湖港发展战略研究》和《芜湖港“十五”、“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芜湖港的发展定位是:建立现代物流企业,力求在物流链上实现集团化,最终向海外发展。按照港口发展战略,芜湖港改扩建了朱家桥3号泊位,建成了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形成了10万标箱生产能力。对裕溪口煤码头进行了更新改造,使煤码头由600万吨能力提高到1000万吨。还对朱家桥15、16号码头进行技术改造,使外贸码头通过能力从26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与上海港强强联合,组建了国际物流公司。2004年,芜湖港又成功并购了濒临倒闭的原安徽省林业厅所属的裕溪口贮木场,既拓宽了港口业务,并顺利建成了安徽省“861”工程项目之一——裕溪口配煤项目配套工程,一期工程于2006年底完工,2007年初试生产,新增吞吐能力300万吨,确保了“十一五”期省内电煤外运发展需求。
芜湖港在短短的八个月时间内,实现了正常情况下需要二年半时间才能完成的工程——芜湖港朱家桥集装箱专用码头(一期)工程,并使该工程设备一次性调试成功,为再造一个芜湖港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工程总投资2亿多元,建设规模为2个5000吨级、兼顾10000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10万TEU,最大通过能力20万TEU。该工程投产后,将成为芜湖口岸和八百里皖江上第一座现代化集装箱专用码头。
芜湖港狠抓信息化工作,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港口生产、经营和管理流程进行全方位改造,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港口开通了信息门户网站、集装箱生产管理系统、商务信息平台、外贸码头海关监控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企业一卡通系统和海关等口岸部门的一体化信息网络,加快了通关速度,满足港口现代物流发展需要。
芜湖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初步形成了芜湖港—上海港—国际港口的现代集装箱物流链,逐步形成了与国内外相连通,水运、铁路、公路相衔接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和服务系统,建立起了与政府管理部门、外贸、中介企业、金融、税务等支持保障体系相联接的联运和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芜湖港建立了安徽省首家口岸物流监控系统,为客户从多个途径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港口物流服务。为建成集储运、配送、装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中心和现代化港口打下了坚实基础。
芜湖港加快港口发展步伐。2009年5月26日,芜湖港与淮南矿业集团签订框架协议,将合作建设芜湖港煤炭储配中心项目。该项目总体规划能力为500万吨煤炭堆存能力和5000万吨煤炭中转能力。其中,一期工程形成堆存能力200万吨,配煤和港口中转能力均为2000万吨;二期工程新增300万吨堆存能力,新增配煤和港口中转能力3000万吨。
目前,芜湖港“十一五”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积极融入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抢抓建设长江黄金水道机遇,打造一个经营理念超凡、企业精神领先、企业价值观鲜明,实现文化管理的现代化港口;建立一个以商务、信息、物流“三平台”为基础,以朱家桥、裕溪口、综合物流等基地为重点、实现大集团模式的物流企业。力争通过“十一五”努力,最终实现再造一个裕溪口煤码头、再造一个芜湖港的目标!
(责任编辑:周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