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力开创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2009-07-13李宪生

当代经济 2009年10期
关键词:县域全省工业

李宪生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对县域经济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今年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于4月份在黄冈召开了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9月份又在荆门召开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充分体现了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一、科学把握湖北县域经济发展态势,切实保持当前良好发展势头

1、县域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上半年,湖北省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市)”战略,为全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上半年县域经济发展好于预期,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总体水平。上半年,湖北全省县域累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024.6亿元,同比增长21.7%,增幅高出全省9个百分点;县域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9.2亿元,增长19.5%,高出全省11.2个百分点;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26.3亿元,增长58.5%,高出全省19.8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34.7亿元,增长21.7%,高出全省3个百分点。

二是县域工业稳步增长。随着企业应对危机、适应市场变化能力的提高,县域工业呈现逐月增长态势,2至6月县域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为16%、19.7%、20.4%、20.8%和21.7%。县域工业经济的稳步回升,促进了地方财税的稳定增长。上半年,县域税收收入达到73.2亿元,增长18.3%,高出全省1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增幅高出2.2个百分点。有18个县(市、区)的税收收入增速超过30%。

三是投资消费大幅度增长。今年以来,在各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以及金融机构切实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增加信贷投放等多重利好因素的累积效应下,湖北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截止6月底,全省各县(市、区)累计引进境内资金721.4亿元,同比增长37.7%,实际利用外资6.38亿美元,增长23.1%,县域金融贷款余额比年初净增411.2亿元,是上年同期的4.05倍;县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5%。目前,全省县域在建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905个,已完成投资703.6亿元,占全省县域投资总量的43.2%。在促进农村消费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县域城乡消费稳中趋旺。1—6月,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7%,其中县以下农村消费增长19.2%。

四是全民创业热情高涨。上半年,湖北省新增个体工商户13.61万户,达到129.31万户,注册资金达到406.6亿元,分别比去年底增长5.3%和17.5%;新增私营企业2.19万户,达到21.2万户,注册资金3817.5亿元,分别比去年底增长3.9%和4.7%。另外,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上半年,全省城镇以上投资中民间累计完成1638.11亿元,同比增长46%,增幅高出全省7.3个百分点,占全省城镇投资的49.1%,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投资累计完成1376.1亿元,增长46%,比1—5月提高3.3个百分点。

五是县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全省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截止6月底,全省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2.2%升至54.3%;县域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由41.9%升至48.6%;县域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7.2%升至29.9%,对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由35.9%提高到37.14%;县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比重由42.1%升至48.8%,对全省固定资产增长的贡献率由60%提高到64.5%。

2、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湖北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发展还不够平衡,巩固经济企稳向好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对县域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仍在蔓延。国际金融危机由沿海向内地传导,对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影响“来得迟、走得慢”的趋势开始显现;危机由下游产业向上游产业传导,使县域产业结构初级化的缺陷更加凸显;同时,危机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加剧,暴露了企业素质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也使县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维护稳定等问题更显突出。

二是部分地方的增长基础尚不稳固。上半年,全省有9个县(市、区)投资增长在一倍以上,也还有30个县(市、区)的投资增速不到全省县域平均水平;有36个县(市、区)规模工业增速超过了30%,也有8个县(市、区)不足10%,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三是企业盈利的困难增大。目前不少产品价格仍在下降,总体有效需求仍显不足,而年初以来国际能源和主要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不少企业增产不增收,盈利下降。前5个月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47.9%,县域规模工业利润同比下降了7.3%。

四是就业和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去年以来,全省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和工资水平出现“双降”,农民增收的空间被压缩,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87.2元,同比增长8.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3个百分点。

二、总结发展经验,推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

从2002年开始,湖北省每年都通过现场会的形式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形成和积累了一系列有效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1、“工业强县”战略

湖北各县市区坚持将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实施“工业强县、兴工强县”战略,以上项目、调结构为抓手,增强工业的拉动支撑能力。荆门市建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企业做强做大、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和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并在全市组织开展经济发展竞赛活动,形成了竞相发展工业经济的社会氛围。鄂州市集中力量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安排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60个,年度计划投资11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项目80个,年度计划投资70亿元,成为承接武汉产业转移、产品配套的基地和武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创业园”。荆州区对照先进找差距,以争先进位为目标,跳出传统农业,建设大园区,培育特色产业,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

2、坚持集中集群发展

各地立足本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加强开发(园)区建设,开展产业链招商,加大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培育力度。黄冈市计划建成30个工业园区、30个产业集群和30个规模型乡镇工业集中区。荆门市坚持“行政效率最高、基础设施最好、商务成本最低、服务质量最优”的高标准,加快开发区和各类园区建设,重点打造207国道工业走廊。当阳市依托陶土资源,积极与广东佛山、福建泉州陶瓷企业对接,引进“建陶航母”——新中源等一批名优企业,计划建成50条建陶生产线、占地7平方公里的“三峡陶都”工业园。全省60家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上半年销售收入和税金同比分别增长28%和17%,均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幅。

3、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企业成长工程”在全省实施以来,已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初,省经委又与各地签定了成长工程目标责任书。近几年,全省各地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激活各类创业资源,全省呈现出“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蓬勃发展态势。随州市开展“推进全民创业、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工业强市”的思想解放大讨论,加大了民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力度。云梦县共有1000多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投资18亿元,兴办企业300多家,吸纳劳动力3万多人。在新建企业的同时,各地还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咸宁市级财政今年安排2500万元资金,每年从中小企业地方留成税收增收部分提取5%补充基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仙桃市组织开展了“金融机构牵手中小企业”活动,促进11家金融机构与34家企业签约项目41个,授信金额9亿元;孝感、宜昌、襄樊市建立服务重点企业“直通车”制度,将100家重点企业(其中70家在各县市区)列为市政府直通车服务对象。截止6月底,全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8832家,比去年底净增1100家,其中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企业760家。

4、推进招商引资

通过招商引资解决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问题,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今年以来,湖北省各地把上项目、增投入作为保增长的第一着力点和驱动力,抢抓机遇建立健全项目专班,积极寻求项目支持,对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内完善项目协调服务机制,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鄂州今年计划完成招商引资96.4亿元,同比增长35%。随州利用“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的契机,举行经贸洽谈会,签约项目已落实引资30亿元。天门市组织全市招商引资大会战。潜江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把招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核。2009年以来,全省县域8983个在建项目施工,其中新建项目6004个,占项目总量的66.8%;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514个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已完成投资322.6亿元,增长48.3%,为县域经济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增添了后劲。

5、推行争先进位考核奖励制度

近两年,湖北省在表彰县域经济综合发展20个先进县(市区)的同时,表彰奖励5个发展进位快的县(市),增强了各地对于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紧迫感。各市(州)对所属县市经济发展情况定期进行考核,对经济排名上升的县市给予奖励,努力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三、强化措施,推动县域经济更好地发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用

当前,湖北省经济正处于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县域的发展事关全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要着眼于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1、落实和完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

各地各部门要对照《关于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工作要求尤其是政策举措,逐一的进行检查并抓好落实到位。同时,要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新期待,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在全面清理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本着能放则放、能减则减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扩大县域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理顺省、市(州)和县(市)的事权,赋予并落实县(市)和参照县(市)管理的区行使地级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此外,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综合考核制度。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考核评估办法,湖北省委省政府已正式出台了文件,有关部门要抓好宣传落实,以引导和促进县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

2、优化经济结构

巩固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更加重视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要抓住当前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省“千亿元产业计划”实施的重大机遇,加快县域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协作配套能力,有效改变发展方式粗放、产业产品层次低等问题。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加快兼并重组转型,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同时,在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中,要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减排目标责任制,引导和推动重要生产要素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骨干企业集聚,加快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和企业,促进结构优化升级。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培植和壮大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3、促进产业聚集发展

一是要加强工业园区建设。要合理规划和推动功能分区,促进产业、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促进相关产业集中集成、相互配套、聚集发展。二是要改善项目用地管理。在切实增加项目用地有效供给的同时,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支持各县(市)办好一个开发区或工业园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提高园区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和财税贡献率。三是要切实用好县域经济专项资金和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要重点扶持一批关联度高、特色鲜明、市场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做强做大,形成一批销售规模过10亿、20亿乃至于更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四是完善产业配套环节,提高产业配套能力。要重点吸引沿海整体性的产业链及企业集群的转移,促进产业和生产要素更大规模、更快速度、更高质量向县域转移,带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4、破解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一是完善土地使用制度。由于以往湖北省在土地利用计划执行中,坚持统筹兼顾、节约集约,坚持有保有压、确保重点,坚持占补平衡、加强土地整理工作成效显著,国土资源部奖励2009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1.57万亩。因此,要继续科学调整和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重点项目优先保障。所在县(市)政府和建设用地单位确实难以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可在省内异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同时积极探索有效利用土地等资源的新模式。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要引导和鼓励各类信贷资金投入县域经济,建立信贷激励机制,对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银企协作、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继续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支持,更加有效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三是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工培训体系,妥善安置农民工就业,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

5、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尽快出台指导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性文件,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优质服务。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壮大县域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切实落实回归创业优惠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千方百计培育市场主体。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办好第五届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加速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运行机制,促进创新成果落户县域经济,直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是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扩大开放是解决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要放开一切能放开的领域、行业、地域,开放一切能开放的资源,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务实的举措和更富有吸引力的政策,吸纳和聚集各类投资者。要认真总结交流各地的开放经验,不断创新招商引资理念,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努力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二是要抓住境外和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的机遇,打好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建设这两张牌,以“两圈一带”建设为平台,精心组织重大招商活动,扩大招商引资。三是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鼓励和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把着力点放在产业系统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上,实施产业链招商。四是要依据各地产业发展需要,选准目标客户,有效运用招商资源,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五是要按照内外资并举的原则,合理制订招商引资战略规划,着重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借助产业转移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7、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很多困难,政府的关心支持显得尤其重要。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深入基层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多为企业“雪中送炭”。二是要提高“政策落地率”,让企业更好地享受各项优惠政策。三是要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民主评议活动。坚持权力服从职责,职能服务发展,加大督察问责力度,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工作不落实、失职渎职现象,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四是要继续抓好纠风治乱工作,加大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的查处力度,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8、做好县域稳定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任务十分繁重,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责任编辑:唐石泉)

猜你喜欢

县域全省工业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忻州市:光伏扶贫总量全省第一
我省初步建成全省湿地保护体系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