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美援朝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救援

2009-07-13池子华

钟山风雨 2009年2期
关键词:医防中国红十字会伤病员

池子华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火迅速烧到鸭绿江边,中国面临“唇亡齿寒”的危险。10月8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成为当时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也理所当然成为新生的中国红十字会的中心工作。国际医防服务队组织起来,肩负神圣的使命开赴朝鲜战场。

医防服务队的组织经过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7月26日及8月22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为抗议美军滥炸朝鲜、侵犯中国领空,先后发表声明:“坚决地拥护我国周(恩来)外长的声明,并严重抗议美帝国主义的犯罪行为。我们号召美国和其他各国的红十字会会员,团结本国人民,一致奋起,为制止美帝国主义者对朝鲜人民的侵略与暴行而奋斗!”

1951年1月14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和大”或“和大”)发出通知,号召全国行动起来,捐款捐物,慰劳中朝人民战士及救济朝鲜难民。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响应,一面与中国救济总会联合指示各地分会协助此项募捐工作,一面发动组织救济朝鲜伤兵难民医防队,于1月22日向全国各地分会发出通知,号召全体会员和工作人员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踊跃参加,担任朝鲜难民医疗救济工作。为使各地志愿报名参加抗美援朝的医务工作人员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大”与中国红十字会联合制定统一组织全国各地志愿医务队的办法于2月9日正式发布。由于这一号召是以全国人民抗美援朝情绪日益高涨为基础的,所以在短时间内掀起了报名的热潮,各地红十字分会积极与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商联系,如重庆市分会就与社会各界成立了“重庆市人民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筹委会”,迅速发动志愿报名工作。由城市到乡村,由内地到边疆,各地红十字会员、医务工作者踊跃参加,截至3月5日,总共有50多个分会向总会报名,人数达833人。

自愿报名的医务工作者经中国红十字会的初步审核批准,先后去北京报到的单位和人数如下:常州分会3人、洛阳分会5人、济宁分会3人、青岛分会10人、即墨分会12人、广州分会28人、北京分会12人……共计男181人,女102人。集中北京编改期间,总会对他们进行了包括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两个方面的短期教育,其中业务学习方面以防疫和救护为中心,以战伤的急救为重点。

医防队本拟定名为“抗美援朝医防服务队”,但这个医防队实际不仅为中朝战士服务,同时还要为朝鲜难民服务,是国际人道主义的体现,所以最后决定采用“国际医防服务队”的名称。经组织学习后,编为两个服务大队:第一大队担任一般的医疗及防疫工作,下辖10个队,大队长周立新;第二大队担任手术工作,下辖4个队,大队长冯雁忱。医防队员以饱满的热情随时准备跨过鸭绿江,接受血与火的洗礼。

欢送光荣的队伍赴朝

1951年3月10日下午,“和大”等单位为欢送中国红十字会国际医防服务队,在北京饭店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中央政府有关部门代表千余人到会,全体队员在庄严的军乐声和热烈掌声中步入会场。大会由“和大”副主席陈叔通主持并致词,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李德全宣读了国际医防服务队全体成员名单,将队旗授予两位大队长和14位队长,16面红十字大旗在雄壮的军乐声中显得格外光彩夺目。国际医防服务队第一大队长周立新、第二大队长冯雁忱致答词,表示:“为了热爱我们的祖国,为保卫和巩固世界和平,为了祖国人民对我们殷切的期待,我们愿意坚决地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走到与帝国主义斗争的最前线去。”

当晚7时,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中央卫生部、军委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五个单位联合举行送别晚宴,宴请国际医防服务队的全体队员,陈叔通、李济深、贺诚、李德全等人向队员们表示敬意和祝贺,队员们深受鼓舞。

3月17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在车站举行隆重的送行仪式,陈叔通、李德全、彭泽民等人及各人民团体的代表、朝鲜驻华大使馆参赞等400余人到车站送行。下午1时,204名医防队员在热烈欢送的掌声中走上列车,奔赴朝鲜。

歌声在嘹亮,

热情在奔放,

走向前去吧!

高举着光荣的红十字旗帜,

去发挥国际友爱的光芒!

这首《欢送国际医防服务队》的诗,表达出社会各界对医防队员的殷切希望。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发展和战场救护的需要,中国红十字会又相继组织和派出了5个医防服务队:由天津市医务工作者108人组成的第三国际医防服务大队,于1951年5月25日从天津出发赴朝;由155名医护工作者组成的第四、第五国际医防服务队于6月28日离京出发,陈叔通主持欢送仪式;由55人组成的第六国际医防服务大队于7月11日从北京出发,李德全会长等到车站送行;9月27日国际医防服务队第七大队117人由天津出发,天津各界代表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会。各队在前方工作时间一般都在半年以上,有的长达一年多。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工作,胜利完成了任务。

国际医防服务队在朝鲜

国际医防服务队队员们参加了朝鲜前后方的防疫和医疗工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白天敌机不时轰炸和扫射,他们就在夜间行动;公路和桥梁被敌军破坏了,他们就趟着冰冷刺骨的河水艰难前进;城市被炸成了废墟,他们就搭起帐篷住在田地里、森林中。在接近火线的战地上,在“一切为了伤病员”的口号下,队员们利用每天工作中仅有的空余时间搬运石块、砍伐树木,用自己的双手修建手术室、升降手术台、治疗室、洗浴室以及输液架等医疗用具和设备,第七大队还建起了可容纳一千余名伤病员的病室。

前线的护理工作也是极其艰苦的,护士们每天给伤病员洗澡、漱口、喂水、喂饭,在寒冷的夜间还为他们烧火取暖。女队员们在紧张的工作之后,常在零下30℃的天气到河边为伤员拆洗衣服和敷料,深夜还坐在灯下为伤员缝补鞋袜。“中国人民优秀的女儿”李伟英,就“像慈母般地日夜看护着伤病员。……在战斗中,更充分发挥了白求恩大夫的服务精神,她在敌机发疯似地盲目轰炸下,以自我牺牲的精神,勇敢地将伤病员们抬到安全的场所,予以救护。在八月十三和十四两日,约四百架敌机乱炸平壤城郊的和平居民区时,她勇敢地将重患者背到安全地区,因此被她的英雄行为所感动的其他工作人员和轻伤患者也全都出动抢救重患者,得以安然避难。以后又好几次在夜间被炸时,她以同样的行动抢救了许多伤病员”。许许多多的李伟英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一切为了伤病员”的庄严承诺。

医防服务队的队员们都随时准备着将自己的鲜血献给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想尽一切办法把伤员从死神的手中抢救出来。年轻的朝鲜人民军伤员李洁洙因失血过多处于濒危状态,第七大队护士郜静霞伸出胳膊要求输血,但由于皮下脂肪过厚,血管深在皮下找不到,郜静霞毫不迟疑地要求切开,医师只得切开皮肤,两次共抽出鲜血450毫升,使伤员转危为安。第五大队的青年团员徐道安、吴德桢、王一之、黄仙华等队员也集体输血1000毫升,挽救了伤员苏元祥的生命。在手术室里,医生和护士不分昼夜地忙着做急救手术,抢救伤病员。王庆春医生从平壤徒步赶到前方,没有休息就参加抢救伤员的工作,十天十夜共进行了大小手术40多次。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

中国红十字会国际医防服务队同样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对待战俘,一部分队员到战俘营为那些失去抵抗力的战俘服务。他们不仅注重营地环境卫生和传染病的防治,供给战俘丰富的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还帮助和教育战俘搞好个人卫生,纠正其自私偷懒和随地便溺的恶习。营地一旦发现传染病,他们就马上为战俘蒸洗衣服、被褥,实行隔离,为战俘治愈战伤或年久未愈的痼疾,使之深切感受到中国医护人员的人道关怀。战俘汤姆生离开病院时说:“我一生一世从未见过任何一个美国医生像中国医生这样的仁慈和负责任,更未见过对战俘这样宽大的军队。”有的战俘还写信感谢中国红十字会,如英俘哈洛宾在信中写道:“我得到最好的药品、照顾和治疗,这是一个战俘所不能期望得到的,我还可以在医院场地的四周自由地行走而没有人监视,凡是我所想做的事情差不多都已被批准,所以我要趁这个机会来向中国红十字会的林医生和曾医生道谢,感谢他们给我非常周到的待遇。我将把许多愉快的回忆带回去,告诉我们英国的人民,并且把中国人民的高尚品德和善意也告诉他们,中国人民对任何人都没有宿怨,我希望他们在未来的年代里将继续进行这种对世界人民的良好工作。”

满载着荣誉凯旋

国际医防服务队第一大队在朝鲜工作半年多,在“一切为了伤病员”的口号下,为朝鲜人民军、老百姓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作医防服务,涌现出许多先进事迹,获得朝鲜人民的一致热爱和赞誉。在完成任务整队归国前,许多队员坚决要求继续留朝工作,但终因人数限制,除30多人获准留朝外,多数队员服从安排,以留恋的心情带着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以及锦旗、绢书,在抗美援朝周年纪念日的前夕回到了祖国首都北京,受到社会各界及总会的热烈欢迎。1952年10月24日,第一大队139人首批胜利归来。下午4时许,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内务部、军委总政治部、军委卫生部、北大医学院、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首都医药卫生界人士200余人在北京车站举行欢迎会,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代表彭泽民、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李德全、朝鲜驻华大使馆参赞崔英、救济总会秘书长伍云甫等分别致词,热烈欢迎首批医防服务队员载誉归来。10月29日,北京市医药卫生界抗美援朝委员会又在协和礼堂召开欢迎大会,400余人到会,李德全会长在会上讲话,对队员多有嘉勉。

中国红十字会国际医防服务队在朝鲜的艰苦工作,获得了朝鲜人民普遍的尊敬与爱戴,队员们回国时收到许多感谢信和纪念品。朝鲜人民军第37号病院第一病栋全体伤兵在给李德全会长的信中写道:“我们是由于在中国国际医防服务队第一大队同志们热诚救护之下,得以快要恢复健康的朝鲜人民军伤病员。我们正以依依不舍的心情欢送着他们。他们在这里发挥了白求恩大夫的高度国际主义精神,在这里我们以十二万分感激的心情,将向大队……致敬。……全体工作同志们留下的模范事迹,将在我们祖国的革命史上记下光辉灿烂的一页。我们三十七号病院第一病栋的伤病员是永远永远地刻骨不忘您们给我们的恩情的。”

对于国际医防服务大队中涌现出的许多模范,总会曾以京(51)宣字第400号通报表扬其中17名成绩特优的队员,原文如下:“本会国际医防服务队第一大队在朝鲜前后方由于全体同志刻苦耐劳忘我工作,高度地发扬了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因此,他们已做出了不少的成绩,也创造了不少典型事迹,在该大队的评功选模运动中,评选出成绩最优者有薛炳坤、张书绅、邢玉亭、柴元庆、祖厚吾、昊云田、张大焰、任志勤、唐少甫、郜静霞、韩文娟、定淑敏、陈玲直、杨荣恩、刘大汉、苏经美、徐培君等十七位同志,他们在工作中表现了高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想各种办法,克服困难。……这是我们中国红十字会的光荣,这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光荣和榜样,我们将为巩固和发展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而继续努力。”

“高贵的生命之恩人”

对“高贵的生命之恩人”,朝鲜人民当然不会忘记。1952年12月19日朝鲜驻华大使权五稷代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将“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功劳章”授予为朝鲜军民服务的中国红十字会国际医防服务队第一和第七两大队的30名模范工作者,两大队在京模范工作者柴元庆等六人出席授奖仪式,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彭泽民及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何英等人莅会。朝鲜大使馆秘书金东现宣读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关于授予功劳章的政令后,权五稷大使将功劳章授予模范工作者并致以热烈祝贺,他在致词中说:“朝鲜人民一定要更加巩固朝中人民的友谊,为战胜美国侵略者而奋斗到底。”继由获奖代表柴元庆致答词,他代表30名获奖者向朝鲜人民致谢,表示将继续在红十字事业的岗位上为人民服务。最后彭泽民副会长讲话,表示要以国际主义精神继续为和平事业而努力。

1952年12月21日,30位荣获功劳章的国际医防队员上书毛泽东主席:“保证在不同的岗位上加倍努力,珍爱与发扬朝鲜人民所赠予我们的荣誉,保卫祖国人民的健康,增强祖国和平建设的力量,支援朝鲜人民争取解放与独立自由的斗争,以答谢朝鲜人民和您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我们的教导和培养。”

《朝鲜人民军报》记者张景周撰文高度赞扬中国红十字会医防服务队,称:“所有的队员都在为争取每一个伤病员重返前线这一光荣的任务而忘我地艰苦地工作着,一种使伤病员忘却伤口痛楚的恳挚而慈祥的作风与精神充满在全病院里。我们对中国人民所给予的这种伟大的医疗援助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要赞扬这些满怀着国际主义与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中国红十字会国际医防服务队的队员们,因为他们是朝鲜人民的‘高贵的生命之恩人!”

猜你喜欢

医防中国红十字会伤病员
杭州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医防融合认知评价与满意度分析
我国医防融合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医防合作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研究
基于排队论的战时伤病员急救建模仿真研究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湖北:健康管理联合体实现医防结合
打包式分诊模式在突发群体伤病员中的应用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团治理的范例——一九五○年中国红十字会的协商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