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运行机制研究
2009-07-10黄雪珍
黄雪珍
〔摘 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运行机制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政府、高校、市场、社会以及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要构建政府监督与指导、高校直接投资、市场调节、社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自主选择与发展的文献资源建设运行机制,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5-0096-04
Study in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ResourcesHuang Xuezhen
(Library,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 361024,China)
〔Abstract〕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resources fundamentally consists the government,universities,market,society and the libraries themselves.The 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build up this mechanism—which is supervised and guided by government,invested directly from universities,readjusted by the markets,resources sharing with the whole society and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by libraries themselves—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braries resources construction.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ies;construction of library resources;operating mechanism
目前我国高校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提高文献资源建设水平的观点颇多,可谓见仁见智。但是,从探讨建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运行机制入手,进而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水平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构建了以图书馆自主选择与发展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运行机制,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水平。
1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运行机制的构成要素、关系及运行方式
1.1 机制的一般原理
“机制”是个外来语,源于希腊文(mchan),意指机器、机械。我国《辞海》的解释是“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1],旨在反映一定的机体结构的内在功能和本质联系。
机制理论强调要素功能藕合[2]。首先,机制由一定的要素构成,各要素发挥各自相对独立的功能。其次,各种要素的功能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以至联系成一个整体。各种功能藕合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体机制运行的好坏。再次,在整个运行机制中,某一要素必然要成为整个运行机制的核心,在机制运行中发挥主导功能,整合各个要素的功能,协调各个要素在运行中出现的种种矛盾。
1.2 如何确定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运行机制的构成要素如何确定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运行机制的构成要素?要从建立这一运行机制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建立一种运行机制所处的环境要素、作用方式、运行规律等方面来分析确定。从大量研究文献看,影响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发展的要素主要有政府、高校、市场、社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环境,以及图书馆自身要素,等等。这些要素是构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运行机制的基本要素,也是选择和完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运行机制的基本依据。
1.3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运行机制的目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机制的选择和运行,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确定一定目标和组织实施这一目标的过程[2]。目标是运行机制选择和确立的前提、基础和重要方向。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运行机制目标的确定,应当符合高校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要求,与高校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资源要求相适应,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整体布局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为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文献资源服务和保障。
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必须充分发动政府、高校、市场、社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环境以及图书馆要素的参与,并且合理地藕合各要素的功能。根据运行机制的原理,高校图书馆是运行机制的核心要素,在运行机制中处于相对独立的战略发展地位,具备对各种要素的变化发展做出灵活反映和自我调整的主动权。五要素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形成“五位一体”的互动运行结构,从而促使整个机制的运行处于最佳状态,发挥整体功能,使整体功能大于个体功能。(见图1)
2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保障机制的运行
2.1 政府监督与指导——保证
政府监督与指导机制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运行机制不可动摇的前提和保证。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通常表现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政策指导、评估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高等教育进行导向和宏观调控。立法往往是各国政府干预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手段,其结果是使政府适度而有效地干预高等教育。其他手段,如拨款、规划、政策指导、评估、行政干预,等等,也都要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才能发挥其作用。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理顺了政府与高校的关系,确定了政府对高校的法律监督和行政指导地位[3],使得高校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享有了一系列办学自主权。
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进一步赋予高校图书馆必要的权力和义务,使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主体在权力许可的范围内享有评聘人员、经费使用、馆际合作、规划馆藏等一系列自主权,提升了高校图书馆主动适应了高等教育整体发展需要的能力。而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具体规定了有关图书馆评估的条款,进一步细化了高校图书馆办馆的标准。《评估方案》从合格与优秀2个方面来衡量图书馆办馆水平,尤其是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合格指标是从定量的角度要求的,它主要是看文献资源的配置是否达到了要求;优秀指标是从定性的角度要求的,它主要是看图书馆管理手段和使用效果在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能否发挥最佳效能。实践证明,教育部颁布的有关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条款,具有规范、导向、调整、监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功能,在实践中及时纠正了某些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偏差,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起着强有力的规范作用。
2.2 高校直接投资——基础
高校直接投资机制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金保障和物质基础。
高校的一切活动都要与自身的利益挂钩,高校对图书馆进行直接投资是高校利益驱动的必然选择。众所周知,图书馆、师资力量、实验室等三项指标,共同构成高等学校的三大办学支柱。要使图书馆这一办学支柱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拥有一个稳定的资金输入通道。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馆藏文献资源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办学质量。构建高质量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既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需要。所以,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的总体发展目标对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出相应的要求,并对图书馆进行直接投资。高校对图书馆直接投资的行为,既体现了高校自我发展的需要,客观上使得图书馆获得了强大的发展动力。有了投资资金的保证,图书馆才能规划自己的馆藏规模、数量、层次等等,所以,资金投入直接带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机制运转起来。
来源单一的高校投资机制,对于整体优化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配置,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近年来,一方面由于高校年年扩招带来了生均教育资源拥有量下降了,另一方面由于图书发行价格暴涨等因素,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网上信息查询、提供定题服务、提供导航服务等一系列措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办馆条件,这是高校图书馆自身作为相对独立的发展主体要生存、求发展所蒙发的活力。这种依靠自身造血功能来增强图书馆运转动力的做法,被一些高校图书馆作为改革方法而采用。
2.3 市场调节——制约
市场调节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强有力地制约着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机制的运行。
市场和文献资源建设有着直接而又紧密的耦合关系。近些年来,文献发行市场上图书价格飞涨等因素,严重影响着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随着电子出版物的大量涌现,文献发行的载体形式正在由单一的印刷型文献向多种载体形式并存的方向转变。这些特点强有力地制约着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配置的走向、层次和形态等。因此,主动研究图书发行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合理地预测文献发行市场的发展动态和需求,可以帮助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上把握全局,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进程既紧密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又与高校整体发展需要相适应。
市场机制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制约作用,往往通过竞争机制、效益机制、平衡机制等一系列功能来实现。
2.3.1 竞争机制
众多的书商、文献发行代理商对高校图书馆这一市场早已虎视眈眈,为争夺它经常会在价格和配套服务等方面想尽办法,从而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当前,一些高校馆在文献采购上建立了以招标为主的多元化采购体制[4]。除了采用了公开招标的方式外,还在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与地方图书馆之间建立统一的采购联盟。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图书采购上,把主动权抓地自己的手里,使有限的采购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了购书经费的使用效率,对于解决采购资金不足与文献发行市场价格暴涨的矛盾不失为成功之举。
2.3.2 效益机制
市场经济,讲究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效益。效益与竞争就像一对孪生姐妹,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利用市场竞争机制,高校图书馆优胜劣汰地选择出最优秀的文献供应商,以较少的资金投入生产更多的产品,文献资源配置得到最优化利用,还可以得到文献供应商一些附加的服务,例如在图书加工方面,免费获得加盖公章、贴磁条、贴胶带等优惠服务。所以,效益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竞争的试金石,有力地促进了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可持性发展。
2.3.3 平衡机制
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现象,不管是供不应求,还是供过于求,都会影响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质量。需求决定供给,需求永远都是硬道理,只有满足需求的供给才会有现实意义,才能实现真正的供需平衡。所以,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配置上要科学地运用平衡机制,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察馆藏文献资源的使用情况,看看馆藏文献资源是供过于剩还是供过于求;看看馆藏文献在种类、数量、载体、形式等方面是否覆盖所有学科;看看馆藏的层次、结构是否满足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需求;等等,并且依据这些资料来确定馆藏文献资源的配置。有些高校馆,在文献采购上建立了团队选书制度[4],由学科馆员、专家、教师、学生等文献需求方一起来选书,这种做法很值得借鉴。
2.4 社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促进
社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果把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置身于全社会信息资源建设的大背景中,那么,它就是全社会文献资源建设大系统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子系统和重要组成部份。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社会信息资源建设的水平。高校图书馆和社会信息资源建设只有建立起一种互信、互动和互补机制,才能真正提升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水平,进而达到全社会范围内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的目的。
全社会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科学发展观理念的重要体现[5]。早在1999年,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召集,全国120多家图书情报单位签署了《全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对全社会范围内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6]。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国家科技信息保障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系统为主体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5],这两大系统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完善,社会效益日益凸显。近几年来,建立图书馆联盟的呼声日益高涨,为此而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也日渐成熟。2008年年底,国家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吉林省人民政府在长春联合召开全国文化、教育、科技系统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基层经验交流会[7],充分肯定了吉林省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成果和经验,极大地鼓舞了各级各类图书馆参加全社会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的信心和决心。
高校图书馆要高瞻远瞩,站在促进全社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制高点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办馆优势,努力实现全社会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早在1998年,教育部就牵头组建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目前参与CALIS项目建设和获取CALIS服务的成员馆已经超过500家[8], 这种由“全国中心——地区中心——高校图书馆”共同组建的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共享服务系统,集整体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于一体,标志着我国高校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进入了多方面、多级别合作与共建的阶段。高校图书馆之间要加快合作步伐,通过统筹规划与合理布局,采用建立联机编目系统、联合采购与分工采购相结合、馆际互借等方法,重整各馆电子文献,加大网络化数字化资源的采购比例,扩大文献收藏覆盖面,逐步建立起学科门类齐全和完整的文献保障系统,进而达到全社会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
2.5 图书馆自主选择与发展——核心
高校图书馆的自主选择与发展机制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起着核心支撑作用。
我国高校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就构成主体来说,一般地是以校图书馆为中心,联合院系(所)资料室,形成两级或多级的文献资源体系;就构成内容来说,形成了包括纸质、磁质为主的实体馆藏和大量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虚拟馆藏在内的文献信息资源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赋予高校图书馆必要的权力和义务,使得图书馆在高校文献资源建设处于相对独立的位置。高校图书馆有权选择自己的办馆模式,有权根据学校整体发展和教学科研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馆藏发展规模,也有权选择外界资金输入通道,使经费来源和使用多渠道。选择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增强了图书馆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统筹安排,组织和协调全校的文献信息工作,制订出即兼顾高校各学科专业需求,又体现高校统一发展要求的文献资源建设方案,在实现全校文献信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的过程中起到核心支撑作用。在具体组织馆藏建设时,应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它载体文献,保持重要文献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确保馆藏的专业性、学术性、系统性的前提下,逐步建立起学科齐全、专业配套、结构合理、整体优化的文献资源体系。
同时,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运行机制中处于各种要素和各种关系的连结点,具有平衡和调节其运行机制的功能。高校图书馆能够正确领会政府法律监督和行政指导意图,制定出适合本校发展、本馆特色的文献资源建设规划;能够密切配合高校投资功能,有效整合高校各种投资,统筹安排各学科的文献采购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能够主动参与市场竞争,选择出最优秀的文献供应商,快速有效地配置各种馆藏文献资源;能够及时洞察社会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在共享全社会信息资源建设的成果的同时,积极参与并推进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辞海编委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2862.
[2]周奉年,等.中国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7-23.
[3]申素平.谈政府与高校的法律监督和行政指导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3,(8):12-13.
[4]崔红伟.从微观层次的经费利用效率优化到宏观层次的资源配置优化——论高校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利用中的优化策略[J].情报资料工作,2007,(1):71-73.
[5]叶杭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若干科学发展问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5):93-97.
[6]周淑云,陈能华.论建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1):1-3.
[7]李超.全国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系统领导莅临长春图书馆参观成果展[EB/OL].http:∥www.chnlib.com/Tsgdt/9891.html.
[8]陈建忠.CALIS与大学城的文献资源共享[J].图书馆学刊,2006,(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