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09-07-08郭均栋
郭均栋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方法,应用广泛而且非常有效,它的教学形式和国家培养现代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一致。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从事多年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育教学经验,就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大纲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的操作技能,这也是现代社会要求大家所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所谓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C C langclell 1826—1906)首创的。它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的教学过程,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将所有知识点糅合为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可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 进行案例教学法必须准确把握教材与案例的关系
案例教学不是不要教材,恰恰相反,而是必须遵循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依据,案例是为教材中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服务的。在课堂中引入案例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觉地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因此,教材与案例的关系是相辅相承、互为依托的,只有编写出了好的案例,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只有以教材为蓝本,才能准确地把握理论课的基本内容。
2 结合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精选和设置恰当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案例一定要精心选择。笔者认为在选择案例设计与选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案例必须贴近生活,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就要求老师要从实际生活中寻找设计案例,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理论知识来设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这样的案例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探索,使学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有认同感,从而能够进一步深入理解理论观点。这些案例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时, 借鉴该方法进行解决, 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举一反三、一通百通或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注意案例的难度要适中。案例难度应适应学生认知规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过早使用难度较大的案例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再次要案例要大小适中。 我们每次授课的时间有限, 设计案例时应把所讲内容分类,并形成不同的案例,这样更容易突出授课目标, 从而不容易偏离授课内容, 比较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就设计了“求职个人简历”教学案例。要求学生在“求职个人简历”中将自己的详细情况介绍清楚,要求图文并茂,这就要求学生用照相手机、数码相机或扫描仪等把自己的相片和各种荣誉证书变成图片文件,以便在上机实验中利用它们设计编辑出一个图文并茂、美观可读的个人简历。这个教学案例从准备到制作考察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锻炼他们更好地运用其他手段和软件与WORD 的配合使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
3 通过案例教学法来加强实践上机环节
计算机基础课教材中所举实例内容单一、知识点分散,学生只是为了操作而操作,比较教条、呆板,不贴近生活,因此不能满足学生实践上机环节的要求。因此我们对于计算机实践上机环节应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和当今社会生活实际写出配套的实验任务,使学生从每次上机实践中,都能有针对性的完成实验任务,并从中学会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践探索证明,案例教学法在传授知识及技能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这在计算机上机实验教学中更能体现其优点。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有助于促使教师的教育观点的转变, 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主体实践为主, 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