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中资源浪费问题分析
2009-07-08幺晓辉
幺晓辉
摘要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发展。在教育投入总量不足的情况下,高校教育资源配置还存在浪费现象。主要是缺乏有力的监督和政策不完善。为了优化高校资源配置,国家应给予科学的指导和监督,高校要重新整合教育资源,明确学校组织性质。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育资源资源浪费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尽管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但高校教育资源总量仍然不足。在资源总量不足的情况下,高校教育资源配置还存在浪费问题。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分为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配置。宏观层面的配置主要指高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微观层面的配置主要指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受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在高校教育资源不足的形势下,如何优化高校之间的资源配置,如何提高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是影响高校发展的关键。
1 高校教育资源投入不足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进入了大众化初期阶段。近十年间,尽管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有了很大增长。普通高校经费总投入从1999年的704.23亿元,达到了2007年的3634.19亿元,年均增长52%。但同时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也在迅速扩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从1998年的360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2004万人。由此可见,虽然高等教育经费的总投入有了迅速增长,但是相对于迅速扩张的办学规模,生均投入变化却不大。此外,在这十年间,高校的人均用人成本至少翻了一番。所以,如果把物价指数、用人成本等因素一起考虑,高等教育实际的生均投入是下降的。此外,据统计,目前社会捐赠、校办产业、社会服务用于补贴教育经费的部分仅占高校全部收入的1%。豍综合来看,高校的教育资源投入是不足的。
2 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浪费现象
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总量不足的情况下,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浪费,主要表现在:
2.1 规模偏小,人力资源利用率低
规模偏小既包括高校的办学规模偏小,也包括开设的专业规模偏小,这是从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宏观层面上分析的。首先,高校规模不均,普通高校校均规模从1993年的校均2381人,增加至2007年的校均8571人,豎高校在规模上取得很大发展。但是截止2007年普通高校校均不足2000人的高校仍有227所,按照最低标准专科院校校均规模2000人以上计算,近11.9%的高校规模偏小。其次,高校新增专业多,截止2007年5月,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布点33000多个,其中2003-2007年,我国新增设了11 455个本科专业,有些高校的新专业数量已超过“半壁江山”。豏各专业招生数量不多,各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不足,教师利用效率低。高校规模小,专业规模小,高校内部专业性强、方向性强的仪器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固定成本周转率低,造成固定资源的闲置浪费。
2.2 校舍和贵重仪器利用率低
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高校为了缓解教室、宿舍、实验室和图书馆等资源紧张问题,纷纷投重金进行校园设施建设,借用国家对教育的优惠政策,大肆征地扩建校园。2005年高校教学行政用房比2000年增加2.2倍,年均增长26.1%,2005年仪器设备比2000年增加2.3倍,年均增长27%。国家扩招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高校资源的利用率,但有些高校为了吸引学生,加大校园建设投资力度,新建教室、实验室、宿舍等设施,导致紧缺不足的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其次,由于高校规模扩大,各学院从各自专业和学科的发展考虑,争夺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导致有些资源相对过剩,学校各部门间资源无法共享。世界银行曾经对我国高校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利用率做过统计,在60%以下。另据国家教育部统计,全国高校仪器设备有20%以上处于闲置状态,价格昂贵的大型科研装备的利用率最高不过15%。一些资源重复设置造成资源浪费,利用率偏低。
2.3 固定设施设备频繁更换
目前高校经费存在经费不足和浪费并存的矛盾问题。尽管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的投入力度,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经费仍显不足。在高校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高校经费的使用仍存在浪费现象。一些高校领导大力投资政绩工程,重复建设校园,重复铺设校园路面,建设本校标志性建筑。某高校四年内,校园围墙翻盖了三次,校园主干道铺设了三次。高校办公室用品频繁更换,教室实验室办公楼频繁装修,实验室设备不断更新。学生宿舍凳子换新的,电话换新的。原本没必要更换的设备,频繁更换,这样不仅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国家资源的浪费。
3 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浪费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缺乏监督指导
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办学体制步入市场化。办学单位为追求办学效益,很难从国家的角度考虑教育资源的效益。有些高校以赢利为目的,只重视学生的数量,忽视学生质量的培养。只重视校园规模办学设施等外延式发展,忽视内涵式发展,造成高校内部资源配置比例不均。合并的高校重视形式的合并,忽视了图书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充分共享,导致高校资源利用率仍然不高。尽管国家有一些政策措施,指导高校如何办学,鼓励撤销合并一些规模较小、效益偏低的学校,限制办学质量不达标学校的招生数量等。但(下转第84页)(上接第61页)高校规模过小,教学质量不达标现象仍然存在。国家地方应及时给予高校发展规划指导建议,加大对不规范办学行为的监督力度。
3.2 “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指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总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高校办学单位虽属法人,但执行者是自然人。从经济人的假设出发,人都有谋求利益最大化的趋势。各高校为了获得更大的收入,尽力争取国家的拨款。高校管理者在高校内部进行资源配置时,虽然以高校利益公共利益为中心,但避免不了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当高校资源分配管理者在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协调不当时,往往造成资源浪费,资源配置不当。
3.3 利益寻租
寻租活动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目前高校办学体制尚不完善,经费使用监督不力的现状,为寻租活动创造了条件。比如,家具公司为了出售更多的家具,游说有关负责人,更换学校办公桌椅等。利益主体为了获取利益,通过游说,贿赂,找关系等方式,向高校销售过多产品,造成高校内部资源浪费。
4 对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性对策
4.1 给予科学的发展指导
在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高校为了自身的发展,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高校为了自身的发展,努力提高高校内部资源的利用率,优化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配置。但高校进行内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往往缺乏科学的指导,缺乏清晰的资源配置效率评价体系。国家应该根据统计数据,采用可计量方法,计算出不同类型高校的最优办学规模区间和不同专业的专业最优规模区间,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利用率评价指标体系,为各办学单位提供理论数据。高校可以参考不同类型高校的规模区间和不同专业的专业规模区间,调整高校的办学规模,调整高校内部专业结构。国家或地区也可以依据这些理论数据为指导进行高校教育资源配置,调整高校的整体布局,限制高校的发展规模。
4.2 重新整合教育资源
这里的教育资源整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层面国家或地区内高校之间教育资源的整合;二是微观层面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整合。从国家或地区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考虑,对于规模不经济的高校,要进行合并,或区域内建立大学城,实现地区教育资源的共享。在高校内部尤其是合并的高校,要精简行政机构,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合并的高校内部教育资源要重新配置,各单位和部门之间要有机融合,校舍、实验室、图书馆、仪器设备要最大程度的达到资源共享,教学科研方面要相互交流沟通。
4.3 明确学校组织性质
学校组织的经营活动具有自利性质,都有追求高校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倾向。但学校与企业不同,企业生产的是产品,且生产周期短。学校是培养人的主要单位,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知识生产是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的经营目的是非盈利性的,学校资源配置方式要受教育规律的制约。高校在配置教育资源时,首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在保障教育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追求办学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