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历史及现状
2009-07-06谢春华廖元新李军红
谢春华 廖元新 李军红
摘要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体现了高校创新能力,更是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创新教育程度。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整个高等教育的关键,而研究生本身所具有的综合素质是研究生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研究生 综合素质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发展的要求。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具有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创新能力培养是培养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研究生所具有的综合素质是研究生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是高校有效开展研究生创新能力教育的基础。
1 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1.1 研究生的知识结构
知识是能力形成的首要条件,而研究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衡量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看其知识容量的大小,更要看其知识结构是否合理。良好的知识结构应该是:第一级是基础知识,它为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学习作准备,是大学以前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二级是专业知识,这是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内容,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发展专业和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前提;第三级是相关学科知识,对这类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更好地从事本专业的学习与研究。第四级是方法知识,研究者掌握规范的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方法知识有利于研究者更好地阐明观点以及表达学术思想。
1.2 研究生的能力结构
研究生的能力大致归为三类: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认知能力包括接受知识能力和自学能力,它是形成知识结构、提高各种能力的前提。实践能力包括提出问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决策、组织协调以提高自身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创新能力是研究生能力结构的最高层次,表现为知识集成能力与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其它能力基础上的。
1.3 研究生的品格
研究生品格培养是高校道德教育的核心,研究生应具备:热爱祖国,有远大的抱负与志向,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实事求是,拥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开创进取;严格自律、不畏挫折,坚忍不拔;善于与人交流与合作、诚实守信;谦虚、自信、善于学习等品格,只有具备这些品格,才能更好地开展学习,从事科学研究,从而为社会服务。
2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前人的创造成果上做出新发现,提出新观点,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是一种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由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三个要素组成的综合能力。创新品质是指在社会实践中养成的固定而独特的创造个性特征,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首要主观条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方向与动力,在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个体的一种综合思维能力。创新技能是指主体实现创新思维的具体操作技术和能力,它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在创新品质的引导与驱动下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能力。
3 从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上培养其创新能力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研究生在掌握了广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对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对跨学科与交叉学科的涉略,有利于研究生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对本专业问题的研究,丰富知识储备,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只有形成了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并能有所创新。
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专业领域前沿知识及发展动态,提高接受知识的能力;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与研究,提高自学能力;在学术问题上全面地分析问题、综合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术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用精准而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与写作,提高口头表达及文字表达能力;在项目或课题研究中,充分发挥个人决策、组织、协调能力,合理分配人力关系,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在接受新知识过程中将知识内化为经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知识集成能力;激发研究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意志,只有全面提高研究生的诸方面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其创新能力。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品格。培养教育研究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开拓创新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实事求、谦虚、自信、真诚、乐于与人沟通与合作的品格以及善于学习与思考、严谨的治学态度,只有具备了这些品格,才能更好地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邱志平,刘燕玲.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
[2]顾明远.试论21世纪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
[3] 张乐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石油教育,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