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2009-07-06赵海华

科教导刊 2009年16期
关键词:金融专业高职学校双师型

赵海华

摘要“双师型”教师对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金融专业作为应用性学科尤其需要“双师型”教师。目前由于金融业与教育业的巨大行业收入差距、金融业与高职院校不同的薪酬激励机制以及金融业的特殊性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局面。本文认为应该根据金融专业的特点,从改革高职院校薪酬激励机制、改革人才引进方式、鼓励在职教师校外兼职以及充分利用模拟仿真软件等方面着手,加快金融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职学校 金融专业 “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定义,职教界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双证”说,这种观点认为同时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2)“双素质”说,认为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为“双师型”教师。(3)“双职称”说,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为“双师型”教师。(4)“双来源”说,该种观点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师资队伍中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及职教师资培养院校的教师,又有来自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上对 “双师型”教师的看法尽管各有不同,但从对教师队伍的要求来说,却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双师型”教师要既能够传授理论知识,又能够在技能上引导学生从事具体的专业实践活动。各种观点的不同之处在于:前三种观点认为这一要求是针对教师个体而言的,第四种观点认为这一要求是针对教师群体而言的。综合来看,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兼备的教师个体或者群体。

“双师型”教师是决定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高职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中的普通高校,高职教育是要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的专门人才,是培养工作在第一线的技术骨干。这一特殊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教育的教师既熟悉专业理论,又具有在一线工作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实用化,将实践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掌握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金融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双师型”教师尤为重要。首先,高职教育中的金融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操作与管理、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应用性、实践性高级专门人才。要完成这一培养目标,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熟悉金融业务操作,即具备“双师”素质。其次,从金融专业本身的发展来看,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金融创新浪潮风起云涌,新的金融理论、金融工具、金融业务层出不穷。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快速发展,不断对一线工作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只有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够及时跟踪理论和实务的发展,将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岗位要求。

1 制约金融专业“双师型”师资培养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双师型”师资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人才引进,二是高职院校已有教师培训转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金融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这两个方面都面临着极为艰难的局面。具体来说,目前制约金融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金融业与教育业的巨大行业收入差距

高职院校人才引进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具有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二是金融行业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应届毕业生通常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专业理论水平很高,但这类人才多数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缺少相关工作经验,不符合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人才要求。在一线工作过、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金融从业人员,不仅在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工作经验相结合,还能够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缩短教学和实践的距离,更好地指导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因此这类人才属于名副其实的“双师型”人才,同时这部分人才的引进也有利于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为学校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但是现实中由于行业收入的巨大差距,这部分人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望而不可求。

众所周知,金融行业在我国属于高收入行业。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与此同时,教育行业的收入却仅仅略高于各行业的平均水平,如2006年,教育系统年平均劳动报酬达到2.09万元,略微超过全国从业人员2.08万元的当年平均劳动报酬。由此可见,两个行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人均收入差距。以有详细统计数据的重庆市为例,2007年金融业人均收入为48120元,教育业人均收入为23508元,为金融业的48.85%;2008年金融业的人均收入为57570元,教育业为27723元,为金融业人均收入的48.16%。无论是从全国还是某个地区来看,教育业人均收入都不及金融业的一半。在人才市场上,与金融业的高收入相比,教育行业很难具有人才竞争优势,因而高职院校很难从金融行业吸引到亟需的“双师型”人才。

1.2金融业与高职院校不同的薪酬激励机制

从薪酬激励机制来看,高职院校不但难以从金融行业吸引到“双师型”人才,而且常常面临着“双师型”人才大量流出的局面。金融企业作为公司制企业,主要按照岗位的重要性和技能要求来确定薪酬水平。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的人才,通常处于重要的管理或技术岗位,往往获得比人均工资更高的薪酬。而高职院校教师的收入主要与职称挂钩,职称评定以学历、论文数量、著作等作为硬指标进行考核。金融从业人员中理论与实践兼备,符合“双师型”要求的人才,其能力重点主要在于实践经验、实用技能以及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在职称评定中,这部分人才常常因论文、著作等弱项难以获得中高级职称,因而在高职院校中只能获得低于人均收入水平的薪酬。因此这部分人才即使被高职院校暂时引进来,也往往很快再次流失。

另一方面,目前高职院校中已有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在金融企业里往往能够独当一面,是金融企业亟需的学者型人才。在金融企业高收入的激励下,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纷纷跳槽,大量流出。

1.3金融业的特殊性质

金融业本身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这些性质使得在职教师培训转型为“双师型”教师非常困难。首先金融业属于服务行业。服务业的特殊之处在于服务的质量体现在服务的整个过程中,事先和事后很难对服务过程进行预测和弥补。服务一旦出现瑕疵不仅给企业形象带来损失,而且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业务发展。因此金融从业人员通常经过严格培训之后才能上岗工作。其次,金融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金融风险贯穿到日常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一旦判断或者操作不慎,就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倒闭,因此从业人员必须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和拥有一定的操作权限才能上岗工作。以上两点使得顶岗工作、挂职锻炼等形式的师资培训往往很难在金融企业里开展。最后,金融业具有信息密集性的特点。金融企业通常掌握客户大量的业务信息甚至部分商业机密,这些信息一旦泄露,有可能给客户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使得金融企业在与高职院校合作时,通常都十分谨慎,浅尝辄止。双方的合作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很难深入到实质业务层面。

由于金融业的上述特点,企业往往只愿意提供见习、访问、讲座等形式的合作,挂职锻炼、顶岗工作、产学研结合等合作形式非常少见。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教师就很难深入参与到金融业日常经营运作当中,当然也就很难提高实务技能、获得工作经验。

2 加快金融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金融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比一般专业更为困难的局面。作为应用性学科,高职金融专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又特别需要“双师型”教师。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从金融专业的特点出发,着力采取以下措施。

2.1改革高职院校薪酬激励机制,适当提高“双师型”教师收入水平

高职院校应摈弃现有的以职称为中心的薪酬激励机制,建立以“双师型”教师为中心的薪酬体系。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以将现有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三大类,依次为“理论型”、“应用型”、“双师型”,并对不同类型的教师赋予不同的收入分配系数。由于“双师型”教师属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水平或造诣的群体,承担着较其他两类教师更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应该赋予最高的收入系数。

在改革现有薪酬体系的同时,还应当尊重市场规律,参照“双师型”人才的市场价值,适当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薪酬水平。这一方面有利于吸引金融业的“双师型”人才加盟高职院校,同时也有利于稳定高职院校已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2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引进人才,鼓励在职教师从事本专业兼职活动

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改革现有薪酬激励机制,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非一朝一夕之功。短期来看,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灵活引进人才、鼓励在职教师从事本专业兼职活动等措施,逐步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鉴于目前金融业与教育业的巨大收入差距,对于金融从业人员中符合“双师型”要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可以灵活采取顾问、客座教授、兼职教师等形式进行人才引进。如高职院校可以聘请高层管理人员作为顾问或客座教授,定期来学校做讲座、与教师互动交流;也可以从金融企业一线聘请管理或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教授实务性课程,充实现有教师队伍。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该允许并鼓励在职教师到金融企业从事兼职活动。一方面,允许在职教师到金融业兼职,有利于挽留部分即将流失的“双师型”教师,稳定教师队伍。更重要的是,在职教师在金融业从事兼职活动,可以直接参与金融业务,及时了解业务现状和发展趋势,获得必要的实践经验和业务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尽量为在职教师从事本专业兼职活动提供便利,如给予一定工作量减免,必要情况下甚至可以给予少量补贴或资助。

2.3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促进在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质,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存在困难,但是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其他途径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如选送教师到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接受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的培训。定期聘请金融实务部门的专业人士给教师举办讲座,强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另外,目前金融专业的模拟实习、模拟软件开发已经成熟,基本能够达到仿真程度,如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保险模拟交易软件,股票、期货、外汇等金融市场实时行情传送和模拟交易等。高职院校应该重视这方面的经费投入,积极购买专业软件,为在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提供有利条件。

目前关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文献已经很多,但由于金融专业相对其他专业具有特殊性,因此现有的一般性研究结论对金融专业来说并不完全适用。本文结合金融专业的特点,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杜明汉.财经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初探.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4).

[2] 易兰华.高职“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3] 易兰华.高职“双师素质”教师的素质特征及管理激励研究.成人教育,2009(2).

猜你喜欢

金融专业高职学校双师型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职校数学课堂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
新常态下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案例分析法在金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现代高职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和改革方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