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统计学原理》教学的初步探讨

2009-07-06陈晓夏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统计学中职创新

【摘要】根据中职生的素质以及职业教育的要求,本文认为在统计学教学中应改变过去的教育模式,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概念的理解,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完善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统计学;教学模式;创新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认识事物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规模越来越大,我国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已经到来,“一切用数据说话”是经济管理的信条,无论是经济决策、生产控制或是经济评价,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持。数据怎么来,统计是途径。统计无论是大到全社会、各个国家,还是小到企业、个人,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政治、文化等其他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统计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因此,《统计学原理》是一门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人就该门课程的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统计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学生谈到在学习时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有的学生说在听课中常常走神,还有的同学说一看到书就想瞌睡,有的同学干脆就说很讨厌学习。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可能就是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再是枯燥的事情,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有句话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说得也正是这个道理。

人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兴趣也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学生学习行动的兴趣和满足感受两方面因素支配,一是因学得好而受到称赞、奖励,获得荣誉,这是外在因素。因此本人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出色,作业准确、整洁、考试成绩有进步,就会给予一定程度的夸奖、赞许,于是这个学生就体验到快感。如果能够经常地、持续地做到这一点,学生对学习就有兴趣了,同时对老师也抱有好感。所以,在学生学习时,只要有机会,就应表示赏识其成功或努力,使学生获得愉快的经验,并且应该反复地使学生得到。二是通过学习,获得某种启迪和灵感,受到教益,思想开了窍,或学会某种技能,有了真本领,从而有了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满足感,这是内在因素。在这方面可通过大量通俗易懂的实例,说明统计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统计在将来对他们是有帮助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突出重点、因材施教,使他们真正感觉学到了一些有用的知识而产生满足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概念的理解,夯实理论基础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统计学所涉及的名词概念多,不同情况所涉及的计算方法也很多,如相对指标有6种;平均指标有静态和动态之分,其中静态平均指标有若干种算法,而动态的平均数又分为时期的和时点的两种,它们针对不同的情况也有若干种不同的算法。学生对这些种类繁多的概念与方法的学习总是感到分不清、很混乱。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基础不扎实,基本概念理解不够充分。如本门课程一开始所讲的6个基本概念,即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变异与变量,这些概念非常重要,是专业术语,它们贯穿了整门课程内容的始终,如果不能正确掌握与区分它们,往后的学习将会很混乱与惘然。

在如何夯实这些基础理论方面,除了学生应加强练习增强认识外,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注重概念的讲解,应由浅入深,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大量感性的、身边的实例,层次分明地讲清、讲透,使这些知识能在学生的脑海里对号入座。同时在教法上应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

三、努力与现代化工具相结合,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这个趋势说明: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可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

在教学内容上,可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比如传统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统计图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在这方面可安排学生上机操作,通过学生对数据的输入,展示出不同的统计图,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与产生成就感;再比如数据整理中的合计与平均数的计算也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

统计教学与计算机的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

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它源于实践、指导实践。而实践能力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传授和操作技能培养两个部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类型人才的客观需要,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可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本人在讲完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后,就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即在一个班的学生中分成若干组,然后以组为单位,要求学生进行组内的社会调查,自行设计调查表,设计调查项目,然后要求整理成指标,最后让每一组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简单地分析说明。事实证明,经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也加深了学生对所知识的印象与理解,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五、完善考核方式,合理评定学生成绩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核,过去主要沿用期末考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它不利于素质教育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统计学原理》学习的考核模式应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期中与期末考试外,还应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等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应该是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作业或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来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娄庆松主编.统计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2]王维鸿.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M].中国水利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陈晓夏,广西交通运输学校,职称:讲师.

猜你喜欢

统计学中职创新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分析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