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仁学思想及其行政管理价值

2009-07-05安晓玲

法制与社会 2009年3期
关键词:为政者和为贵之德

安晓玲

摘要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和伟大的思想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无庸置疑的。本文简要的分析了孔子仁学思想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行政管理价值。

关键词仁学思想行政管理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280-01

一、“仁”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有几重含义,历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刘宗贤、谢祥皓两位学者把“仁”的内涵分为四个层次:亲亲之爱;仁者爱人;个人品性和理想境界,这四层涵义是层层递进的。亲亲之爱是“仁”的内涵的核心。

二、“仁”学中所包含的行政思想

(一)“仁者爱人”的仁道行政思想,强调维护人的尊严

孔子所说的“仁”,中心内容就是“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则是其基本的表现方式。“爱人”就是要将众人作为爱的对象,并不限于亲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爱人”首先要重视人的尊严,孔子倡导孝悌就是为了倡导恭敬,不敬,不恭,不孝,不悌的人不会成为充满仁爱精神的人,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中,体现仁爱精神的核心是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

(二)“为政以德”的行政思想,主张家国同构的管理方式

孔子讲为政,其根本的特点就是讲德政,德政思想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为政者之德,其次是平民之德,最后形成以家庭为基本伦理单位的社会之德。

为政者之德。孔子认为为政者的道德修养就是要把道德实践直接落实到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去治理国家,造福民众。

平民之德。孔子提出的民德修养对于德治,目的是为了制造本分的顺民。

齐景公问政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孔子通过宣扬家政合一、忠孝合一,使家庭成为德治社会的基本细胞,使“孝悌”的使用范围从家庭扩大到社会,实现了家庭伦理在政治领域的泛化,齐家之道是伦理,齐国之道是政治,齐家与治国的结合便形成伦理的政治化和政治的伦理化,实现齐家与治国相统一,从而推动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三)“选贤任能”的行政思想,突出“为政在人”

孔子认为,要达到政通人和,民心所归,就一定要把那些正直的仁人贤者选拔上来,并反复申明“为政在人”、“政在选臣”(《史记·孔子世家》)因此,当他的学生仲弓就如何从政求教于孔子时,他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论语·子路》)1.在人才识别方法上,主张“听其言而观其行”。2.在人才的选拔原则上,主张“举贤才”。3.选贤是从政者的重要职能,“举才为智”。

(四)“正人先正己”的行政思想,提出对为政者进行约束

孔子的政道的真正意义在于正己,特别是约束统治者,强调以身作则。在孔子看来,权力者道德意识的提高不仅会促进当权者的自律品质的形成,亦对其权力的运行是否符合以“仁”为核心的权力道德起到一种自我评价的作用。豍为此,孔子对当权者的权力道德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权力者应“修己”,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五)“和为贵”的行政思想,反映出社会和谐的方法

孔子的思想,还注意到人们对公平和谐的思想社会的追求,提出了“和为贵”的协调社会矛盾的措施。它在回应时代冲突中,做出了新的创造,对行政管理方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和”是对日常事物、日常生活、社会政治等对待冲突多样性统一的认识和把握。“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治理国家,处理大小事,都要以和为贵。豎“和”是孔子对事物运动发展规律的认识。物质世界,社会和人自身都在“和”中产生,发展,运动,变化。为政,也不例外。

三、“仁”学中所包含的行政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仁者爱人”和“为政以德”的思想,转化到政治实践中,对行政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政府管理的基本问题是政府与社会关系问题,其中,尤以政府和民众的关系最为根本,“仁政”作为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和基本精神,对我国封建统治集团起到一定的警戒和制约作用。“为政以德”旨在告诫统治阶级要从“敛从其薄”,减轻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在使民役众的同时,更应努力做到养民、爱民、利民、安民,否则,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为官重德、为政以德就意味着行政管理者要摆正一己之利与民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位置,做到以民为本,以造福于民为己任。豏另外,强调尊重人的尊严,这对于现代行政管理来说,是尊重人格,尊重人的意志的表现,行政管理工作的好坏,与作为行政管理主体的公务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关,只有充分尊重人的独立的人格,才能充分调动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行政目标,提高行政效率。

(二)“和为贵”思想,可为行政管理创建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提出有益的借鉴

“和为贵”思想,强调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呈现复杂的状态,对各种矛盾的处理手段,如果用“同”去强求矛盾同一,否认差异性的存在,就会乱斗一气;如果用“和”的方法加以处理,协调各种矛盾,把矛盾限制在质量互变的“度”的范围内,就会使矛盾发展到破坏统一体,影响社会安定的程度。豐在当今竞争的时代,弘扬和睦共处,克服片面的斗争非常必要,孔子的和谐思想不仅是协和万邦、民族共存、文化交流的指导原则,而且也是“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智慧。

(三)“正人先正己”的思想,给人们对为政者进行约束提供了启示作用

孔子主张抑制权力者的行为,蕴涵着一定的文化价值。“吏道正则民淳”,古今皆然。这是因为权力阶层虽是社会成员中的为数极少的一部分,但由于他们手中掌握政治稀有资源——权力而身居显位,其行为举止不仅为社会所关注,亦对社会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豑正如朱熹所言:“上行下效,捷于影响”,就是说,权力阶层的风气对民风的影响,比影之随行,响之随声还迅速。因此,治国重在治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一妇孺皆知的道德至理,千百年来警示着为政者洁身自好,廉政勤政。今天,我们的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更应将这一优良道德传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发扬广大,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民起到一个良好的道德表率作用。

猜你喜欢

为政者和为贵之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政德建设的特点及现代启示
修之于身:为政者的成功基石
——老子论官德修养
伦理生活与形上超越
——亚里士多德arete概念的多重涵义及其内在张力
和为贵
人生“十不得”
好好先生
常修“四为”之德
礼之用,和为贵
浅析《孔子家语》中孔子的为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