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学若干问题探析
2009-07-03陈括
陈 括
[摘 要] 针对没有管理实践的教学对象,管理学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提示教授对象的角色转换;在强调重点难点的同时,一定要强调教学是对体系的把握;对必须掌握的重点问题,增强模拟训练,促进知识向操作能力的转化。
[关键词] 管理学;角色转换;系统掌握;模拟训练
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来自于实践,同时要为实践服务。所以教学必须以帮助学生把握管理体系,掌握管理规律,提高管理技能为目的。教学面对已有阅历的管理者,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使他们马上会心领神会,能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但面对没有社会阅历的大学生,就显得格外困难。本文就大学管理学教学中如何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管理学的理解,应用能力的提高进行探析,以与同仁交流。
一、明确教学对象 实现三个转变
大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学习目标基本上以升学为目的。多数学生习惯于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导致不求甚解,记住了事。而大学教育目的是掌握专业知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必须有针对性的要求学生转变角色,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针对性更强,适应教学目标。因此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实现三个转变。
首先,要求学生角色转变。从学生角色转变为管理者的角色来学习,改变过去的为分数而学,为教师和家长而学的思维惯性。把自己作为管理者来学习。通过角色转换实现学生立足于应用而学。使学生学会站在管理者角色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进入角色后学习目标明确,心理感受自然也发生变化,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实践证明学生进入管理者角色后,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其次,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成为自我“企业”的经营者。要求学生用职业生涯管理方法把自己当成一个“企业”来管理。管理的本质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对组织与对个人的管理有相通之处,都要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求学生在学习管理学中运用管理原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管理。以管理自己为出发点,从而认识到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教师在授课中,也便于通过对职业生涯的管理,延伸到对组织管理。这样教授可以更加务实。
最后,要求学生从被动听讲向主动参与转变。管理学的应用性要求学生通过参与及体验,来感受其中的精髓,从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课堂讨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就必须占一定的课时。因此这不仅要求学生实现角色转变,而且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必须相应地转变。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大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也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揭示教材体系 全面掌握知识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体系是学生介入学习的前提,同时也是系统巩固知识的需要。我们发现一些已经毕业后到企业应聘的学生竟然说不出来管理学基本内容。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问题之一是学生对管理学缺少系统掌握。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注意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同时还特别重视了对管理学的系统性掌握。我们借助课件制作框图,揭示管理者是管理主体,管理主体必须具备道德与社会责任,获取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具有全球化管理的观念,同时必须具备管理技能。由这样的管理主体履行管理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作用于管理对象(人力原材料、资本、土地、设备、顾客、信息等,其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以实现管理目标。这样以来学生从系统上把握了教材体系,使他们从逻辑的深度掌握学科内部的关系,揭示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课件框图的教学方法,可以形象把教材系统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就会对管理学的基本体系记忆深刻,对管理的内涵把握得更好。我们认为,系统把握学科体系与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相结合是教学的重要方法。
三、通过模拟训练 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教学的模拟训练,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亲身体验所学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模拟,熟练地把所学规律转变为操作能力非常重要。我们知道,一些路人皆知的规律,但在实际做事中,仍然会违背这些熟知的规律,犯一些低级错误。究其原因,就是当人们理解规律后,不亲自实践,对规律的认知只表现在概念阶段。由于缺少与行为的接轨过程,一旦付诸实践仍然会违背规律。管理学是应用性学科。不实际训练,学生只有书本理论的记忆,教学效果就不会好。就象学汽车一样,只学习操作理论,绝对不能开车上路。尽管管理学本身就是规律体系,需要学生全面掌握。但由于课时的限制,要求学生掌握核心规律是最为必要的。为让学生把最重要的知识并转化为能力,我们有计划地将管理中的决策与计划对学生进行了模拟训练。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决策,而决策的实质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作为决策的过程,是管理者必须掌握的最基本规律。这一过程是:诊断问题(识别机会);明确目标;拟订方案;筛选方案;执行方案;评估效果。整个过程就是强制性的程序,任何一个步骤也不能少,而且必须按次序进行,每一步骤都必须高质量地做好。在现实管理的决策中,很多管理者就是因为决策违背了这一程序导致管理失败。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5000元投资决策模拟训练。尽管学生已经从形式理解了这一过程,但我们要求学生象学习书法描红一样,严格按照上述六个步骤,机械地套下来。学生对模拟看似简单,但模拟中往往出现第一步信息获取不够的错误,这样必然导致决策的失误;在制订方案步骤中按要求必须有两个以上的方案并说明各方案的优劣,以备选择方案时进行比较。但仍有不少同学仅仅拟定单一方案,而且认为自己的方案唯一正确,对之爱不释手。通过教师与正确的方法对照及引导,学生互评和讨论,同学们认识到,很容易掌握的管理规律,在模拟训练中竟然会出现错误,从而加强了决策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要求进行观念。接着我们举一反三,提出你的家庭决策、个人决策和企业家经营失败的原因,多数是违背决策的规律,常常是单一方决策带来失败的结果。事后我们检测,学生通过模拟训练对决策重要性的认识大大提高,同时对决策要提高质量,就必须严格按照决策程序进行,特别是要以获取信息为基础,拟定多个方案,进行比较优劣才能选择出满意方案。
计划是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它是决策通向执行的桥梁。计划中必须具备“5W1H”的内容,即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Why为什么做?原因;Who谁去做?人员;Where何地做?地点;When何时做?时间;How怎样做?方式、手段。我们让学生做一个模拟计划,结果发现,几乎所有同学的计划中对“原因”及“手段”写得模糊不清。教师通过点评,讲述了计划的“原因”是决定计划执行的动力;方式、手段决定了计划执行时措施与方法。很多人以往制订计划之所以不能落实,正因为这两部分不清造成的。学生对照自己以前的计划同样存在类似问题,感悟颇深,从而全面掌握了制订计划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