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2009-07-03徐丽俊
徐丽俊
[摘 要] 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主要有四项内容:生命意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伦理意识—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和谐意识—学会交往,和谐共处;责任意识—积极服务,回报社会。
[关键词] 大学生;生命教育;生命;伦理;和谐;责任
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新形势下,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方针,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捍卫生命尊严,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价值。为了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了解现代大学生思想动态,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生价值观调查课题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杭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状况进行了调查,认为当前要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伦理意识、和谐意识和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一、生命意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生命意识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大学生对生命意识的认识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培养生命意识,珍爱生命是古之君子的必备素质之一。古希腊著名学者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最早明确地主张要重视人的生命,要关切人的生命,他是倡导人的“生命和谐”的哲学家。他主张在人世间,惟有生命最可贵,而且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尊贵的,也都是神圣的。
生命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起点。生命意识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完整的生命观,形成对生命的热爱、珍惜、尊重、敬畏、欣赏,并能主动维护生命的权利。
1、珍惜生命之存在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只有生命存在,才能有发展。在问卷调查中,被问及对生命的理解时选择“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的比例占了63.94%,选择“人应该为自己而活”占了22.02%,选择“生命的意义在于获得他人的承认”的占14.04%。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生命存在的意义认识不是很深刻。生命给我们提供了种种机会,让我们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去感受爱与恨,去体验幸福。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属于自我的,也是属于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因此那种对生命轻言放弃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2、欣赏生命之美好
在历经疾病、战争、灾难等之后,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活着真好!活着真美!然而,“郁闷”却成了当代大学生情绪的口头禅,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在生活中出现情绪时,“郁闷”在第一位(25.96%),并有焦虑症状(11.55%)。因此,我们要教育大学生用一双发现生命之美的眼睛来欣赏生命,用一颗感受生命之美的心灵来感悟生命。学校要塑造大学生感受生命的心理机制:置身于大自然中,面对小桥流水、花香鸟语、蓝天白云,能感受自然之美;站在达•芬奇的《蒙娜莉莎》、罗丹的《思想者》面前,聆听着贝多芬的交响乐、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能欣赏到艺术之美;从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从袁隆平的奋斗经历,能感受到科学之美;从徐虎、李素丽、孔繁森、任长霞等先进人物以及许多平凡普通人身上能感受到人性之美。生命充满了美好,充满了诗意,只要你懂得珍惜,懂得欣赏,过诗意的生活完全可能。
3、尊重生命之个性
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不是抽象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其不同的天赋、兴趣、气质和冲动等,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教育要时刻让大学生明白:“我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替代我!无论我身上有多少缺点和不足,我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个性成长的过程,是生命表现创造性、生动性的过程。培养个性的过程,也是一个激发生命的过程。生命是鲜活的,对个性的压抑和束缚,就是窒息生命、压抑生命。
二、伦理意识: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现代教育中,人性的教化和知识学习走向了二元分裂。以往那种知识学习和人格培育融为一体的教育不复存在,指向外部世界、指向客体化知识学习的教育成为当代教育主流。”在大学生阶段,一旦目标设定结构产生偏差,在大学生中就容易产生学业增长与道德促进的脱节。正如怀特(White)所言:“由此可以看出,一个接受‘自由教育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的人。他对道德的兴趣可能只停留在理论上。”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以道德教育由于道德影响为主业的人所产生的道德缺席或道德的缺位,不能不说是与人性的教化知识和知识学习走向二元分裂有关。大学生作为具有道德集力量的人群,其在伦理维度上所体现出来的成长与发展的要求就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人在大学生培养目标的设定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学会尊重
本学者池田大作指出:“生命是尊严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它。”尊重别人是做人最为基本的要求。尊重具有相互性质,在相互了解的情况下,一个人要获得别人的尊重,他首先必须要学会尊重别人。人没有等级贵贱之分,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不论是学者,还是文盲;不论是官员,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是人,就应该获得一定的尊重。
2、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格,是一种美德,也是大学生必备的优秀品质之一。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胸怀。”伏尔泰告诉世人:“宽容精神,来源于承认一切人都是不完善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有宽广的胸怀,宽厚的慈爱之心,以宽容的心包容一切。大学生不对老师泄愤,不对同学私下议论,不对琐事斤斤计较。
3、学会关心
学会关心是当代大学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自己。1989年,“关于21世纪教育的国际研讨会”召开,该组织提出了“学会关心”的口号,号召青少年“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生态利益”,“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人”、“关心其它物种”等,21世纪的教育就是“学会关心”的教育。理解与同情是学会关心的基础,在当前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容易造成一个人良心与同情心的泯灭。所以,要使大学生教育能够实现学会关心的目标,就必须要召回人们在孩童时代就已经产生的善意与同情心。为了避免善意与同情心被怀有不良动机的人所利用,就要求人们必须学会理解,即学会正确地判断身边所存在的事物,对于那些需要关心且应当关心的人群,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尤其是那些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学会关心,就必须抛弃“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狭隘观念,培养五湖四海皆兄弟的集体主义思想。
三、和谐意识:学会交往,和谐共处
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之一。大学的生命教育就是创造一种广泛的和谐,即让学生与自身生命和谐、与周围环境和谐、与大自然万物和谐。戈登(Gordon)先生在《学习的革命》中曾说,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达到以上三个和谐,从而使受教育者在处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大基本关系中,能相互适应、相互包容,感到美好与惬意。
1、人与自我的和谐
一个和谐的个体生命,总是身心健康的统一体。大学生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学业(28.69%)、情感(28.63%)、就业(18.81%)、人际关系(7.82%)经济(7.47%)。适当的压力能促进学生学习,从而变成一种动力,但过于沉重的压力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容易形成郁闷、压抑、烦躁等不良心理,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大学生情绪飘忽不定,喜怒无常,甚至为了一点小事就与别人大吵大闹,大打出手,为了一点点小事整天闷闷不乐,耿耿于怀,个体生命显得极不和谐。美国学者马斯洛(Maslow)提出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其中之一就是:能适度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所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传授或提供各种调适情绪、缓解压力的方法和技巧,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的重要途径。
2、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都是人类生命的一分子,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点。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真诚、理解、和睦地相处,构建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谐合作、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生命教育必须开展人际交往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人下人,更不是人外人。生命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人中人,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掌握人际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平等原则、诚信原则与宽容原则,学会理解、尊重与关爱,还要掌握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和艺术,以便在社交场合能如鱼得水。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关怀精神,学会接纳他人、欣赏他人,与社会共融共存。
3、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然也具有生命意义,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鲁索(Russo)针对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和环境破坏现象,曾提出“归返自然”的口号。这个口号其中一个深刻的涵义就是要求人们回归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以大自然的美丽来批判人类社会的偏颇和人性的丑陋。鲁索认为人与自然界本来就是一体的,不能分开,因为人类生命的源泉就在这里。过去,我们提出要战胜自然,要征服自然,悲剧也就由此产生。这其实是把人与自然界截然对立起来,以“立法者”自居,以“主宰者”自居,那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的生存意义丧失,精神家园失落。因此,生命教育应让青年大学生学会关爱自然,保护自然,象对待自己一样善待自然。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生态环境建设认识非常清醒,74.64%的被调查者选择“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经济建设”。这有关爱环境,自然才会给我们很好的回报,才会给我们的生存提供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否则,自然就会给我们恶报,那就是山不再青,水不再绿,天不再蓝,花不再艳,理想的未来不再有。
四、责任意识:积极服务,回报社会
人是生活在组织中,这就决定了人必须要对他人负责,在大学中开展责任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国际道德教育的潮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指出: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趋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不同的责任。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责任教育,如美国学校德育目标和内容规定之一是:注重“责任公民”的教育。
1、学会负责
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培养人的道德责任感的过程,责任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人必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一方面,大学生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要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负责,学会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珍惜生命,正视自我,以诚待人,严以律己,这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健全人格,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大学生有责任用爱心回报社会,当这种责任延伸开来,就成为一种惠及社会的强大力量。大学生要按照社会的道德准则及个体责任的平衡机制,自觉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振兴贡献力量。
2、学会诚信
诚信对于身处社会边缘状态的大学生十分重要。它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完善的健康人格的必然内容,是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必要途径,是走向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必然过程,也有助于对社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把自己真正融入到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去。加强诚信教育,就要引导大学生在学习时诚信考试,拒绝抄袭,杜绝舞弊;在求职过程中拒绝随意毁约、捏造“辉煌历史”的现象;毕业以后及时偿还银行的助学贷款,不恶意拖欠银行贷款。
3、学会感恩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感恩是大学生生命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感恩教育是一种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对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体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信誉度都具有重要意义。感恩父母,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感恩老师,是他们传授我们以知识;感恩学校,给了我们学习、求知的良好环境;感恩朋友,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大学生只有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对家庭、他人和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鲁洁.边缘化、外在化与知识化——道德教育的现代综合症[J].教育研究,2005,(12).
[2] 怀特.再论教育目的[M].李永红,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3] 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 戴曦.大学生生命教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