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原则
2009-07-02刘太鹏白艳秋任平
刘太鹏 白艳秋 任 平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和关健。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应遵从以下原则:服务生产,促进增收,提高农民生活的原则;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保证实效的原则;内容全面、结构合理的原则;宏观建设与微观建设相结合,国家和地方共同努力的原则;试点建设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投入充足有力原则。要高度重视,共同努力,使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早日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9.2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048-0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是前提。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就不会有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那么,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呢?
要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应当遵从以下原则:
1.服务生产,促进增收,提高农民生活的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性举措,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也必须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去发挥功效,以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人民生活为根本出发点。要时刻紧密围绕这个主题和中心。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脱离促进生产、提高生活就偏离了重心。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服务生产的文化内容严重欠缺,先进文化的作用远没发挥出来。这种局面应当尽快改进。
2.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保证实效的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难度大,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必须从全国全省宏观规划,决不能各县各乡各村各自为战、自主发展,更不能“一哄而上”。要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根本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的核心任务来进行。要扎实推进,各阶段目标任务要清析明确,整体目标不能过于笼统、模糊。要时时把握全局进程,做好调整。注意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务必防止规划不细,试点过多,重复建设,无谓竞争的局面。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精神吃透、抓准,保证实效。不能事倍功半,更不能劳而无功。新农村文化建设不能孤立进行,要防止片面,协调发展。要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协调进行。
3.内容全面、结构合理的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求内容必须全面,要基础建设与活动建设、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形式建设与内涵建设共同发展,同时,还要内容结构合理。没有全面的内容,其作用必然要缺损、偏颇,没有合理的结构仍然要出现偏重,重心不稳,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不能只重基础建设,只拿基础成就说话;也不能只搞些活动而忽视基础的跟进和提高,忽视内涵的充实。要充分利用党和国家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时机,搞好本地方文化场馆站室的建设,解决文化建设基础薄弱的问题。同时,也要搞好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做到基础与非基础同步,硬件软件同步,形式与内涵相谐调。要注意防止和纠正片面做法和形式主义。
4.宏观建设与微观建设相结合,国家和地方共同努力的原则
这也可以叫做多层主体原则。要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宏观建设、微观建设,国家努力、地方努力都十分必要,不可或缺。缺了整体、宏观,则文化建设会失去方向目标;如果没有了局部、微观,则形成同一模式,脱离实际。国家、省、市、地都应参与。任何主体都不要只做旁观者、单纯的指挥者。要上下协同,共思共想共建,各行其责,这样,才能保证建设的方向性、实效性。
在现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中,主体的层次性明显不够健全,有中间脱责者,有尽责不力者,有敷衍塞责者,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结合的不好,很多主体只是一比划就完了,没有持续的连续的努力,缺少全心建设。不少是拈轻怕重,许多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这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来说,是很不符合的,很不够的。应当注意抓紧治理改变。
5.试点建设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与通常的农村建设不同,“绝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片面地理解成新村庄建设”。新与旧不是只差别在外表上、形式上,而是有本质、内涵的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要求是现代化的新农村,是面向现代化、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甚至是面向世界的农村。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首先就要顺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本质要求,面向现代化,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事物。对此我们还缺少经验,缺少认识。为了积累实践经验,探索发展道路,应当首先搞试点建设。要在科学详细规划的前提下,选取典型,认真试验,及时总结调整,争取早日推广。
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也不能只停留在试点的文化建设上。我国目前农村整体文化建设的基础十分薄弱,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十分不相称,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不相称,农村人民现实生产生活迫切要求不相称。农村文化建设任务紧迫,不能等试点发展建设验成功再进行其他农村的文化建设。必须在试点村搞先进程度较高的文化建设的同时,在非试点村整体进行常规的、力求比较先进的文化建设,使试点与非试点都有发展,长远目标与近期效益结合、先进文化建设与常规建设,不中断社会主义农村整体发展进步的进程。要注意防止只顾试点忽视其他的片面做法,更要防止不务实干、做表面文章。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6.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泛泛而建,为保证促进生产、丰富提高生活的目的,必须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这里的实际首先就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这一根本趋向的实际,其次是各省、区地方的地域、自然、历史实际,还有全国农村面临的现实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市场经济的实际,还要面对农村总体现代化程度低且地区发展差别大的实际,还应面对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能走资本主义的“羊吃人”式野蛮道路的实际。面对这样复杂的、特殊的实际,不从实际出发是万万不行的。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首先要考虑建设有力于促进当地农业现代化、农村市场化和提高农民进入市场能力的文化,要考虑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林、牧、渔、富、商、工”等各业发展的文化,要建设有利于农民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文化;建设维护民愿、激发群众的热情和创造精神的文化,也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文化。
7.投入充足有力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的保证十分必要。可以说,没有有力的投入,就没有良好的文化建设,也就没有良好的效果。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求有充足的而且是有力的投入。国家要采取多方措施,建立良性机制,努力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充足。保证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全面内容的文化建设,保证硬件、软件、基础和活动的投入,保证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到位要及时。这充足的关键点是必要有力,而不单纯指数量。而不注重必要有力,再多的数量也是不行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有长期性的艰巨任务。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和关健。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党和国家对此已有高度重视。想信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早日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