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改善对扩大消费需求的影响

2009-07-02乔轶娟曹万红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14期
关键词:消费需求经济增长

乔轶娟 曹万红

摘要:民生改善在近几年受到广泛关注。民生改善不仅能够让人民分享到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更能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民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项政策,民生改善还对消费需求甚至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关键词:民生改善;消费需求;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018-02面对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也略显惆怅。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加速的情况下,保增长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钢明认为,2009年保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扩大消费需求。2009年的两会,民生改善和保持经济增长成了重要的议题,而两者恰恰都与消费需求有紧密的联系。宏观经济最重要的拉动力量是三驾马车:即对外贸易、投资需求和国内消费需求,而后者作为一国内部持久稳定的力量,它的拉动对于一国的经济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它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发动机”。消费需求是社会再生产的起点,也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投资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引发的,其自身不能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动力。在规模与增长速度上,投资需求又受约于消费需求。没有消费需求的增长,投资需求就会萎缩。只有消费需求带动投资需求,才能为整个社会投资提供市场导向和市场容量,使行政启动变为市场启动,使需求变为有效需求。消费需求的拉动可以促使市场由疲软走向繁荣。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存在着需求饥渴,扩大投资需求对拉动经济增长起过重要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果脱离作为最终需求的消费需求,用行政力量扩张投资需求,刺激经济回升,这种经济增长只有短期效应,而且是只有速度,没有质量的。只有把投资需求建立在消费需求上,共同推动经济增长,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因此,必须把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放在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上。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并不大。下页表中的数据是有力的证据。自2001年来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一直落后于投资,直到2007年,消费才以0.1个百分点的略微优势超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①2008年1—11月从增速看,消费以0.8个百分点落后于投资需求的实际增速(15%),两者增长的协调性增强。②据国际经验,一国人均GDP超过2 000美元,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期。2007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2 456美元,同期最终消费率只有49%,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8个百分点,③也低于亚洲国家平均水平。④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预判,2008年在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消费率仍有可能进一步下滑。消费明显不适和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

一、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一)实际收入分配状况近几年,我国的消费率不但不增,还随着GDP的增长持续走低,而投资率却不断升高。高投资率就意味着社会生产的不断扩大,社会产品不断增加,源源不断的商品应该出售给谁?生产和消费的和谐关系如何维持?社会没有符合生产规模那么大的消费力量,生产的相对扩大和社会相对小的需求形成鲜明矛盾。商品不能全部卖出,就会有社会产品剩余,自然就会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在凯恩斯的经济学词典里,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需求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分析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状况,“橄榄型”社会还未形成,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造成我国大多数人民生活水平低,社会存在大比例的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构成“金字塔”型的社会构造。高收入者只有塔尖一小部分,却控制着社会大量的收入和财富,他们生活奢侈,消费倾向却很低,大部分收入不用作消费,尤其不用作占消费品大多数的日常消费品的购买;而中低收入者虽然消费倾向高,但是收入水平低,自发消费都难以满足,引致消费更难有所改善,没有购买必需商品的能力,进而造成整个社会购买力低,消费需求严重不足。

二、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

(二)社会保障的影响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核心内容。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这是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一种后备保障,人民无论是现在有无收入,将来有无报酬,都能在完善的保障中满足个人的衣食住行和保健、养家、养老需求,无需再对未来持谨慎的态度,也无需将现在的收入的一部分“强制性”地拿出来当做储蓄,预防有朝一日收入降低时,生活质量受损或不能满足温饱。因此,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促使人民将当期的储蓄转化为消费,从而提高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使有效需求提高,推动经济总量增加。(三)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影响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使人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人民勤俭持家,将浪费看作是可耻行为,对于未来,总是习惯于有后备的储蓄。由于这些习惯,即使在城市中收入水平和发达国家无异的个体,也很少会出现将收入大部分甚至全部用于消费的情况,更不可能去透支未来的收入而当现期的消费。越是在不发达的地区,传统思想的影响越是根深蒂固。民生问题首先是人民作为生存的个体,生活得到改善的问题。全面的民生政策,不仅包括民众的基本生存和基本生活状态,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的状况,还包括围绕民众生活的社会福利状况等。重视并改善民生,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一种长期有效的动力,促进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民生改善对消费需求影响

(一)民生改善对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就是从根本上彻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可以让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普遍提高,使他们未来的生活有所保障,这样便可以减少居民由于谨慎动机而持有的储蓄,将其转化为当期的消费,使当期的消费水平提高,从根本上降低我国一直以来的高储蓄率。与此同时,由于国家提供的各种改善措施可以提高实际的生活质量,从而改善产品相对剩余的现状,使经济向更均衡的方向发展。从另一方面说,人民生活得不到关注的社会会产生很大的负效应。比如,一个满是饥饿者的社会,对于饥饿者个人,会有很大的外部负效应,简单的说,会增加犯罪,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二)民生政策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对消费的影响具体地说,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使得社会中大多数人民无论是在天灾人祸还是自然规律面前基本生活都有所保障。养老制度的完善使人民可以老有所养,尤其是对于农民,可以改变他们“养子防老”的旧观念,能从根本上降低生育率,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而且孩子数量的减少还可以降低机会成本,增加家庭的致富机会,提高消费水平。医疗保险能改变人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使得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得到缓解,身体素质将会有所提高。对贫困家庭在教育方面的优惠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学生上学有保障,使全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提升社会的整体人力资本,以自身知识和技能为手段获得收入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人员流动性会加强。拥有一技之长使个人失业率越来越低,教育的附加还会使人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总而言之,民生改善在社会保障制度上的改革解决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问题,从而延伸到刺激消费,减少低收入群体的比例,增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这样一来,更容易形成中产阶级占多数的“橄榄型”社会,使更多的社会成员的购买力明显提升,社会的总体消费量增加,社会才会更稳定地发展。社会成员的购买力普遍都上去了,内需才能在真正的意义上扩大,我们国家的经济才能得到有效持续的拉动。(三)民生改善对传统观念形成冲击民生改善使大多数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和法律保障,人民再不用担心自己的未来,因为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当稳定而全面的民生改善形成之后,人民就会发现,储蓄作为预防动机,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而且还要承担通货膨胀而贬值的风险,不如当期消费,这样收入的实际价值就不会受到损失。因此,完善的民生政策能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并进一步冲击人民的传统文化,使人民逐渐改变储蓄习惯,促进当期的消费。

猜你喜欢

消费需求经济增长
大学生网络贷款调研分析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浅析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对策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浅谈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消费需求和营销策略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