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09-07-02李孟秋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14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战略思考人力资本

李孟秋

摘要:首先对加里·贝克尔和西奥多·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简单回顾,然后,根据投资类型对人力资本类型进行分类,并分别论述了各种投资类型形成机制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四种人力资本类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说明各种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后,在分析我国人力资本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人力资本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提出战略思考。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研究进展;人力资本投资;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016-02

人力资本概念的首次提出是由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在1906年发表的《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中完成的,但人们通常以1960年西奥多·W.舒尔茨在经济学年会上发表题为“人力资本投资”演说作为人力资本诞生的标志,也作为人力资本概念被正式纳入主流经济学的标志。确切地说,人力资本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1]。对于人力资本的概念人们用得比较多的是舒尔茨的描述:“人们获得了有用的技能和知识……这些技能和知识是一种资本形态,这种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慎重投资的结果。……用于教育、卫生保健和旨在获得较好工作出路的国内迁移的直接开支就(人力资本投资的)是明显例证”[2]。

美国经济学家加里·S.贝克尔在《人力资本》中较为明确地阐述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他认为“对于人力的投资是较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支出或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等形成的人力资本”[3],并指出所有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并影响其未来货币收入和消费的投资均为人力资本投资。在国内,许多学者在研究人力资本问题时也给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李忠民博士认为:“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人体内,能够物化于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4]

人力资本的获得必须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贝克尔(1964)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指“通过增加人力资源,影响未来货币收入和精神收入的活动”。准确地说,人力资本投资是指通过对人的投资,增加人的生产与收入能力的一切活动。舒尔茨将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和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卫生保健设施服务,包括影响人的预期寿命、体力和耐力、精力和活动的全部开支;在职培训,包括商社组织的旧式学徒制;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非商社组织的成人教育计划,特别是农业方面的校外学习计划;个人和家庭进行迁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

从根本属性来看,人力资本具有某种依附性,与其主体——人是密不可分的,人是人力资本的载体,离开了人,人力资本价值也将荡然无存[5],因此,人是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唯一主体,换句话说,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将更多地取决于人的需求决策。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总是依照重要性程度把需求进行排序,最重要的需求往往放在最低层次,当层次需求满足后会带来对高层次需求的渴望。从这个角度,人对人力资本能力的需求程度将决定人力资本的投资结构和次序。

如下图,依据投资主体——人的重要性程度差异,不同人力资本投资类型大致呈现金字塔式分布。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力资本投资层次结构如图左所示,从下到上依次为:健康投资—教育投资—培训投资—迁移投资,而对应于每个投资方式的人力资本类型结构如图右所示,从下到上依次为:基础人力资本—知识人力资本—技能人力资本—制度人力资本。可见,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并非一种简单平面结构,而是一种层进结构,也就是说,只有从下到上的需求依次满足了之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投资需求。与此同时,对应形成的人力资本类型也是从下至上不断升级和创新。

1.基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制

基础人力资本是健康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健康投资的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上。健康投资的内部效应是指卫生健康状况直接对本人产生的影响。良好的健康状况意味着劳动者参与生产的时间增长和劳动效率的提高,给个人带来可见的效用及经济利益。健康投资的外部效应是指个人卫生健康状况间接对家庭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对于健康投资来说,一方面,促进了现在和未来生产力的增长,从而提高了社会整体人力资本的质量;另一方面,疾病减少可以节省医疗卫生的支出,可以把稀缺的经济资源配置到社会其他领域,同时,卫生环境的改善又可以使整个社会健康水平提高,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从而国民经济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2.知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制

知识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投资方式形成的人力资本,因此,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制主要体现在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教育通过内部作用和外溢作用来推动经济增长。教育作为一种主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一方面,通过“内部化”,即直接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激发技术进步和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也就是Lucas(1988)所定义的教育的内部作用——“个人的人力资本对其生产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突出地表现在教育的“外溢作用”——它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品质,改善社会环境,使经济活动效率(劳动生产率)更高,从而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优化。

3.技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技能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培训的投资方式形成的,技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主要是通过培训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体现的。随着世界各国对人力资本因素的日益重视,在职培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职培训主要通过以下形式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第一,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对员工的在职培训,可以增加其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其技能水平,从而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推动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第二,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在职培训可以使员工的知识、技能不断增加,其创新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因此,可以通过技术或产品创新的方式直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同样,经过培训的员工可以通过其掌握的先进技能来对物质资本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其利用率,达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相应的也就等于增加了社会财富。

4.制度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制度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影响也同样体现在其投资方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上。而我国人力资本迁移投资方式主要表现在农村劳动力的迁移上。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大规模、高速度的迁移流动,缓解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并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加快了我国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劳动力迁移流动也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途径,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农民由从事生产率低的农业部门流向生产率比较高的非农业部门,由此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各种培训、学习活动得到大力开展,与此相适应,人力资本也得到快速积累。有关数据表明,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得到很大提高,人力资本总量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主要表现为:受教育年限少;受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人口比重低;每百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少;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我国人力资本分布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的地区分布失衡;人力资本的城乡布局失衡;人力资本的产业分布失衡;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比例失衡。

针对以上我国人力资本总量水平不高,以及分布失衡的现状,应当做如下战略思考:

1.增加教育支出费用,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人力资本形成主要是通过教育投资方式,因此,增加教育投资是提高我国人力资本存量的主要方式。应设立适当教育投资目标,降低文盲率,加强中等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提高我国人力资本存量,赶超中等发达国家。

2.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扩散效应”[6]

人力资本的“扩散效应”是指不发达地区通过人力资本扩散提高本地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发达地区向周围地区的人力资本扩散提高了周围地区的技术水平,发达地区生产、生活需要的迅速增长扩大了对其他地区人力资本素质的进一步要求,从而促进其他地区的发展。人力资本的自由迁移、流动有利于经济增长,而目前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人力资本自由流动的“瓶颈”,因此,应加速改革户籍制度,以实现人力资本自由迁移畅通,形成东中西地区经济的互动效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扩散效应”,最终推动经济增长。

3.积极消除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回浪效应”[6]

人力资本的 “回浪效应”是指,由于发达地区和其他地区之间在投资收益上存在差异,导致高素质人力资本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落后地区越来越落后,形成“马太效应”,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趋于扩大,从而不利于落后地区发展。为了尽可能地消除人力资本的“回浪效应”,应合理进行人力资本的区域配置,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本劳动市场,加强人力资本培训工作,保障各种社会福利的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人力资本投资战略思考人力资本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国家教辅新政出台的历史回顾与战略思考
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思考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优化的研究
基于非参数检验的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和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异性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