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中人机关系的哲学思考
2009-07-02刘杨
刘 杨
摘要: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育领域,给传统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挑战,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所结成的人(教师)与人(学生)的单一交流模式,取而代之以新型的人(教师)-机-人(学生)的双向交互模式,而在这一模式中,人与机究竟形成了怎样的关系?本文欲从哲学视角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协调人机关系,促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多媒体;人机关系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8—0124—02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当计算机被应用于教育领域,一个传输信息数量更多、速度更快、效果更佳、交互性更强的多媒体教学时代已经来临。多媒体计算机的介入,给整个教学系统带来了重大的变革,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人(教师)与人(学生)呆板的单一交流模式,取而代之以新型的人(教师)—机—人(学生)的双向交互模式。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作为应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的尝试者(教师与学生)与计算机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研究人与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日益重要了。本文拟从哲学视角分析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的关系,旨在更好地协调二者,促进教学活动的改革。
一、人机相互联接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何种教学技术只是一种形式,无论是“口耳相传”还是黑板、粉笔、或者是幻灯机、录像机等等,究其本质都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一个传递知识的载体。当然多媒体计算机也不例外,虽然它“是人体的延伸”,[1]具有很强的模拟功能,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便捷,但是它必须以人类掌握其功能、特点及可操作性为前提,这不仅仅是因为人类能够认识规律,而且还应看到由于某些条件地限制,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从多媒体教学角度看,这种限制性就更大,如教师会面临许多技术上的难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度的把握不够而影响教学效果及作为一个工具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危机等。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在多媒体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我们说在人(教师)——机——人(学生)这一教学过程中,计算机通过中介作用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搭起了一座互通信息的桥梁,使人与机成为了一个互相联系着的统一体,但这并没有摆脱它作为连接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一个媒介的本质,它必须有赖于教学人员的程序编制和学习指导,而且也不能脱离学生的学习需要。应清楚地认识到它的从属地位与辅助教学的作用,它的价值也就在于服务于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及课堂主体——学生,使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活泼,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人机自主选择
从人机共生的角度看,人与机的地位并不是对等的,人始终是机的操纵者、主导者,机始终是人为达到某种目的处于从属地位的辅助性工具。[2]在多媒体教学这个人(教师)—机—人(学生)的系统中,人(教师、学生)是主导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机的主要职能是传达、再现信息,是为了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而围绕人活动的媒介。我们在这里所讲的人、机双方平等关系,并不是从人、机共生角度看的,而是仅仅就教学过程中人对机的自主选择来考虑的。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无意识地根据个人情感将学生分等划线,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多媒体计算机的介入则改变了这一状况,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体和计算机作为一个物的个体都是独立而平等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兴趣、爱好,通过计算机所传达的信息接受学习,由被选择者转变为选择者,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知识传播的普遍性。
三、人机双向交互
交互性是多媒体的最重要的特性,它指的是人与系统的交互作用,即人的行为与计算机行为互相作用、互为因果关系。[3]这种特性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十分明显的。在人(教师)——机——人(学生)这个统一体中,充分体现出了人与机的作用与反作用及循环运动的关系,我们将其概括为双向交互关系。所谓“双向”指的是人(教师)→机→人(学生)和人(教师)←机←人(学生)两个方向,即教师通过计算机将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传输给学生,同时学生通过计算机将学习的情况又反馈给教师(如图1);所谓“交互”指的是人与机的交互作用,教师不仅将预定教学方案存储到了计算机内,而且根据计算机反馈的信息,也使教师相应调整了方案,使之更趋完善;计算机不仅向学生传递了学习内容,而且学生的积极参与又将其各自的独特见解传递给了计算机。(如图2)这种双向交互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了作用与反作用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改变了传统呆板的单向交流信息的模式,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人机优势互补
多媒体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技术存在着自身的矛盾性。多媒体增强了人的感性认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却忽视了人的理性思考。我们知道形象思维认识只是表象的、很肤浅的,只有上升到抽象思维,才是深刻的、本质的;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为人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教师、学生轻按鼠标便可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但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人与人间情感的交流,使学习成为一种强制灌输,而教师所特有的声音、眼神、动作、表情等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机器无法取代的;多媒体计算机向学习者传达了大量的信息知识,而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但是由于它程序操作的某些局限,不能取代教师关于思想方法的传授,尤其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过程中,存在一些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隐性知识,很难用编程等方式制作成教学软件,通过计算机传达出来。[4]这就存在一个关于人机分工的问题,一些容易通过软件开发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隐性知识可以通过计算机传输给学生,而计算机无法表达的隐性知识则必须由教师完成,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与机作用所占比例界限的划分,也是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的。总之,人与机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缺陷,只有两者实行优势互补,才能使多媒体教学更趋完善。
综上所述,应充分重视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化教学中的应用,必须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对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认识。对于人的因素,一方面,要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培养,重视计算机无法取代的能力传授;另一方面,学生也要积极地参与到多媒体教学中来,充分地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从中培养创造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对于机的因素,多媒体计算机作为一种被引入课堂的新兴技术,还十分的不完善,因此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发展。只有人与机等诸因素的共同进步、协调发展,多媒体教学才会有质的飞跃,才能发挥出它的巨大的潜在优势。而对于多媒体教育,则必须注意人、机界限的划分,必须坚持适度原则,保持教学的生动性又要注意其实用性,既要考虑兴趣,又要兼顾效果,既要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长处,又要重视教师、学生的优势,既要使机发挥最佳效能,又要使人从中获益,要在量与质间寻找一个平衡的中介点,创建人机共存的合理模式。
总之,要正确地处理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的关系,使人、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运用新技术中培养教师与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在教师与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改进完善多媒体技术;在增强多媒体意识的同时,又要用辩证观点分析取舍,最终达到人与机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3.
[2]颜士刚.技术支持教育的哲学思考—教育基元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3,(2):8.
[3]王前.技术产生与发展过程的认知特点[J].自然辩证法研究,19卷第2期第92页.
[4]韩志坚,封昌权,徐建祥编著.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108.
[5]吴金昌主编.教育信息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
philosophical thought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eween man and machine
in the education of multimedia
Liu Yang
(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116028)
Abstract: The multimedia computer applies 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t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brok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communicating between people (teachers) and people (students), replaced by two-way interactive mode that is people (teachers) - machine - people (students), and by this way,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machine? We will elaborated in this article from a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we hope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machine, and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multimedia ;man-machine relationship
(责任编辑/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