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克性格及其象征意义初探
2009-07-02陈斌敏
陈斌敏
摘要:本文摘引了国外学者对于《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这一角色多重性格的研究,并探讨了莎士比亚描写夏洛克的目的是否为宣传反犹太主义。笔者认为,实际上莎翁意在使观众反思犹太民族在历史上遭遇的不公平,并对他们生存状况表示怜悯。
关键词:反犹太主义;多重性格;贪婪;怜悯;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8—0094—02
一、导论
从十六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许多剧评家都分析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这一形象。对他既有敌对、仇恨、同情及尊重。在一般西方人的印象中,夏洛克是“魔鬼的化身”或“庸俗、贪婪的血腥高利贷者”。甚至在当时,莎士比亚本人在创作中也有自己的难处:“读者对故事情节的要求需要他把这个犹太人描写成怪兽;但戏剧的观众则要求必须为这个犹太人塑造一个合理的并可以被某些人所接受的形象,因为正是这些人才有可能支持这个戏剧。”①因此, 夏洛克的形象引起了争议:他究竟是一个贪婪邪恶的高利贷者,还是只是一个被同时期的基督教所迫害的可怜的悲剧性人物?很难判断哪种说法更有说服力。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夏洛克的形象,包括当时犹太人在英国的生活状况、不同学者对犹太人的看法以及莎士比亚创造这个剧中人的打算等。
二、戏剧《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情节
在The Problem of Shylock中,美国学者Bill Overton认为“莎士比亚原本想通过描写这个犹太人引起读者的思考。可是那些一味寻找反对犹太主义材料的人却是盲目的,他们不会思考,因此无法得出任何积极的结论”。
戏剧《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情节如下:
巴萨尼奥想要向富有的鲍西娅求婚,但是他没有钱;而恰好他的朋友安东尼奥的全部资金都投入到海上的航运了。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向高利贷商人夏洛克借钱——因为剧情中提到借钱需要利息,这就要求夏洛克必须是一个犹太人,并且犹太人的形象应该是吝啬、冷酷的——以此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安东尼奥谴责夏洛克放高利贷的行为,于是夏洛克提议签一份“愉快的协议”。协议规定,如果安东尼奥无法在三个月内还清所借债务,那么夏洛克可以割掉他身上的一磅肉作为债务的偿还。结果安东尼奥的船只在海上遭遇风暴,没钱偿还到期的债务。但是,夏洛克怎么也不肯放弃协议,他坚决要求执行惩罚。幸运的是,鲍西娅得知了这件事,她伪装成律师赶到法庭。鲍西娅“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她提出,既然夏洛克这么想要割这一磅肉,那么他也必须把这肉切得刚刚好一磅重,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而且,切的时候也不能落一滴血。结果夏洛克只得放弃协议,但鲍西娅不肯。不仅如此,她还以“试图伤害威尼斯公民生命”的罪名起诉夏洛克。最后,夏洛克被判将一半家产分给安东尼奥。
故事的最后,安东尼奥又富有如初了。在这部戏剧中,每个人都有圆满的结局——除了倒霉的夏洛克。
三、关于夏洛克性格的不同观点
(一)H.B. Charlton的观点
如前所述,安东尼奥被描写成一个对朋友慷慨解囊的大方商人——不仅对巴萨尼奥,对其他朋友也一样。所以H.B. Charlton认为在安东尼奥的性格闪光点被放大的同时,夏洛克的吝啬被衬托得更加淋漓尽致。
当巴萨尼奥把安东尼奥介绍给夏洛克时,莎士比亚为夏洛克描写了这样一段旁白:“我讨厌他(安东尼奥),因为他是一个基督徒。”②,这不是讨厌一个人的合理理由,也是冲突的预兆。夏洛克确实和安东尼奥有冲突,但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基督徒,用夏洛克自己的话说,是因为 “我恨他尤其因为他是个傻子,借钱给人不取利息,把咱们在威尼斯里干放债这一行的利息都压低了。”③这些都给人一个错觉:看,多么贪婪的犹太人啊!
实际上,夏洛克在发现女儿背叛自己之前,跟其他人交流时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不愉快的情绪除了提到安东尼奥的时候。比如夏洛克和巴萨尼奥谈判赔款时,并没有带着什么邪恶的意图。
“夏洛克: 三千块钱?嗯?
巴萨尼奥:是的,大叔,三个月为期。
夏洛克: 三个月为期,嗯?
巴萨尼奥:我已经跟你说过了,这一笔钱可以由安东尼奥签立字据。
夏洛克: 安东尼奥签立字据,嗯?
巴萨尼奥:你愿意帮助我吗?你愿意应承我吗?可不可以让我知道你的答案?
夏洛克: 三千块钱,借三个月,安东尼奥签立字据。
巴萨尼奥:你的答复呢?
夏洛克: 安东尼奥是个好人……”④
虽然之后他拒绝了和巴萨尼奥共进晚餐,但是他补充说:“我可以跟你们做买卖,讲交易,谈天散步,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可是因为宗教信仰的关系,我不能陪你们吃东西喝酒做祷告。”⑤而且为了缓解拒绝所带来的尴尬气氛,他转向了一个相对较为中立的社会问题:“交易所那边有什么消息?”以此来表明他无意冒犯巴萨尼奥。当他看见安东尼奥,他的第一句话是:“你好,好先生。哪一阵好风把尊架吹来了?我们今天不讲宗教。”⑥
上文所述种种表明夏洛克不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一个慷慨的高利贷者。但究竟是什么让他变成一个“嗜血的恶魔”?很明显,女儿杰西卡和罗兰佐的私奔沉重地打击了夏洛克,使他感到非常痛苦。他的情绪失去控制。并且为了报仇,他宣称要执行惩罚。(因为罗兰佐也是安东尼奥的朋友。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安东尼奥的朋友似乎总是给他制造麻烦,而承担后果的却总是安东尼奥自己。)
(二)Belle Neuwirth的观点
在The Problem of Shylock中,作家Belle Neuwirth给出了形成夏洛克性格之错综复杂的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可以从犹太人的历史中找到:
无家可归的犹太人们分散地居住在许多国家里,他们是各式各样压迫的受害者,而压迫一旦到达极端就成为大屠杀。他们骇人听闻的悲惨故事,应当永远地成为所有对犹太民族怀有种族偏见者的警示……⑦
第二个原因在于莎士比亚对他角色的塑造。
那么,这部戏剧是否具有反犹太主义倾向? Belle Neuwirth认为确实有。无独有偶,H.B.Charltong也有同感。Stirling Grant认为莎士比亚塑造这一角色目的在于:“很明显,莎士比亚创造夏洛克这一人物时,英国正处在一个对犹太人充满仇视的时代。莎士比亚戏剧中出现反犹太的情绪也不足为奇。毕竟莎士比亚是一个商业剧作家,他要生存,就得迎合而不是反对传统的社会风气。”⑧
学者S. J. Schonfeld研究了夏洛克(Shylock)的名字后发现:“……如果我们研究夏洛克名字的第一部分(Shy),我们可以找到两个最接近其发音的希伯来词语:Saul(扫罗),他是圣经里的著名人物大卫王的前任国王和岳父;及seol(地狱),在希伯来文里象征阴间和死亡……”⑨
由是他得出如下结论:“莎翁笔下的夏洛克身上集中体现了所有冥王哈迪斯的特质——他残忍、无情但是富有,……”⑩
另一位学者,也是编剧人的Cary M. Mazer在谈到应如何塑造夏洛克这一角色时说:“……我知道戏剧家们试图在夏洛克的身上体现顽强的人性,当我们认为我们已经了解夏洛克的性格时,这样做会使我们感到十分惊讶,并有可能提高观众心中的那个典型的、邪恶的犹太高利贷者形象。我想,与马娄《马耳他岛的犹太人》中的角色白若巴(Barabas)相比,夏洛克几乎是天使。马娄是比莎翁稍早的英国剧作家……”{11}
四、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对夏洛克复杂性格和象征意义的不同观点,也了解了一些犹太人在莎士比亚时代的生活境况。我的结论如下:
莎士比亚根据当时敌视犹太人的历史和背景创造了夏洛克这一深入人心的人物。不幸的是,这种敌视的影响持续了几百年并在二战时达到巅峰。
但是我认为,莎士比亚无意通过塑造这一形象来引起人们的反犹太情绪,而是意图通过《威尼斯商人》让观众了解当时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一方面,通过莎翁的妙笔,夏洛克的残忍与冷酷体现无疑,但另一方面,他并非一开始就癫狂无情,他的礼貌甚至使安东尼奥都称其为“善良的犹太人”,安东尼奥并且告诉巴萨尼奥:“这犹太人快变做基督徒了,他的心肠变得好多啦。”{12}结果因为女儿杰西卡的背叛,他变得疯狂。他是整部剧中的唯一悲剧角色。在审判后,他的生活变得困苦不堪。而鲍希娅所谓的“怜悯”只是对基督徒而言,而不是异教徒。
因此,莎士比亚的真正目的是希望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既属于基督徒、也属于异教徒的社会。其塑造形象之复杂可能造成反犹太主义的象征。但它发人深省。真相也许有时是模糊的,但终有水落石出之时。
注释:
①H.B. Charlton, Shakespearian Comedy, ChapterⅥ: Shakespeares Jew,132。
②③④⑤⑥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喜剧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第76页。
{7}Belle Neuwirth, The Problem of Shylock, 2008年8月下载自www.west.asu.edu/paloverde/Paloverde2001/shylock.
{8}Stirling Grant, Shakespeare and Anti-Semitism: The Question of Shylock,1997.2:115.
{9}S. J. Schonfeld, Shakespeare Survey: A Hebrew Source for The Merchant of Veni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123.
{10}S. J. Schonfeld, Shakespeare Survey: A Hebrew Source for The Merchant of Veni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123
{11}Cary M. Mazer, My Problem with Shylock[EB/OL].http://www.english.upenn.edu/~cmazer/mvnews.html.
{12}Cary M. Mazer, My Problem with Shylock[EB/OL].2008年6月下载自http://www.english.upenn.edu/~cmazer/mvnews.html.
(责任编辑/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