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晚年农村文化建设思想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2009-07-02李拴民
李拴民
摘要:列宁晚年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是列宁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特别“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党在过渡时期的两大主要任务之一”;“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农村文化建设要注意发挥城市的作用,不但要搞好城乡的经济联盟,而且要搞好城乡的文化联盟、文化共建”;“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农村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教师的作用”;“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农村文化工作,党和政府要经常督促检查,要舍得文化投资”等理论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列宁;农村文化建设思想;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A8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8—0023—02
一、列宁晚年农村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党在过渡时期的两大主要任务之一。列宁针对过渡时期的任务特点,深刻分析了进行农村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认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关系着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的大问题,指出革命胜利后,“我们面前摆着的两个划时代的主要任务,第一个任务就是改造我们原封不动地从旧时代接受下来的简直毫无用处的国家机关……,第二个任务就是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工作。这种在农民中进行的文化工作,其经济目的就是合作化。有了合作化的条件,我们也就在社会主义基地上站稳了。但完全合作化这一条件本身就包含有农民(正是人数众多的农民)的文化水平的问题,就是说,没有整个的文化革命,要完全合作化是不可能的。”①
2.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农村文化建设要注意发挥城市的作用,不但要搞好城乡的经济联盟,而且要搞好城乡的文化联盟、文化共建。这是列宁农村文化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联盟理论的重大发展。对于城市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农村进行文化建设,列宁则根据俄国城乡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前的任务,提出了几点设想:首先,帮助的出发点“应当从建立城乡的联系开始”,搞文化交流,而不是盲目的、过早的“向农村推进共产主义的目标”。②其次,建立城乡文化联盟,使城市组织与农村组织定点挂钩,以便经常帮助指导。“把所有的城市支部都‘分配给农村支部,使每一个‘分配给相当的农村支部的工人支部,都能够经常注意利用一切机会、一切时机,来满足自己的兄弟支部的各种文化要求”。③再次,这种城乡文化联盟同旧时代的旧联盟有着质的区别:“今天,我国城市的文化联系自然而然地、必须地带有另一种性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城市给农村的,是那些使农村在政治、经济、道德、体质上等等方面腐化起来的东西。而我们的城市自然而然地开始给农村的正是相反的东西。”④最后,强调城乡的文化联盟要经常化、自觉化和计划性,并告诫同志们要尽量防止在这些方面的“官僚主义”倾向和“一长制”作风,指出只要“这个工作带有自觉性、计划性和系统性”,用“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帮助农村的“工人团体”,实现了工农文化联盟,我们在农村的文化建设就“可以开始百倍迅速地前进”。⑤
3.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农村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就首先要改变教师政策,提高教师的地位,“而最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他们安心农村工作。进而“使他们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支柱变成苏维埃制度的支柱,以便通过他们去争取农民,”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使农民摆脱与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与无产阶级结成联盟”。⑥
4.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农村文化工作,党和政府要经常督促检查,要舍得文化投资。列宁指出,“在无产阶级和农民的国家中”,“经常巡视农村在这方面一定会起特别重要的作用,这种工作我们已经在进行,还必须有计划的加以发展。”进行文化建设,要从物质上支持、帮助,要要舍得花点钱,认为在国家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应当缩减的,不是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开支,而是其他部门的开支,以便把缩减出来的款项,转
作教育人民委员部的经费。”,“而不要在巡视农村这种办法舍不得花钱。” ⑦
二、列宁晚年农村文化建设思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启示
尽管我们今天面临着不同于列宁当年的新国情,遇到了许多更为复杂的新问题,但综合起来考察,列宁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对我们进行新农村建设,建立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第一,从基本国情看,我国也是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国现阶段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57%的人口仍然在农村,多民族杂居、语言不统一,居住相对分散、偏僻,有着与俄国相类似的特点。第二,从我国居民的文化水平来看,虽然我们解放以来,农民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新形势对新型农民的文化要求还差距甚远。据统计,我国农村中文盲、半文盲劳动者比重高达21.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倍以上。第三,从当前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来看,一方面,广大农民在向小康生活迈进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农村的文化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有些基层农村干部,只抓粮、棉、油,不管群众还需要书、戏、球;有的农民只顾“钱”而不顾“文”,从而衍生出新一代的文盲、科盲,导致农村精神生活匮乏,进而使农村赌博成风,迷信肆虐。因此,2005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且党中央、国务院还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对新形势下更好地开展农村文化各项工作作出了部署。
重温列宁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要立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从外部促进和内部优化两方面入手:
1.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功能和样板功能,利用城市文化建设的优势带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列宁指出:“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城市聚集着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代表着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文明,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发源地和中转站。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青年之所以向往城市、羡慕城里人,千军万马跳“农门”,不仅仅是城里人的已经在农村实现或正在实现的殷实物质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对城市那样一种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文化生活的渴求!我国目前1000多个大中小城市是我们利用城市帮助农村进行文化建设的基本力量。特别是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广泛的经济联系为我们进行农村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一,要把城乡的经济联系向文化联系拓展,使两者达到和谐统一。列宁早就论述过并提醒人们注意的城乡文化联盟问题。事实上,经济和文化历来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鉴于我国目前的城乡现状,建立城乡文化联系,要注意四个问题:一是城乡文化联盟的基础是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歧视、相互排斥。在城市,一些人依然把农民与愚昧、落后联系在一起,不愿意和他们进行文化交流;而农村人又把城里人与“市侩”、“小市民”联系在一起,敬而远之,不敢和城市人进行文化交流。这相互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对城乡的文化交流是一大障碍。信任与尊重是联盟的前提,只有城乡彼此建立起信任和尊重,才有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城乡联盟。二是文化联盟是城市帮助农村,不是包办农村,而是向农村输出文化。农村的文化建设必须以农村为主体,根据农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自己制定建设规划,自己说了算。而城市的任务则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帮助指导,不能包办代替,把城市的一套东西搬到农村。否则,就会使农村的文化建设走向歧路。三是文化联盟是长久之计而不是权宜之策。城乡文化联盟和经济联盟一样,是新形势对城乡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四是文化联盟要求城市帮助农村,前提是帮助而不是索取,不能把文化交流企业化、商品化,否则就会有悖于文化联盟的初衷,使城乡文化联盟成为和谐社会里的一种怪胎。
第二,加强城乡文化联盟,帮助农村进行文化建设,要制度化、法律化。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把农村文化建设摆在了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体现了中央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城乡共建,具有稳定性、经常性的特点,城市的共建点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中转站和辅导站,通过这些共建点,可以及时不断地向农村传输城市文化建设的信息,反馈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同时还能定期向农村提供文化服务,和农村进行文化联谊,使城乡文化建设共同提高。
第三,城市帮助农村,要从物质的援助向文化智力的援助发展。首先,要有一套鼓励措施,鼓励城市的知识分子和有志青年投身于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尤其是投身于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支有生力量。其次,要利用城市文化教育发达的条件,做好定向培养,帮助农村培养自己的文化骨干,并逐步形成规模。最后,各级政府部门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在机会上给予优先,采取多种办法建立起农村的文化活动基地,并注意抓好长效管理,而不是一年少得可怜的送戏下乡。
第四,要充分发挥戏曲、电影、小说等主流文化的作用,首先,要把农村题材纳入舞台艺术生产、电影和电视剧制作、各类书刊和音像制品出版计划,保证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在出品总量中占一定比例。其次,要力争每年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最后,要组织并鼓励文艺工作者到农村去体验生活,进行农村题材的文艺创作,不断繁荣农村的文化生活。
2.充分发挥农村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潜力,依靠自身力量搞好农村文化的自我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村,是决定农村文化建设成败的内在因素。我国农村的文化建设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出现了像华西村那样的先进典型。目前农村的文化建设的自我发展,要根据农村的新形势,注意地区间的经济条件和人文差异,从素质文化、中性文化、娱乐文化三个方面统筹规划,全面发展,切实让知识润泽乡野,文化涵养农村。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逐步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首先,注重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全面普及初中义务教育并逐步向高中义务教育过渡。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重点是对中青年农民进行岗位职业培训和文化教育,做到多形式、多渠道,点面结合普及科技知识。最后,要把农村的扫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采取多种方式扫除中壮年文盲,齐抓共管,责任到人,防止新文盲的产生。
第二,集中力量搞好农村文化基础建设,使农村文化建设学习有场所,活动有场地,娱乐有舞台。农村文化建设不能唱空城计,要坚决克服农村文化建设是虚的软道理,经济的发展才是实的硬道理的错误观念。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农村的全面建设上,要注意留足文化建设的经费,并建立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农村特点的体育俱乐部和电影院、戏院,以便于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
第三,加强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建设,培养多层次的农村文化建设骨干人才。一方面要落实好农村知识分子政策,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的政治和生活待遇,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农村文化建设作贡献;另一方面,要善于发掘农村文化建设人才,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农村老艺人的余热,培养文化建设的新人,并采取措施吸引城市各种文化人才到农村落户,形成梯次,共同为农村文化建设做贡献。
第四,依托农村各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生活。要积极探索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形成官办和民营相结合,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的新格局。积极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专业户,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电影院、图书室等,鼓励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农民书社、集(个)体放映队等,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的发展。引导文化专业户相互联合,进行市场化运作,逐步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开发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形成村村有专业书店、图书馆、演出队、专职电影放映员,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
第五,搞好农村集镇文化中心建设。农村集镇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星罗棋布的集镇具有城乡结合、工农结合的特点,是农村区域性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要充分发挥好集镇文化建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集镇文化的正确导向,强调集体为主,以本地特色为主,坚持“寓教于乐”,重视设施和环境建设,加速集镇文化本身的发展速度,建立好样板,搞好示范,带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全面、健康、有序发展。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95页。
②③④⑤⑥⑦《列宁选集》第4卷,第679、679、680、680、679、677~678页。
⑧《列宁选集》第39卷,第364页。
(责任编辑/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