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主政治与政治文明的关系

2009-07-02孟德成

消费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民主政治政治文明

[摘 要]本文从分析文明为出发点,通过对政治文明基本内涵的解读以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含义分析,得出民主政治与政治文明的基本关系。

[关键词]政治文明 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作者简介:孟德成(1981-),男,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08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政治文明包含于整个文明中那么考察一下文明的定义就显得相当重要了,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其辞根源于公元前二世纪的拉丁文Civilis。在西方和东方的古代有许多关系文明的含义的论述,直到17、18世纪时,文明含义的延伸仍然是和野蛮相对应的,就是到现在文明的定义也是有多种,现在比较普遍的是这种说法:文明,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是指人类社会进步和开化的状态,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及改造自身的能力和结果,是这种能力和结果达到一定程度的标识。人类文明主要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

一、政治文明的基本含义探究

(一)政治文明是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翻开人类文明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文明的进化发展,总是表现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方面的协同发展。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最初表征,不仅表现为劳动产品的剩余和文字的使用,而且还表现为阶级或等级的分野和国家政治权力的产生。

古希腊留下的文明遗产,不仅包括一度发展的商品经济、自由探索的精神、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想,而且包括对个人自由和责任的强调、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

近代资产阶级创造的文明成果异彩纷呈,但最基本的仍然是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其中既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和自由、平等、人权、法治的基本理念,还包括民主的政治体制和规范的政治运作程序。

事实上,世界上的人们都在创造和享受着物质、精神、政治三个层面的生活。这三个层面的生活就产生了三大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其中政治文明是指变革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领域所创造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制度和体制成果,是人们有效地管理社会,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的经验和智慧的凝结,主要表现为社会制度、体制及社会运行机制的优化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明阐述

早在1844年11月,马克思在拟撰写以法国革命为主题的《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中,明确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概念。马克思强调要用“政治文明”作为废除集权制的主要手段,认为“政治文明”包括“人权的宣布”、“国家宪法”的颁布与实施,“权力的分开”即“立法权力和执行权力分开”,集权制的破除,政党制度与选举权的建立等方面的内容。马克思关于政治文明的提出实际已经包含了现代国家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那么马克思的政治文明观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活动由低到高、不断发展的进步状态。

人类社会分别经历了奴隶制政治文明、封建制政治文明和资本主义政治文明。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政治文明产生后总体而言是处在不断进步状态中,后一种制度的政治文明是比前一种制度的政治文明更进步的政治文明。特别是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所创立的“民主共和国和普选制同农奴制比较起来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三种文明都处在私有制和剥削制度的社会,是片面成长和畸形发展的社会,不管是古代世界的奴隶制、中世纪的农奴制,还是近代的雇佣制,均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因此,以往“由于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所以它的全部发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行的。”于是,新的形态的政治文明出现是必然的。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以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为基础的、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形式上的复活。”

第二、揭示了政治文明的核心

人类历史先后出现过不同社会形态的政治文明,其共同点就在于民主政治。古希腊奴隶社会建立了城邦的民主规则、程序和制度,第一次规定了公民的权利,贵族、平民享有自由、民主。

封建社会废除了奴隶制,把所有奴隶变为自由人,享受自由权利的人大大增加。资本主义社会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倡导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契约的思想,确立了法治精神和法制理念,建立了分权制、选举制、政党制、监督制等民主政治形式,大大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因此,后一社会形态比前一社会形态更加文明的表现就在于国家民主和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广度、深度有所演进、有所拓展。

政治文明与政治愚昧野蛮的分野就在于国家实行民主如否。

第三,分析了政治文明的诸种现象,展现了政治文明的基本结构。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评“普鲁士人”的“普鲁士国王和社会改革”一文》等早期著作中,就集中阐释了“政治理智”、“政治精神”、“政治情绪”、“政治制度”、“国家制度”、“政治势力”、“政党组织”、“政治行为”、“政治行动”等政治现象。这就向我们展现了政治文明的基本结构,即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

第四,阐明了新型“文明国家政府”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阐述了无产阶级“文明国家政府”所具有的政治文明的几个基本特征:(1)人民当家作主(2)改革国家机构(3)尊重法律,重视政治。

(三)当前我国政治文明研究的主要观点

我国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民主、自由、平等、解放的实现程度说”。该说认为政治文明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关于民主、自由、平等、解放意愿的实现程度。

二是“民主政治成果总和说”。该说认为政治文明是指人类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政治活动规模和发展程度的标志。

三是“政治制度进步说”。该说认为政治制度的进步即为政治文明,具体表现为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四是“政治社会形态说”。该说认为政治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依据一定的经济社会形态并为一定的经济社会形态服务所创造的政治社会形态。

五是“静态动态说”。该说认为政治文明从静态看是人类社会政治进程中取得的全部成果,从动态看是人类政治生活进化发展的具体过程。

六是“狭义广义说”。该说认为政治文明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政治文明与制度文明是重合的,广义的政治文明则是包括制度文明在内的涵义更加广泛的概念。

七是“政治发展水平说”。该说认为政治文明是指每一社会形态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政治发展的性质和水平,是政治理念指导下的政治制度的设置和管理(统治)方法的运用。

八是“国家治理形态说”。该说认为政治文明是一定历史阶段国家为协调和实现社会全局利益而进行的最高层次的管理活动所达到的水平,即国家的治理形态及其达到的水平。

以上是国内学术界对于政治文明含义的不同观点,本人比较认同下面的说法,概括起来可以称为:政治行为权力合理成熟说,该说认为政治文明是指在社会文化中体现出来的、社会上多数人对待政治生活的合理性倾向,同时又指一个执政党及其领导的国家机关在表达国家意志及权力运作过程中的一种成熟的和自觉的状态。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含义

(一)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探索历程

早在“十二大报告中”就专设了“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一章,形成了十二大报告的第四部分。第四部分的行文中虽然没有使用“政治文明”这样的概念,但和十二大报告关于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表述相一致,这部分实际上讲的就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问题。

十二大以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广东理论工作者以敏锐的政治勇气和理论探索精神,相继发表一系列文章,率先探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1986年广东《学术研究》杂志第5期,发表了《政治文明初探》一文,明确使用了“政治文明”的概念,指出“国家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主体,社会“每个成员的民主、平等、自由等实现程度”是政治文明水平的标志。到1987年,《学术研究》在第3期发表的《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探讨》的文章中,正式使用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认为政治文明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才能加速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直到当第十六界会议召开之前的这段时期,理论界和学术界一直没有放弃对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探索。

(二)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

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表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研究者认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内容多元、结构复杂的文明体系,是由政治思想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制度文明等构成的统一整体。

(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首先要做到“七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二是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三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四是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五是必须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六是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七是必须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中国经验与外国经验的关系;二是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三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速度与效果的关系;四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四个关系,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实际进展。

最后积极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民主党派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资源,其组织化程度、政治经验、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程度与参与意识、同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和现实的关系,都使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仅仅把民主党派视作“智囊团”、“思想库”,而不是作为“睛雨表”和“监控器”来看待,实际上是对我国独有的这一宝贵政治资源的浪费。

三、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建设是和民主政治建设紧密相联系的,政治文明建设要靠民主政治建设来体现出来,政治文明相对比较抽象,民主政治比较具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政关系改革发展;二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发展;其对应的文明分别是执政文明和政府文明。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党政关系改革与执政文明

执政文明即治理国家的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关于国家治理的类型,主要表现为专制治国和民主治国两种执政方式

自近代以来,资产阶级开启了民主治国的的执政时代,开创了由政党执政的方式,从而揭开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政治关系党政关系。当今世界,政党执政和党政关系构成国家政治文明中首要的政治因素。

执政文明,是指政党执政以民主、和平的方式,公正、有效地运用公共权力、推行公共政务、发挥公共职能的作用,推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党政关系的特点:第一,社会主义国家明确规定了共产党是执政党的法律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融合”; 西方国家的“党政融合”:政党的活动场所只限定在议会和社会两个地方,政党本身并没有国家化、行政化。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采取了直接执政的方式。列宁:“党是无产阶级的直接执政的先锋队,是领导者”。第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关系中,党的地位高于政的地位。权力运作次序是:党对国家权力作出决定国家权力中的党组织进行传达贯彻国家权力执行。

(二)政府机构改革与政府文明

政府文明就是指人类为解决政府自身及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的难题和困境而创造并积累的确有积极价值的一系列主张、制度、技术和行为模式或与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政府进步状态。政府文明包括文明的政府理念、文明的政府度制度、文明的政府措施和文明的政府行为。

政府机构改革就是为建立政府文明而服务的,目前我国的政府文明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政府机构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缺乏足够认识,政府机构改革表现为被动应付性。2、政府职能转变始终处于“体内循环”状态,政府机构改革难以走出循环“怪圈”。3、机构设置过分强调上下对口,一些部门形同虚设。4、事业单位改革滞后,严重影响到政府机构改革效果。

既然存在着这一系列的问题那么我国政府文明建设的路径都有那些呢?基本上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行政结构再设计;行政功能再设计,行政行为再设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3]李景治,《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3)

猜你喜欢

民主政治政治文明
反腐支出单列是一招好棋
西方民主出了什么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经验分析
我国公民参与行政的当前不足及对策建议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特性
法治政府生态问题探析
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研究的力作——《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研究》评介
政治文明视域下的农民政治行为现状及反思——基于江苏省农村地区的调查与分析
也谈微博新闻传播与政治文明建设
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路径分析